摘要:2018年我爱我家和昆百大A达成战略合作,从而实现了借壳上市,成为了“房屋中介上市第一股”。然而上市四年来我爱我家的营收一直起伏不定,没有实质性的增长,其归属净利润自2019年以来更是连续四年一路俯冲,从2019年的归属经润8.274亿元下跌至2022年-3.060亿元,这也是我爱我家借壳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2018年我爱我家和昆百大A达成战略合作,从而实现了借壳上市,成为了“房屋中介上市第一股”。然而上市四年来我爱我家的营收一直起伏不定,没有实质性的增长,其归属净利润自2019年以来更是连续四年一路俯冲,从2019年的归属经润8.274亿元下跌至2022年-3.060亿元,这也是我爱我家借壳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2022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我爱我家实现营收116.7亿元,较上年同比下跌2.42%;实现毛利润10.11亿元,同比下跌53.69%,毛利润腰斩一半多;实现净亏损3.060亿元,较上年同比下跌284%。从单季度来看,从2021年第四季度到2022年第四季度,我爱我家五个季度有四个季度都是亏损,累计亏损额达到了6.171亿元。
2023年一季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我爱我家的毛利润有所增长,达到4.560亿,同比增长22.91%,毛利率14.48%,上升3.82个百分点;归属净利润由亏损转为盈利,达到5176万元;但是我爱我家的营收继续下滑,报告期内实现营收31.49亿元,同比下跌9.48%。
从具体的营业指标来看,我爱我家的毛利润和归属净利润之所以出现一定回暖是因为对成本进行了一定的控制。一季度报显示,报告期内我爱我家的营业成本为26.9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3.34%;销售费用1.089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9.12%,大幅度减少销售费用开支才给了我爱我家一定的利润空间。然而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我爱我家的营业总成本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大于总营收。此外,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爱我家的资产负债率达到68.17%,较2020年末上升近20个百分点。我爱我家的形势不容乐观。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我爱我家并没有在年报中给出过多的解释,但是一些数据的变动值得关注。2022年我爱我家国内运营门店总量 3583 家,员工约 3.5 万人,报告期内实现总交易金额(GTV)超过 2600 亿元。而2021年我爱我家国内运营门店总量为4613家,员工约5万人。报告期内实现总交易金额超过4300亿元。不仅如此,在2021年财报中我爱我家表示自己的业务聚焦在“40”座一二线城市,但是在2022年就变成了“15”座城市。这表明我爱我家在2022年通过关闭门店和裁员来收缩自己的业务。这或许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何我爱我家能在2023年一季度通过削减开支改善业绩。
业务收缩也导致了我爱我家的主要业务板块数据下滑。2022年财报显示,我爱我家的经纪业务、新房业务和分别较上年同比下跌了29.85%、37.23%。但与此同时,我爱我家的资产管理业务也就是“相寓”实现了飞速增长,2022年“相寓”实现营收56.47亿,较上年同比增长75.27%,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了48.37%。
然而,“相寓”的飞速扩张并没有带来利润的增长反而带来了巨大的成本负担,2022年“相寓”的营业成本为59.85亿元,毛利率为-5.99%,是我爱我家中所有业务板块中唯一亏损的。尽管2022年以前“相寓”并没有作为单独的一项列入利润表,但是2022年财报显示,“相寓”的毛利率依然相比上年增长了1.06%。这说明“相寓”并没有立即带来收益,而是持续不断地“烧钱”亏损,这可能是我爱我家连续四年归属净利润走低的原因之一。
业绩不佳的同时,我爱我家也被各种麻烦缠身。早在2022年6月,我爱我家员工讨薪事件就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除了讨薪,还有各种官司案件。财报显示,我爱我家及子公司2022年度发生诉讼、仲裁事项2205 件,主要涉及房屋买卖、租赁、居间合同纠纷、物业服务、商品房买卖纠纷、劳动争议、侵权(类型)等。总涉案金额达50333.19万元,其中被诉案件26起,涉案金额11657.42 万元;起诉案件1576起,涉案金额33732.93万元;第三人案件65起,涉案金额4942.84万元。截至2022年年末,已结案266件,尚有诉讼阶段事项1068 件,执行阶段事项871件。
最终,资本市场也对我爱我家失去了信心。我爱我家的股东58同城于2022年9月27日、30日减持1300万股,按照入股受让价和减持均价的差值计算,58同城已经亏损5345万元。而入股以来58同城仅从我爱我家获得3000万元分红,且仍有1.82亿股未能出手。截至5月23日收盘,我爱我家的股价报收为2.66元,较历史最高价8.30元缩水67.95%。
种种问题无疑给我爱我家敲响了警钟。(内容来源|商业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