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4日,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下称“葫芦娃”)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
7月4日,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下称“葫芦娃”)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该公告称,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锁定期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 36 个月,该部分限售股将于 2023 年 7 月 10 日起上市流通。
然而,葫芦娃限售股的解禁并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7月10收盘收盘,葫芦娃报价15.24元,日涨幅仅为0.79%;7月11收盘收盘,葫芦娃报价15.26元,日涨幅仅为0.13%。相较于历史最高股价49.73元/股,葫芦娃的股价已经缩水69.31%。
上市三年,葫芦娃给投资者究竟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争议不断,生产规范问题频发
事实上,在上市之前葫芦娃就争议不断。
其中一个争议点是主管人员的犯罪问题。证监会曾在就葫芦娃招股书提出意见,针对“2007年,汤小东、汤旭东作为康力元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因犯单位行贿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及一年。” 要求 “结合有关刑罚执行完毕时点”,要求说明发行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是否涉案,是否影响任职资格,并结合有关刑罚执行完毕时点说明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近三年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葫芦娃的家族控股模式也引起了投资人士的担忧。此前就有媒体统计发现,在上市之前葫芦娃实控人刘景萍、汤旭东夫妇家族合计持有葫芦娃药业82.43%的股份。截至目前,不算个人直接控股,仅刘景萍、汤旭东夫妇家族实际控制的海南葫芦娃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孚旺钜德实业有限公司和宁波中嘉瑞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所占有的葫芦娃股权仍然超过了65%。
有投资者担心这种家族持股的模式是否会影响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2022年12月8日,葫芦娃药业曾发布公告称,收到高级管理人员韦天宝出具的《关于本人配偶误操作导致短线交易的情况说明及致歉声明》,获悉韦天宝的配偶吴雪雯女士近期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构成短线交易,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
葫芦娃的生产规范问题则是另一个痛点。早在2017年4-6月的药品生产监督检查中,葫芦娃药业被曝出四项违规行为。同年7-8月的药品生产监督检查情况通报中,葫芦娃药业又被指出存在一般缺陷2项。
2018年5月29日,据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葫芦娃药业生产的肠炎宁胶囊被检查出中药提取批生产记录未记中药材产地、年度产品质量回顾未将中药提取物对应多批制剂进行归纳分析的问题,被要求整改。
2019年5月30日,葫芦娃药业的独一味软胶囊被检查出存在20万粒的工艺再验证没按文件规定如期进行的问题。
2022年11月1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19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2022年第55号)》,葫芦娃因其生产的1批次维U颠茄铝胶囊Ⅱ的颠茄提取物有效成分含量不达标而名列其中。
业绩增长缓慢,重营销轻研发
对于投资者而言,企业的增长和盈利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然而葫芦娃的表现也难以称得上亮眼。
2020年,葫芦娃实现营收11.62亿元,同比下滑11.04%,实现归属净利润1.215亿元,增长仅0.97%。上市第一年葫芦娃的业绩表现可谓“开门黑”。
2022年,葫芦娃营收15.15亿元,同比增长11.91%;实现归属净利润8568万,同比增长18.78%。但是同2020年1.215亿的归属净利润相比,葫芦娃的盈利能力恐怕仍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2023年一季度,葫芦娃报告期内实现营收5.27亿元,同比增长32.09%;归母净利润4056.00万元,同比增长35.59%。葫芦娃能否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仍有待观察。
葫芦娃重营销轻研发的问题也常常为人所诟病。近三年财报显示,2020年-2022年,2020年至2022年,葫芦娃销售费用为4.75亿元、5.46亿元、5.84亿元。同期,葫芦娃研发费用为0.52亿元、1.00亿元、1.06亿元。葫芦娃的销售费用至少是研发费用的五倍。
有分析认为,目前国内儿童药品适宜剂型规格缺少,以儿童用药为发力点的葫芦娃不重视研发,既难以发扬改善儿童健康的社会责任,也错失了开拓和深耕儿童用药市场的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