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接盘上银基金全部股权 上海银行资管业务大败退?


学术顾问|华博新闻社资本市场研究院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邮箱|hbnews852@163.com


潮水退去后,曾经被视为“香饽饽”的基金公司也沦为资本“弃儿”。近日,上银基金公告称,公司股东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10%股权转让给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转让完成后,上银基金成为上海银行100%控股的子公司。

但从转让过程来看,接盘上银基金,恐非上海银行所愿。上银基金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为3亿元,上海银行持股90%,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持股10%。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最早在2021年12月就已经挂牌转让其持有的上银基金全部股权,转让价格为1.66亿元,然而并没有人愿意接盘。

2022年9月,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下调转让价格至1.5亿元再次挂出上银基金股权,但依然未能寻得接盘方。一直到去年11月份,上海银行才出手将剩余10%的股权收下,但价格进一步压至1.497亿元成交。

实际上早在2021年8月,上海银行董事会就审议通过了对这部分股权行使优先购买权,然而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三番两次挂出上银基金股权后,上海银行却迟迟未出手。显然,上海银行并不情愿接盘这部分股权。

而在收下这部分股权后,上海银行转身就挂牌转让了上银基金20%股权,转让底价为3.39亿元。曾经的资本“宠儿”如今似乎成了“烫手的洋芋”。

从基本面来看,截至2022年末,上银基金的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16.33亿元、13.67亿元,去年实现经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2.72%;实现公募管理费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27.81%,整体业绩尚可不过旗下管理的基金表现实属难以恭维。

截至二季度末,上银基金旗下有78只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1492.43亿元。其中货币市场型基金有439亿元,债券型基金共有1021.6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仅有28.08亿元,而股票型基金则只有一只“上银内需增长A、C”。

上银内需增长基金成立于2020年8月,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15.08%,前十大重仓股主要为美的、贵州茅台、五粮液、恒瑞医药等白酒、医药、家电等板块的股票,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的资产净值约5199万元,已逼近清盘线。显然,上银内需增长在高位接盘了白酒医药股。

混合型基金表现更为糟糕,28只基金中仅有5只近一年的收益率为正,最高为上银鑫达灵活配置混合A取得了5.75%的收益率,跌幅最大的是上银科技驱动双周定期可赎回混合基金,近六月、近一年收益率为-30.07%、-45.57%。此外上银核心成长混合、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混合发起两只基金近一年的跌幅也在30%以上。

至于货币债券型基金虽然多数取得正收益,但收益率最高的上银中债5-10年国开债指数、上银聚远鑫87个月定开债近一年以来的收益率仅为4.58%、4.33%,优势并不明显。

这也就难怪上海银行不乐意接盘上银基金剩余股权了。从上海银行自身来看,其资管业务发展也并不如意。

2022年,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约531亿元,同比下降了5.54%;全年净利润约223亿元,同比增长1.08%,业绩增速创下历史新低。不仅如此,上海银行资产规模、营收净利润水平也相继被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所超越,由此丢掉了城商行老二的位置。

具体来看,去年上海银行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均出现了下滑。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了24.37 亿元,主要由净息差收窄所致。数据显示,去年上海银行的净息差为 1.54%、净利差为 1.57%,同比分别下降 0.20 个百分点、0.21 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2022年上海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下滑,去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64.93 亿元,同比减少 25.54 亿元,降幅高达 28.23%。

对于非利息净收入下滑的原因,上海银行解释称,主要受上年同期根据资管新规要求影响,存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清零实现收益大幅增加,造成基数较高影响,代理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

近年来,上海银行更是频频踩雷私募基金。2018年在阜兴系270亿元私募暴雷案中,作为托管银行上海银行一度被投资人“围堵”。

今年4月份,上海银行再度因为托管的私募基金暴雷而被投资者诉诸法院。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18年,操女士投入200万认购了深圳崇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崇融资管”)发行的一款私募产品。该私募基金通过虚构投资标的、“阴阳合同”等方式获取投资人资金,而且在暴雷之前,进行了疑似“资产转移”的操作,以致东窗事发时该基金名下已无可供执行的资产。在未能收回本金的情况下,操女士于2020年向法院起诉,该案目前正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