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1市公布上半年GDP数据,广州服务业修复快于制造业

摘要: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130.69亿元,同比增长4.7%,经济稳中向好,但行业恢复不均衡现象明显。

学术顾问|华博新闻社城市研究院

出品|华博城市观察

邮箱|hbnews852@163.com

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909.80亿元,同比增长5.0%,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稳坐“头把交椅”。其中,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130.69亿元,同比增长4.7%,经济稳中向好,但行业恢复不均衡现象明显。

广东21市公布上半年GDP数据

截至目前,广东省21市经济数据已经出炉,整体经济回升向好,但全省经济回升基础仍需加固,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依旧存在。从GDP总量来看,珠三角地区依然撑起了整个广东的经济大梁。其中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仍以绝对优势领先全省,而排名靠后的地级市GDP总量甚至不足千亿。

增速方面,上半年广东有9个地市GDP增速快于全省,揭阳、深圳和汕尾位居前三。分析发现,增速靠前的城市普遍呈现制造业快速恢复状态。例如,GDP增速全省第一的揭阳,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1%,发挥了“经济压舱石”作用,先进制造业更是增长94.6%,工业表现强劲。GDP排名全省第一的深圳,上半年汽车行业带动明显,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工业投资增长47.5%。

同时,也有一些城市的GDP增速因为工业“失速”受到影响。上半年东莞虽然GDP总量居全省第四,但GDP增速却在省内排名垫底,且是唯一一个GDP增速在2%以下的城市。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莞的工业经济持续承压,几大主导产业下行压力较大。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了7.4%。同期东莞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了11.3%。

不过,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是非常多样的,近年来,广东省正在加快推进区域发展平衡性。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意见》,规划建设五大都市圈和一批重大区域发展平台,形成了一系列行动方案和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分产业来看,上半年,广东省服务业明显升温,修复快于制造业。其中,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由一季度的3.0个百分点提高至3.4个百分点,但第二产业增长相对缓慢、有待于进一步恢复。

外贸方面,广东省实现外贸进出口3.8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进口持续乏力,下降9.6%。预计在外需回暖动力不足等影响因素下,稳外贸仍存较大压力,下半年广东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广州工业承压

7月24日,广州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上半年广州GDP为14130.69亿元,同比增长4.7%,综合来看,其经济表现延续回稳势头,但当前行业恢复不均衡的现象仍十分明显,需求端恢复明显快于供给端、服务业的修复也快于制造业。

工业方面,广州工业仍在承压前行。上半年其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7%,而三产业同比增长5.8%;同时,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9%,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分别下降2.8%和4.4%。服务业方面,服务型消费行业需求恢复明显,带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24.0%。

目前来看,虽然经济整体向好发展,但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有待深化,城市治理能力与超大城市发展方式转变要求还并未适应。在进一步巩固经济基础、促进其从恢复性增长加快向常态化增长转变的关键阶段,广州市仍需聚力工业扩产、优化消费供给、提速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力度。

今年以来,广州市也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8月2日,广州市印发实施《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又称“广州民营经济20条”),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民营经济最大程度释放潜力活力。

“小阳春”过后,广州楼市热度褪去

今年上半年,一季度在疫情积压的消费热情释放后,广州房地产市场迎来了一波“小阳春”。3月,广州商品房供应面积达到122.26万㎡,成交面积为155.12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但在积压需求释放完毕后,市场进入调整期,短期内市场缺乏持续增长的动能,二季度楼市成交量明显转弱,分化明显。

2023年第二季度,广州全市推新去化率仅为21%,远低于2021年的年均去化率45%和2022年的年均去化率34%。同时,今年4月起,广州市二手住宅网签宗数逐月下降,7月广州二手住宅网签套数环比再跌2.36%。

不过,自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后,郑州率先表态落实“认房不认贷”,一线城市也在释放积极信号,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密集的政策利好,或将有利于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