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酒更喜欢理财?

摘要:5月17日晚间,山西汾酒发布公告称,将投入不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闲置自有资金,来购买结构性存款。

图片


内容来源:银箭财观


  • 200亿买理财!高端白酒市场有心无力的山西汾酒,钱多到没处花。

5月17日晚间,山西汾酒发布公告称,将投入不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闲置自有资金,来购买结构性存款。

此举不仅快要追赶上,中国电信在2020年11月份斥资285亿元进行现金管理的记录,更是震惊了整个投资市场。毕竟所谓的结构性存款,实际性质介乎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之间,虽然收益更可靠、更安全,但终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而且中国电信的闲置资金来源于IPO募集渠道,只要股东不反对,可以说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山西汾酒拿来做投资的资金,却是主要来源于合同负债的预收货款,某种意义上,更像是在花别人的钱。

于是一时间谣言风起,在5月18日开盘后,山西汾酒的股价一度以2.52%的跌幅下跌至每股251.2元。尽管在接近午盘的时候股价开始回升,但股民群体对山西汾酒缺乏信心,看跌情绪依旧在持续蔓延。

至少在大多数投资者心中,都这么两个困惑——山西汾酒哪来这么多闲置资金?既然有着“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野心,又为什么不拿去拓展业务,反而要“不务正业”般去搞理财?

停不下来的山西汾酒,钱多到没处花?

从进入2021年起,山西汾酒就进入了高速扩张期。

根据财报信息,2021年山西汾酒的总营收已经接近200亿元大关,以42.75%的同比增长速度,达到了199.7亿元。归属净利润53.14亿元,更是同比增长了72.56%。

进入2022年后,山西汾酒更是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截至2022年3月31日,山西汾酒第一季度营收高达105.3亿元,同比增长43.62%。而当前白酒行业排名第三的洋河股份,第一季度营收为130.3亿元,二者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营收和利润的快速增长,自然意味着大量可用资金的积累。根据2021年财报信息,山西汾酒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就已经达到了76.45亿元,而2021年闲置资金的主要来源合同负债,更是高达73.76亿元。

充裕的资金流对企业发展固然是好事,但是在高速扩张的期间,山西汾酒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隐患——

1.合同负债飙升,“先款后货”模式潜藏风险。

对于已经打出名气,且有着多年历史积累的白酒企业而言,或许怎么都是不缺钱的。

毕竟有着足够的品牌信誉和企业形象作保,再加上白酒市场的持续火热,可以在渠道经营中大胆采用“先款后货”的预付款模式。包括茅台、五粮液在内的众多高端白酒品牌,都深谙此道。

但是山西汾酒的发展过快,在预收货款的控制上多少有些乏力。根据财报信息,2020年山西汾酒的合同负债为31.07亿元,但是到了2021年就达到73.76亿元,增幅甚至超过了137%。

同时在2021年第三季度,山西汾酒的应收款项融资高达43.59%,一度超过泸州老窖、古井贡酒、五粮液,成为全行业第一。而同期的现金流仅为107.07亿元,反而在同等体量的酒企中排名垫底。

由此,在销售环节,已经出现了经销商刻意囤货的情况。一旦山西汾酒高速扩张的步伐有所减缓,引发了大量的囤货抛售,很难说不会将山西汾酒近些年的努力打回原形。

2.高端酒市场培育时间过短,冲击行业第三成功率堪忧。

如今白酒新国标实施在即,中低端白酒市场即将在整顿中迎来一场变革,受影响较小的高端白酒市场,或许也很难置身事外。而山西汾酒的全国化布局虽然进展飞速,但是对高端产品的布局却有着明显不足。

相比于被山西汾酒视为目标的洋河股份,以及同样在冲击行业第三排名的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在2020年左右才推出了进军千元档白酒的青花汾酒系列。由于经营时间较短,市场培育不足,在品牌认可度和价格方面,与梦之蓝和国窖1573都有着不小的差距。

某种意义上,之所以能够从容积攒如此多的闲置资金,可能也是因为在高端白酒市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后遗症”。

销量下降产能过剩,投资理财只为分散风险?

山西汾酒对闲置资金的使用方向,多少也带着点“没得选”的无奈。

现如今,洋河股份由于受到渠道改革的影响,开始显露出颓势。而同等体量的泸州老窖在2021年突破了200亿元大关,丝毫没有掩饰对重回行业第三的期望。

但是可能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山西汾酒并没有选择进一步扩大产能、加重营销、加速对高端白酒市场的培育,反而将大量资金用于投资理财。

1.受疫情影响,白酒销量整体下降。

近两年来,疫情反复带来的负面影响始终都笼罩在零售产业头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2022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在4月份,烟酒类商品的总零售额同比下降了7%。

尤其是在今年以来遭受疫情较为严重的吉林、上海等地区,并不是生活必需品的白酒,其消费频率更是下降到了极低的水平。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白酒的消费量和消费档次都有着不同程度地降低,在这种大环境下选择将大量闲置资金放入投资理财,也算是分散经营风险的无奈之举。

2.产能或面临过剩风险。

进入2022年之后,由茅台和五粮液掀起了酒企扩充产能的热潮。包括泸州老窖、酒鬼酒在内的各大酒企,也都先后公布了围绕原酒项目的扩厂计划。

在今年的3月16日,山西汾酒也宣布了汾酒2030技改原酒产储能扩建项目(一期)的拟投资计划。但是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山西汾酒的存货价值高达75.85亿元,伴随着白酒销量下滑,目前山西汾酒或许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风险。

3.管理层变更,内部秩序尚处于磨合期。

从2021年12月份,山西汾酒的前任掌舵人李秋喜宣布退休,到2022年5月17日,担任独立董事满六年的李玉敏和王朝成也相继辞职,山西汾酒经历了一轮管理层的大面积变更。通过天眼查可以看到,在2022年1月份,就有多位高管发生变动。

图片


尽管山西汾酒的核心团队仍保持稳定,但高层更迭后,终究是要面对一段时间的磨合。

尤其是据内部人士反映,山西汾酒的员工工资并没有赶上营收增长的速度,或许存在着某些思想认识不足的矛盾。同时李秋喜退休前也曾经指出,山西汾酒的业绩快速增长之余,管理能力也仍在原地踏步。

4.贴牌业务管理不善,假酒伪劣乱象难以根除。

2019年4月左右曾有媒体曝光,山西太原、汾阳等地区存在大量批发价和零售价相差甚远的,由汾酒厂生产的“股份酒”。此前更是有媒体曝光,在2013年曾有超过160款的贴牌“开发酒”上市销售。

这一切都源自于山西汾酒在2004年左右采用的开发商模式,尽管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快速扩张,但在品控方面却无法形成有效监管体系。尽管这些年来,各大酒企都对授权贴牌商的模式进行了严格把控,但至今仍有假茅台、假汾酒等假冒伪劣产品频繁出现。

尽管整体来看,山西汾酒更像是受迫于形势不得不忽视自身的问题,在保持高速向前的同时,依靠投资理财来分散风险。但是想要走得更远,兑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豪言壮语,或许最终还是要选择慢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