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按下暂停键的茅台联营:“厂商一体”困在何处?

摘要:近日,一则关于茅台联营公司计划暂缓的消息,被市场媒体披露。



来源|中访网

责编|何小芸

近日,一则关于茅台联营公司计划暂缓的消息,被市场媒体披露。自去年以来,“厂商一体”战略成为各大酒企的热门选择,茅台也积极布局,计划在各省成立联营公司。这本是茅台为应对市场变化、稳定价格体系、开拓新业务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却突然按下“暂停键”,背后究竟有何隐情?这一事件又将对白酒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厂商一体”战略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茅台联营公司计划的初衷与愿景

茅台计划推进在各省成立联营公司,由各省经销商联谊会牵头,这一计划可谓野心勃勃。一方面,旨在助力茅台酒市场价格平稳。近年来,白酒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消费力下降趋势显现、渠道库存高压难解、主力产品价格倒挂现象普遍,飞天茅台的市场成交价也在去年开始不断下行。茅台希望通过联营公司的集体行动调控供给,成为飞天茅台价格的“稳定器”,维护市场最敏感的神经——“价格”。另一方面,启动本省定制文化产品开发,聚焦本省文化主题开发特色产品,补充渠道利润空间并增加非标酒收入。相关产品预计出厂价将接近精品茅台酒水平,即2000元以上,既能开拓新的业绩增长点、保障渠道利润空间,又能规避直接增加飞天茅台投放量可能带来的价格冲击,可谓“一举双得”。

从五粮液经销商率先行动,发起成立专营五粮液相关产品的公司,到国台酒业在四川成立通达商贸公司吸引社会资本加入,不难看出,酒企们都在积极探索“厂商一体”的新模式,希望通过资本纽带直接捆绑核心经销商,整合优势资源,提升运营效率,在资本层面形成合力,在市场层面协同作战 。茅台的联营公司计划,也是在这一行业趋势下的重要战略布局。

计划暂缓

然而,就在市场对茅台联营公司计划充满期待之时,却传来了计划暂缓的消息。具体原因尚不明朗,但有消息称相关方面对此模式存在争议。这一争议背后,或许隐藏着诸多深层次的问题。

联营公司欲实现“稳定价格”的核心使命,必须精准把握“量价平衡”,这绝非易事。联营公司由众多经销商共同出资组建,内部协调效率、管理成本以及对市场微妙变化的反应速度等方面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在众多经销商的利益诉求中找到平衡,实现精细化的供给调控以及与市场真实需求的动态平衡,是联营公司面临的巨大挑战。一旦在这些方面出现问题,不仅无法稳定价格,还可能引发市场的混乱。

价格的稳定终究绕不开最根本的供需法则。部分经销商认为,控价的核心还是在于控量。文创酒的成功依赖于稀缺性带来的高溢价,飞天茅台的价格堡垒更建立在严格的供给管控之上。联营公司在实际运营中,能否严格把控供给量,避免因利益驱使而过度投放产品,从而破坏价格体系,这是市场担忧的问题之一。

此外,对于开发本省定制文化产品,也存在着市场接受度和产品定位的争议。虽然区域文化特色产品有开拓新市场的潜力,但如何确保产品既具有文化内涵又能符合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如何在众多的区域文化产品中保持茅台酒的品牌形象和品质一致性,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厂商一体”战略的挑战

茅台联营公司计划的暂缓,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白酒行业在“厂商一体”战略探索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反映出这一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传统的厂商关系正在被重塑,大商不再是单纯的“蓄水池”,通过股权纽带的深度捆绑,将以往单方面的“压货”压力,转化为“风险共担”的责任。但这种转变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股权结构的复杂性、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决策机制的效率等。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障,是“厂商一体”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

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消费需求的变化、竞争格局的演变、政策法规的调整等,都对酒企的战略决策和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厂商一体”战略虽然为酒企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酒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强大的应变能力和卓越的管理能力,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不过,挑战与机遇并存。“厂商一体”战略如果能够成功实施,将为酒企带来诸多好处。通过与核心经销商的深度合作,酒企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布局,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增强品牌竞争力。同时,借助经销商的资源和渠道,酒企可以进一步拓展市场,实现销售规模和利润的增长。


注:本文转载自中访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