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海通发展:运力规模在国内民企中排名前列 内外兼营构建全球航线网络

《金基研》天涯 /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当前,干散货航运行业正面临需求稳步增长与运力供给受限的双重驱动,叠加国内“国货国运”战略支撑,行业中长期景气度明确。福建海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发展”)专注于国内沿海以及国际远洋的干散货航运服务,已发展成为国内民营干散货航运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尽管2025年上半年受短期因素影响干散货航运价承压,海通发展仍实现营收逆势增长。

作为国内民营干散货航运头部企业,海通发展通过运力规模扩张、全船型运营布局、全球化航线网络、精细化数智化管理,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壁垒,展现出逆周期增长能力与长期发展潜力。2025年上半年,海通发展外贸自营超灵便型船TCE较市场平均租金溢价约33%,境内程租业务货运量同比增长3.93%,彰显其卓越的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凭借优秀的运输能力、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和专业高效的客户服务能力,海通发展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全球干散货海运贸易量整体逐年增长,五大产业要素驱动国货国运

水上货物运输是国际航运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全球90%以上的国际贸易是通过水上运输完成的,而干散货运输是水上运输的主要方式,占全球总货运量的比例超过40%。海通发展专注于国内沿海以及国际远洋的干散货航运服务。

 

1.1、全球干散货海运贸易量稳增,三大因素压制运力增长

近年来,全球干散货贸易市场处于稳步增长期,干散货货运量整体保持平稳增长。

据克拉克森统计,2020-2024年,全球干散货海运贸易量分别为51.70亿吨、53.65亿吨、52.52亿吨、55.08亿吨、57.41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5%。其中,2024年,全球干散货海运需求同比增长3.1%。

在全球干散货海运需求增长的同时,三大因素压制行业运力供给上升。

截至2025年6月,全球干散货船在手订单与现有运力之比为10.42%,叠加全球活跃船厂数量减少、且船台被其他船型挤占,产能紧张预计将拉长整体交付周期,新船数量增长放缓。

另一方面,现役船队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20年以上船龄的船舶占比达14%,不仅导致运营效率下降,还增加了坞修天数。此外,老旧船舶的潜在拆解规模也颇为可观。

此外,为应对日趋严格的环保新规,部分老旧船舶减速航行,进一步限制有效运力。

 

1.2、五大产业要素驱动国货国运,国内干散货航运业发展空间广阔

航运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需要庞大的进出口贸易体量、完善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的船舶工业、领先的船舶管理水平、充足的船员供给等多方面的上下游产业支撑,在上述方面,国内具备全球领先的产业基础,足以支撑航运业长期向好发展。

进出口贸易体量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球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

国内分别占8席和6席。2024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7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3亿标箱,继续稳居世界首位。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内目前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港口群,港口基础设施规模多年保持世界首位。智慧绿色港口加快建设,国内已建及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世界领先,一批近零碳港口加速建设。

船舶工业方面,国内船舶工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全球首席造船大国。2024年国内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74.1%和63.1%,连续15年全球居首,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国内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

船舶管理水平方面,中国船级社(CCS)位列全球十大船级社。

船员供给方面,截至2024年底,国内注册船员总人数超过203万人,航海人才和船舶管理人才丰富,是全球航运业国际海员的主要供应国之一。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贸易流向变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在全球航运业中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据克拉克森数据,2024年,国内作为全球最大船东国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至接近3,000万总吨。

随着中国在全球航运市场格局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海通发展所处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近年来全球干散货航运行业需求稳步增长,且运力供给增长受限。同时,国内完善的航运产业生态驱动国货国运。随着国内航运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干散货航运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二、运价承压下营收逆势增长,募资购船提升综合竞争力

虽然干散货航运中长期的增长逻辑不变,但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及干散货航运市场面临多重压力,境外干散货航运市场价格同比大幅下滑。在此背景下,海通发展的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实现了营业收入的逆势上升。

 

2.1、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逆势增长,收现比持续超过100%

2025年上半年,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CI(波罗的海好望角型船运价指数)、BPI(波罗的海巴拿马型船运价指数)、BSI(波罗的海超灵便型散货船运价指数)均值分别为1,290、1,904点、1,189点、889点,同比分别下降30%、33%、33%、30%,运价中枢出现显著的短期下移。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多变的市场环境,海通发展持续扩充自营运力规模、提升市场运力利用效率,继续拓展全球市场、推进船舶运营的全球化,业务规模呈良好增长态势。

据海通发展公告,2022-2024年及2025年1-6月,海通发展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46亿元、17.05亿元、36.59亿元、18.00亿元。其中,2025年上半年,海通发展的营收同比增长6.74%。

同时,近年来海通发展收现比均超过100%,营收质量优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正,“造血”能力显现。

据海通发展公告,2022-2024年及2025年1-6月,海通发展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之比分别为104.28%、101.42%、100.78%、101.6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99亿元、2.00亿元、10.15亿元、3.91亿元。

 

2.2、募资购船提升综合竞争力,控股股东、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全额认购定增凸显中长期发展信心

在兼顾业绩增长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海通发展也通过股份回购、现金分红等方式回馈广大股东。

2024年至今,海通发展已回购股票306.41万股。2022-2024年,海通发展分红金额分别为8,255.20万元、9,212.77万元、9,166.13万元,累计达26,634.11万元。

此外,海通发展拟向控股股东、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募集资金2.10亿元,总投资2.69亿元用于“干散货船购置项目”。该项目通过购置3艘干散货船舶,进一步提升海通发展运力规模,优化船队结构与全球航线布局,提高运营效率,持续提升其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从项目实施的必要性看,全球大宗商品需求保持稳定增长,而干散货航运的供给端增速下降,干散货航运业中长期的增长逻辑不变;西芒杜铁矿石项目将于2025年投产,有望带来运量和运距的双重增长;“反内卷”等政策有望推动价格提升、增厚利润空间、提高开工率,进而带动上游原材料需求扩张,从而拉动干散货航运的需求;中东等地缘局势因素以及部分区域恶劣天气因素频发导致全球船舶使用效率下降,制约有效运力增长;俄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重建需求值得关注。

总的来说,尽管2025年上半年干散货航运市场运价中枢显著下移,海通发展仍实现了营业收入逆势增长6.74%,展现出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海通发展营收质量优异、现金流“造血”能力稳定。此外,海通发展通过现金分红、回购回馈股东,并募资购船提升运力规模,凸显其对行业中长期发展的信心。

 

三、运力规模在国内民企中排名前列,持续拓展全船型运营

运力规模是航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海通发展近年来持续提升运力规模、优化船队结构,为其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3.1、2025年上半年新增运力12艘,运力规模在国内民企中排名前列

历经多年深耕,海通发展已构建起完善的运输网络,船队覆盖航线广泛,运力规模在国内民营干散货运输企业中名列前茅。

2025年上半年,海通发展通过新购船舶以及光船租赁(即船舶融资租赁)的方式新增运力12艘。截至2025年6月末已交接8艘。待全部12艘新增船舶交付后,海通发展将拥有长租干散货船舶(使用运力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14艘,自营干散货船舶58艘,重吊多用途船1艘,油船3艘,总计散货船控制运力484万载重吨。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末,海通发展船队规模在国内企业中排名第七、在国内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三,具备显著的行业地位。

 

3.2、持续拓展全船型运营,瞄准需求进军重吊多用途船市场

根据载重规模的差异,干散货船舶主要分为好望角型、巴拿马型、超灵便型、灵便型等类型。全船型运营有利于企业灵活匹配不同货种与航线需求。

目前,海通发展已从最初专注于超灵便型散货船运营逐步拓展至涵盖超灵便型、巴拿马型、好望角型等全船型运营模式,既能高效运输化肥、钢材、糖等小宗散货,又能承接铁矿石、煤炭、粮食等大宗商品的远洋运输。

其中,海通发展运营的船舶主要为5-6万载重吨的超灵便型干散货船舶,自有新造船舶均由国内一级一类船厂建造,船龄较短且船型统一,在船舶物料配件购买、船队水上货物运输管理等方面均有较大共通性,维修养护成本相对偏低,有效降低了内部管理成本。同时,超灵便型船舶吃水较浅,装配自装自卸设备,对港口、航线的适应能力强,覆盖航区广泛,有效保证了船舶的周转率和物流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为服务工程机械、港口机械、轨道交通、新能源设备等大型装备出口,海通发展购入1艘7,760载重吨的重吊多用途船,满足高端设备及重大件等持续增长的海运需求,同时与其现有件杂货形成有效互补,进一步丰富运输货种,贴近客户全面运输需求,有利于提高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简言之,海通发展持续扩张运力规模,总计散货船控制运力达484万载重吨,运力规模在从事干散货运输的民营企业中排名前列。同时,海通发展不断丰富船队结构,拓展全船型运营。此外,海通发展瞄准市场需求,切入重吊多用途船领域,拓展了业务边界。

 

四、内外兼营构建全球航线网络,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稳定合作

自成立以来,海通发展一直聚焦干散货运输业务,已建立起辐射境内沿海及国际远洋的航线体系。同时,海通发展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1、境外航线覆盖超过300个港口,境内航区遍布国内沿海

国际远洋运输方面,海通发展持续拓展全球干散货海上运输业务,运营的航线遍布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个港口。

境内沿海运输方面,海通发展通过直接购买、租赁等方式控制运力,在境内沿海、长江下游、珠江三角洲等航区为客户运输煤炭、铁矿石、钢材等干散货。海通发展现已成为环渤海湾到长江口岸的进江航线中煤炭运输货运量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之一。

 

4.2、“货船港油”四位一体持续开拓市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关系稳固

国际远洋运输方面,海通发展密切跟踪市场行情,结合宏观经济、地缘政治、航线特点等因素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并充分发挥其件杂装载专业、配合度高、航区广泛等经营优势,依托自营船队建设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收益。

境内沿海运输方面,在“货-船-港-油”四位一体战略驱动下,海通发展持续开拓市场。


在货端,海通发展构建“煤炭+非煤”双轮驱动格局:一方面提升铁矿石、钢材等非煤货种占比;另一方面深耕长江流域,强化既有客户合作并拓展新客户,与国内知名钢铁企业客户建立直接合作机制,发展具有长江特色的江海联运业务。


在船端,海通发展打造数字化运力池,搭建市场运力招标平台,依托自身业务积累,继续深化运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市场船舶资源使用能力不断提升。


在港口端,海通发展深化战略协同,提升客户服务效能。


在供油端,海通发展加强航运业务与船舶供油业务联动,延伸产业链服务能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随着市场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海通发展与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海通发展在船舶管理、航线调配、客户开发与维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具备竞争实力的专业化队伍,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综述之,海通发展已构建起覆盖80余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0个港口的航运网络,形成了国内沿海与国际远洋并重的双轮驱动格局。同时,海通发展在“货-船-港-油”四位一体战略驱动下,持续开拓市场。目前,海通发展已与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五、外贸自营主力船型TCE高于市场水平30%以上,推进数智化转型与AI应用

根据干散货航运行业的特点,海通发展设立了独特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极大提高了营运效率与盈利水平。同时,海通发展持续推进数智化转型,全面赋能经营管理。

 

5.1、构建精细化运营体系,外贸自营超灵便型船TCE跑赢市场

深耕干散货航运领域多年,海通发展建立了涵盖船舶购置、燃油采购、船员培训、航行管理、维修保养等环节的全方位、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体系。

近年来,海通发展持续优化船舶管理、运力配置、响应机制与运营流程,构建并完善了精细化运营体系,多方面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依托深厚的船舶管理底蕴与丰富的航线运营经验,海通发展在严控风险的同时,秉持全球视野,灵活调度船舶,精选高溢价航线,不断推动业务稳健增长。

2025年上半年,海通发展外贸自营超灵便型船日均TCE为12,258美元,较同期市场平均TCE水平高出约33%,经营效益显著优于市场基准。同期,海通发展境内程租业务货运量为1,880.49万吨,同比增长3.93%。

 

5.2、持续推进数智化转型与AI应用,在五大方面成效显现

目前,全球航运业开始进入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数字化能力已成为航运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

近年来,海通发展紧密围绕战略定位,聚焦管理提升与资源整合,积极探索“信息化+航运”的创新路径,采用对外合作建设与自主建设信息化平台相结合的模式,构建数据与流程双轮驱动的数字化体系。

具体来看,海通发展深化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推动航运业务智能化升级,主要成效体现于船舶精细化管理、船舶安全管理、流程自动化、产业协同平台、一体化管理等方面。

(1)、船舶精细化管理:海通发展引入备件RFID管理系统,并推进船舶备件超市化项目,实现船岸库存实时联动,优化备件采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船舶安全管理:海通发展外贸船舶全部完成CCTV智能监控网络部署,并建立船舶实时监控、防盗等机制,辅助建立船岸协同机制。

(3)、流程自动化:海通发展应用RPA机器人处理大量繁琐、重复性的工作任务,显著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4)、产业协同平台:海通发展基于“船视宝”数据搭建内贸业务平台,实现从货盘发布、招标到结算的全流程数字化。

(5)、一体化管理:海通发展升级跨区域经营系统,统一营销流程与财务结算标准。

简言之,海通发展通过构建精细化运营体系与推进数智化转型,实现了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的双提升。

 

六、结语

在全球干散货海运贸易稳步增长、运力供给受限的行业背景下,国内航运业凭借完善的航运产业生态加速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国货国运进程。随着中国在全球航运市场格局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国内干散货航运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作为国内民营干散货航运的领先企业,海通发展紧抓市场机遇,持续扩大运力规模、优化船队结构、拓展全球航线布局,并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数智化转型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在2025年上半年运价承压的背景下,海通发展仍实现营收逆势增长,展现出稳健的抗风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