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星月/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与科技创新浪潮的推动下,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及高端制造产业正加速融合,激发了对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装备的旺盛需求。作为国内领先的绿色电解成套装备与钛电极材料制造商,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金新能”)深度受益于锂电池、电子电路等下游市场的强劲增长。
业绩方面,泰金新能的营收与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ROE持续高于40%。同时,泰金新能在手订单充沛,其2025年1-7月新签订单恢复增长,成长确定性强。泰金新能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完整的产品体系,不仅实现了多项“卡脖子”技术的突破,还积累了国内外头部客户资源,并加速布局全球市场。值得关注的是,泰金新能的核心产品阴极辊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首位,产品性能行业领先。泰金新能瞄准行业重大前沿需求,开展关键电解成套装备的研制,目前已通过客户验证并成功实现了1.5μm载体铜箔的试制。
一、下游锂电铜箔出货量逐年增长,铜箔装备海外市场需求空间广阔
作为一家专注于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以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领域的企业,泰金新能是国际上可提供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的头部企业,是国内钛电极复合材料及电子封接玻璃材料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
1.1、下游锂电铜箔出货量逐年增长,电子电路铜箔行业进入上行周期
受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储能电池加速出货、3C电池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推动,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保持快速增长。
根据高工锂电(GGII)数据,2020-2024年,国内锂电池出货量分别为143GWh、327GWh、658GWh、886GWh、1,191GWh,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达69.88%。2025年1-6月,国内锂电池出货量为776GWh,同比增长68%。
锂电铜箔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材料,在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其需求保持稳步增长。
根据GGII数据,2020-2024年,国内锂电铜箔出货量分别为12.5万吨、28.1万吨、42.0万吨、53.5万吨、69.0万吨,CAGR为53.28%。GGII预计到2027年国内锂电铜箔出货量将达107万吨。
此外,2025年以来,OpenAI的GPT大模型及国内DeepSeek大模型、机器人等新势力推动全球AI产业加速发展,全球高端印制电路板(PCB)需求景气度提升,电子电路铜箔行业进入上行周期。电子电路铜箔是PCB制造中导电线路的核心载体。
根据IDC数据,2025年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5%,Q2同比增长1.0%;全球PC出货量Q1同比增长4.9%,Q2同比增长6.5%。另据Counterpoint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10%,其中AI智能眼镜出货量占比78%。
随着电子产业的持续复苏,国内PCB稳步提升,带动电解铜箔行业快速发展。
1.2、铜箔装备境外市场拓展前景广阔,钛电极替代传统电极成发展趋势
受益于下游锂电产业的发展,电解铜箔装备、铜箔钛阳极及新能源电池密封组件等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中,泰金新能的金属玻璃封接业务以新能源电池密封组件为主。
随着更多中国制造逐步走向世界,国内头部铜箔企业也逐步在境外开展铜箔产能的投资建设。同时,随着境外新能源汽车、AI、高速通信等产业的发展,境外铜箔需求也日益增加。
国内电解铜箔设备性能优异,价格低于日韩设备,相较于海外设备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但目前国内铜箔装备的海外销售偏少,海外市场拓展空间广阔。
在“双碳”目标及《“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政策引导下,电极材料发展势必会朝着高性能化、绿色化、低能耗化的方向升级迭代。新型电极材料替代传统电极是未来电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钛电极具有过电位低,工作槽电压低,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的石墨、铅基阳极更加高效、绿色、节能。目前,目前,钛电极已广泛应用于电解铜箔、电解铝箔、湿法冶金、废水处理、电解有机合成及电解水制氢等领域,这些行业均依赖电解工艺制备相关产品。
特别是在电解水制氢领域,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钛电极市场需求将高速增长。
氢能是未来零碳能源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氢能主要来源于煤制氢,约占氢产能64%,工业副产氢制氢占21%,天然气制氢占14%,电解水制氢占比不到2%。根据《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预测,2030年电解水制氢占比将逐渐提升到10%,未来十年提升空间超4倍,2060年电解水制氢占比将提升到70%。
综上,受益于锂电池出货量的快速上升及消费电子市场回暖,泰金新能的主要产品市场需求增长。此外,铜箔设备海外市场需求空间广阔,双碳目标下钛电极替代传统电极是电极发展趋势。泰金新能有望在绿色能源转型和全球产业链布局中持续提升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
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拉动,近年来泰金新能业绩实现快速增长,持续经营能力不断增强。
2.1、最近三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47.78%、40.99%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2024年及2025年1-6月,泰金新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05亿元、16.69亿元、21.94亿元、11.67亿元,最近三年CAGR达47.78%。(注:泰金新能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经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未经审计,下同)
同期,泰金新能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8亿元、1.55亿元、1.95亿元、1.05亿元,最近三年CAGR为40.99%。
营业收入增长率及归母净利润增长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未来前景的两个重要指标。
最近三年,泰金新能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2-2024年,泰金新能招股书中列示的7家同行业可比公司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CAGR均值分别为-6.78%、-99.71%。
2.2、ROE连续三年高于40%且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同时,泰金新能最近三年的ROE均超过40%,且高于行业均值,盈利能力突出。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2024年,泰金新能ROE分别为44.97%、48.99%、41.94%。
同期,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泰金新能招股书中列示的7家同行业可比公司的ROE均值分别为18.93%、12.38%、-1.05%。2024年行业整体盈利承压,部分企业出现亏损,导致可比公司ROE显著下滑。
另一方面,近年来泰金新能的期间费用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内部管理能力突出。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2024年,泰金新能的期间费用率分别为7.80%、6.99%、7.30%。其中,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37%、1.28%、1.15%,管理费用率分别为2.54%、2.65%、2.45%。
另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2-2024年,泰金新能招股书中列示的7家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期间费用率均值分别为14.62%、15.61%、19.17%。其中,销售费用率均值分别为3.23%、2.52%、2.69%,管理费用率均值分别为5.66%、5.96%、5.52%。
简言之,泰金新能近三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CAGR均超过4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展现出领先的增长动能。同时,泰金新能在手订单充裕,业绩增长具备可持续性。此外,泰金新能在盈利效率及成本控制层面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盈利能力突出。
三、2025年1-7月新签订单达2024年全年90.42%,近三年境外收入CAGR达56.93%
铜箔装备行业内企业普遍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因此,客户资源的稳定性成为企业持续经营的关键因素。
3.1、在诸多领域积累优质客户资源,2025年1-7月订单恢复增长
凭借先进的技术及优质的服务,泰金新能深受下游客户信任,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了铜箔领域头部企业的认可。泰金新能客户主要分布于电解铜箔、绿色环保、铝箔化成、湿法冶金、航天军工等行业。
其中,泰金新能的主要境内客户包括比亚迪、嘉元科技、中一科技、海亮股份、铜冠铜箔、江铜铜箔、江西铜博、德福科技、建滔铜箔、深耕铜箔、湖南龙智、诺德股份、华友钴业、青山集团、中原长江等。
丰富的客户群体使得泰金新能的在手订单充足,其应对行业周期波动的能力强。根据招股书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泰金新能在手订单金额(不含税)为32.05亿元。
2025年以来,锂电铜箔行业逐渐复苏回暖,叠加AI驱动下的电子电路铜箔行业进入上行周期,泰金新能新签订单同比增长明显。根据招股书数据,2025年1-7月,泰金新能新签订单金额达9.63亿元,已达2024年全年的90.42%。其中,2025年1-7月,泰金新能的电解成套装备新签订单较2024年全年增长3.12亿元。
3.2、境外收入三年CAGR达56.93%,海外市场开拓成效初显
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泰金新能加大海外市场业务的开拓力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动国产铜箔装备及电极材料出口。
目前,泰金新能电解成套装备的主要境外客户包括:索路思高新材料-匈牙利Volta能源、卢森堡电路箔业、金居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李长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台湾)、长春集团(中国台湾)等;钛电极及玻璃封接制品的主要境外客户包括韩国帝王锂电(Xeno Energy CO., Ltd)、美国Aegion、法国Daqua等。
此外,泰金新能在洽谈的代表性境外客户包括:韩国乐天、韩国高丽锌、加拿大Voltay Energy 公司、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南亚塑胶工业等。相对丰富的潜在境外客户群体,有望为泰金新能电解成套装备的海外出口提供重要支撑。
根据招股书数据,泰金新能境外收入从2022年的5,158.77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2,704.07万元,CAGR达56.93%。泰金新能境外客户主要为韩国、匈牙利等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客户。另据问询函回复,截至2025年5月底,泰金新能电解铜箔装备及铜箔钛阳极的海外在手订单为1.36亿元。相较于国内市场,铜箔装备出口业务可获得更高的毛利,铜箔装备出口占比增加,泰金新能整体盈利能力将得到增强。
总的来说,泰金新能已建立起覆盖国内外的优质客户网络。依托丰富的客户资源,泰金新能的在手订单充裕,其2025年1-7月新签订单已超过2024年全年的90%。同时,泰金新能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近三年境外收入CAGR达56.93%。
四、主要产品销量及收入逐年增长,阴极辊国内市占率居首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泰金新能已形成以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和玻璃封接制品等为主的产业格局。近年来,泰金新能的主要产品销量逐年增长,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规模优势持续增强。
4.1、完整产品体系满足多元化需求,主要产品销量及收入逐年上升
目前,泰金新能构建了绿色电解成套整体解决方案、高性能电极材料和密封连接解决方案三大业务板块,形成了支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产品与服务体系。
具体而言,泰金新能拥有以阴极辊、生箔一体机、表面处理机、高效溶铜罐及钛电极为核心的完整电解成套装备生产能力,同时生产的铝箔钛阳极、水处理钛阳极、湿法冶金钛阳极、PCB钛阳极、电解水制氢用双极板等系列产品也满足了下游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泰金新能完整的产品体系与部分核心产品之间形成了协同效应。泰金新能核心产品的竞争优势可以带动其他产品销售的增长,同时完整产品体系有助于推动核心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增强其综合竞争力。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2024年,泰金新能主要产品阴极辊的销量分别为190台、423台、531台,销售收入分别为2.33亿元、5.90亿元、7.30亿元;生箔一体机的销量分别为129台、243台、292台,销售收入分别为2.06亿元、4.08亿元、4.91亿元;铜箔钛阳极的销量面积分别为5,993.37平方米、7,160.04平方米、8,418.44平方米,对应销售收入分别为1.80亿元、1.91亿元、2.32亿元。
4.2、电解铜箔成套装备产品实现进口替代,核心产品阴极辊国内市占率排名首位
随着产品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泰金新能电解铜箔成套装备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
其中,阴极辊是高端铜箔生产的关键核心装备。与同行业相比,泰金新能的阴极辊产品规格种类更全,工艺技术能力更强。
具体来看,泰金新能阴极辊规格包括直径Φ1,500mm-Φ3,600mm、幅宽范围1,020mm-1,880mm,且率先实现Φ3,600mm全球最大直径阴极辊的开发,可用于极薄铜箔的生产,目前已实现商业化量产。相比之下,国内其他阴极辊厂商最大直径虽也陆续达到Φ3,600mm,但实现商业化量产的较少,且最大幅宽为1,820mm;而日本厂商的阴极辊规格仍主要集中在直径Φ2,700mm级别。
目前,泰金新能已掌握4-6μm极薄铜箔生产用阴极辊的制造技术,成功实现进口替代。根据高工锂电数据,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泰金新能阴极辊的市场占有率超45%,行业地位突出。
综述之,泰金新能成功构建了覆盖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高性能电极材料及密封连接解决方案的完整产品体系,形成了显著的协同效应与综合竞争优势。近年来,泰金新能主要产品的销量与收入持续走高,其中核心产品阴极辊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首位,成功实现进口替代。
五、研发投入逐年增长,持续创新实现1.5μm载体铜箔试制
电解成套装备及钛电极的生产工序繁杂,生产过程涉及多门学科,对其工艺技术水平有很高的要求。随着电解铜箔不断往极薄化方向发展,相关技术的更新与迭代日益加快。基于以上原因,高端电解成套装备及钛电极行业内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是生存及发展壮大的关键。
5.1、近三年研发投入CAGR达38.31%,研发人员占比17.84%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泰金新能重视技术研发对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2024年,泰金新能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3,755.39万元、4,854.30万元、7,183.97万元,CAGR为38.31%。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泰金新能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西安交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华为公司、方邦电子、光华科技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了一支从事研发和产业化的人才队伍。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泰金新能拥有研发人员109人,研发人员占比17.84%。
此外,泰金新能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5项国家级创新平台认证。
5.2、创新驱动打破国外技术封锁,1.5μm载体铜箔试制成功
多年来,泰金新能聚焦“绿色电解技术”、“旋压成形技术”、“表面涂层技术”、“密封连接技术”四大技术创新,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经过多年行业实践和持续研发,逐步积累并形成了29项关键核心技术,并拥有授权发明专利88项(含2项美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29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
通过关键材料与结构的持续创新,泰金新能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和技术封锁,掌握了高端铜箔生产用阴极辊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行业“卡脖子”问题,实现了进口替代。
依托掌握的核心技术,泰金新能在电解铜箔设备、钛电极、玻璃封接制品的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了持续提高和突破,满足了客户在提升产品质量与良率、优化生产效率、推动节能降耗等方面的需求。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2024年,泰金新能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分别为9.11亿元、15.50亿元、20.2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9.18%、99.22%、94.82%。
经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鉴定,泰金新能的高性能电解铜箔成套装备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中温旋压无缝高晶粒度高导电性钛阴极辊”和“多元、多层、梯度、纳米化复合钛阳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鉴定,泰金新能高性能钛基多元复合涂层阳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当前,以高端芯片封装用极薄载体铜箔(厚度1.5-4.5μm)、高频高速电路用超低轮廓铜箔(主要包括RTF铜箔、HVLP铜箔)为代表的高端电子电路铜箔技术难度高,市场供不应求,国内亟需摆脱进口依赖。
值得关注的是,泰金新能牵头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强极薄铜箔制造成套技术及关键装备”专项科研项目,已完成载体铜箔相关成套装备的开发,成功试制出1.5μm载体铜箔,并通过华为等终端客户的应用验证。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推动国内高端铜箔制造及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并满足国内芯片封装、高速通信等领域对基础装备和材料的重大需求。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能源转型与AI科技革命交织的背景下,泰金新能下游锂电铜箔出货量逐年增长,电子电路铜箔行业进入上行周期。铜箔装备海外市场空间广阔,钛电极替代传统电极趋势明确。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拉动,泰金新能最近三年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CAGR均超过40%,且在手订单充裕,业绩增长具备可持续性。同时,泰金新能的ROE连续三年高于40%,盈利能力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泰金新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与创新,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和技术封锁。同时,泰金新能瞄准行业重大前沿需求,在1.5μm极薄载体铜箔等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泰金新能的核心产品阴极辊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首位。此外,泰金新能拥有稳定的优质客户资源,其2025年1-7月新签订单恢复增长,且全球化布局初见成效,为泰金新能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