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人口增长“零”时代,谁会成为下一个鹤岗?


 



“身处漩涡之中,世界造就了我们,我们也将改变这个世界。”




01

人口“零时代”


该来的,还是来了。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公布2021年出生人口为1062万、死亡人口为1014万,人口增量仅仅是48万。


 



相比之前单独公布人口出生数据创下70年来最低记录,人口仅增长48万所带来的冲击要更直观一些。


我们的总人口是14亿,一年增长48万人,去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为0.034%。而我们的邻居被称为发达国家中人口危机最严重的韩国,2020年人口增长率为0.14%。


 


哪怕是在2020年,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也还有0.31%。


仅仅一年的时间,我们便从人口缓慢增长的情况急速恶化到无限趋近于0!


联合国曾经预测中国人口会在某一阶段开始减少。


当年他们预测是在2030-2032年左右。


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人口表现,比联合国专家的预测,还要提早了8-10年的时间。


在过去十年,中国人口政策巨变,生育政策逐渐松绑,从中央到地方也逐步推行生育刺激政策,但人口出生率走低的趋势并未改变。



 



趋势就在那里,判断零增长早到还是晚到并不重要。


短期政策,无法改变长期趋势。


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判断,2022年,中国大概率会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状况。




02

人口断崖的恶果


“虽然我心如刀割,但我还是要说,我正注视着指明我们的国家终将消失的铁证。”


这是法国著名统计及人口学家雅克·贝提庸(Jacques Bertillon)在1897年写下的字句。


摆在他面前的是刚刚出炉的1896年法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数据显示:在1891、1892及1895年全法死亡人口都超过了出生人口,法国人口的增长即使放在当时的欧洲来看也是异常缓慢的。


 


与法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隔壁正在迅速崛起的德国。


1896年,德国的总和生育率还在高歌猛进(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达到了5.09,和法国已经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了。


之后,德国崛起,法国式微。



 



人口,很大程度上关联着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毕竟在人类社会,“人”永远是最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


人口问题的宏大叙事,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真的不痛不痒,甚至还有人偷着乐。毕竟人少了,人均资源就多了嘛,也不会那么内卷了。


可是,无数历史经验表明,一个社会的衰败,往往就从人口问题开始。


老龄化严重了,会是什么样,让我们来看一个样本——鹤岗;或许会更直观一些。


鹤岗是一座曾因“白菜房价”火遍全网的黑龙江小城。


它的房价便宜到什么程度呢?


最低1万多可以买一套房。没错,不是1万多一平,而是一套,每平方不过百来块。



 



除了房价之外,最近一件更大的事在鹤岗不动声色地发生了。


财政重整。


12月28日,鹤岗市人社部门的通知中提到:


因实施财政重整计划,取消公开招聘政府基层工作人员。


财政重整,最早出现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其中提出,市县政府年度一般债务付息支出超过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的,或者专项债务付息支出超过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的,债务管理领导小组或债务应急领导小组必须启动财政重整计划。


 


简而言之,就是财政“极度困难”,需要提前处置。


十年人口下降15.81%、人口迁出、产业凋敝……一桩桩一件件,都在指向一个事实——鹤岗这座城市几乎没有什么活力了。




03

以后可能遍地是“鹤岗”


那为什么鹤岗会走到如今这般田地?


鹤岗,与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并称“黑龙江四大煤城”,是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


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煤炭产业由盛转衰,这座以煤炭资源为经济支柱的传统煤城陷入发展困境。



 



所以,很多人会习惯性把鹤岗的失败归咎于产业。


的确,资源型城市一旦支柱产业的行业周期走向衰退,自身也未及时转型,那么城市衰落自然无法避免。


但也要看到,同样也是因为人口的流失让鹤岗陷入“产业衰落——人口流失——转型无力——继续衰落”的恶性循环。


最近爆出来的财政重整,很多人天真的认为鹤岗的问题是特例,鹤岗衰落的核心原因是支柱产业衰落,经济结构转型失败。


只能说,这么想的人太天真了。


鹤岗地方财政一年收入20多亿,全口径支出150亿。


支出的大头是什么呢?是社会保障。


七普调查数据,鹤岗的老人比例十分之高,60岁以上老人比例是25%左右,考虑到城镇职工退休年龄低,以及外出务工不在鹤岗的年轻人(社保不在鹤岗)两个因素。


 


其真实老龄化数字可能在30%以上。(近乎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假设以30%老龄人口的数据,平均花在每个老人医疗保障+养老金的财政支出在每月2200元的水平,那么一年的开支便高达将近100亿。


所以,问题出在哪?没错,就是老龄化;年轻劳动力不足,老年人越来越多,整个城市就凋敝了。


鹤岗的问题不是风气问题,更不是特例,而是系统性、整体性的问题;是我们的未来,无论关内关外,也无论南方北方,只要生育率继续滑坡,除了一线城市,可能遍地是“鹤岗”。


早在前几年,就有国内外一系列经济学家分析出,在2035年左右,中国的GDP数据将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问题来了,包括林毅夫等专家,他们所沿用的人口数据是推演出来的,而根据2021年的人口增长表现来看,这个样本根本不具备参考性。


人口对GDP的影响有那么大么?


当然了,最大的影响来自两个地方——劳动力和内需市场。


在经济中人口不是所有决定性因素,但人口一定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老龄化严重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市场的萎缩,意味着整个社会运行成本的上升,意味着经济持续的低迷、各种机会的减少,意味着创新能力减少。


没有人,房子什么都不是。


没有人,什么也都没有了。


那很多人又会说,提高生产率,加大创新不就行了?


搞科技可不是口头上说说,生产率也不可能是你一厢情愿想提高就能提高,那不是种粮食,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万一创新没搞出来呢?万一生产效率迟迟提不上去呢?要知道,人类的基础科学近二十年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突破了。


可人们的生育意愿已经下去了,背后是结婚成本、生养成本已经远远高于所能得到的回报,这是整个社会的系统性问题。




04

尾声


目前,关于刺激生育的说法一套接一套,各地也陆续出台生孩子发钱、优先保障廉租房等方案。


不过,最终可能都入泥牛入海,见不着什么成效。


我们过去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人口红利的。然而人口红利是一笔债,到期了要连本带利还回去的,现在是到了还债的时候——想着靠着政策强行刺激生育,想赖掉这笔债几乎是不可能的。



 



基于如此现实,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天天讨论如何如何去激励大家结婚、生娃,再一次把“裤裆”和“子宫”给管起来,不然几年过去,钱花了不说,效果没取得,还给大家折腾的不轻。


与其这样,不如从现在开始尊重“人口断崖与老龄化难以逆转”的现实,把资源集中在养老保障、养老行业、大健康以及公共设施、人居环境的适老化改造。或许,更实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