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专业“跑路”,李嘉诚?

 

俄乌局势紧张之际,李嘉诚家族传出计划出售千亿资产的消息。

舆论猜测:李嘉诚在俄乌冲突中,嗅到了危机,大幅度抛售英国资产。

 

对于这种猜测,我的表态是:绝对不可能!

  

据媒体报道,3月4日,由澳洲投行麦格理集团和全球私募巨头KKR牵头的财团正在与李嘉诚家族洽谈收购其旗下英国配电公司UK Power Networks。

 

英国配电公司UK Power Networks最新估值为15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264亿元,这笔交易可能成为今年业内最大的交易之一。

 

2010年,李嘉诚家族是以58亿英镑的成本收购了法国电力能源公司EDF Energy,并成立新公司 UK Power Networks。

 

UK Power Networks 是英国六大配电公司之一,拥有英国14个受规管电网中的3个,拥有总长度约19万公里的电缆, 电网覆盖范围约2.9万平方公里,为英国超过1/4的人口供应电力,配电服务范围覆盖伦敦、英国东南部及东部,用户数量达830万。

 

 

抛售并未止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将出售欧洲流动电讯业务。

 

2020年11月,长和宣布以1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96亿元)出售其在欧洲市场的电信基础设施业务。

 

由于项目十分庞大,该项目被划分为六项独立交易,每个国家各占一项。

 

奥地利、丹麦和爱尔兰的发射塔资产已于 2020 年完成出售,意大利和瑞典的交易也在 2021 年完成。

 

唯独英国的交易受到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CMA调查。

 

据媒体报道:3月3日,CMA终于批准了这笔交易,根据监管当局的要求, 买方Cellnex 须将其现有若干发射塔出售给独立第三方。

01

舆论猜测

   

自2010年以来,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规模,超过4000亿。

 

据《金融时报》显示:李嘉诚家族掌控着英国约25%电力分销市场、近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以及近7%的供水市场。

 

因而李嘉诚被称为“买下英国的男人”,还被英国女王两次接见,且授予他两枚爵级司令勋章。

 

这次李嘉诚在英国的大撤退,变相打脸英国女王。

 

 

外界更是对李“跑路”英国的原因,众说纷纭。

 

其中有一个观点特别扎眼——将李和俄乌冲突联系起来。

 

 

 

这种观点,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胡说八道。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证据。

 

2020年11月,长江和记披露了两个抛售动作:

 

l 出售奥地利、丹麦、爱尔兰、意大利、瑞典及英国之发射塔资产权益之主要交易

l 收购CELLNEX TELECOM,SA.股份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2021年夏天,抛售项目被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CMA调查。

 

2022年3月3日,CMA公布调查报告。

 

2022年3月4日之后,媒体开始报道李嘉诚抛售英国资产。

  

看完李嘉诚这边的时间线,我们再来看人民日报汇总的俄乌局势时间线。

 

 

(图源:人民日报)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凌晨发表电视讲话,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李嘉诚早在2020年11月就着手抛售英国资产了,而俄乌局势在2022年2月24日发生根本性转变。

 

你不要告诉我,李嘉诚作为一个商人,早在1年半前就预料到了俄乌战争。

 

但凡看一眼时间,都不会得出李嘉诚看到了俄乌局势的危机,才进行大撤退。

 

网络上对二者进行大肆想象猜测,无非是因为今年3月3日,英国CMA的公布了反垄断调查结果。

 

而此时,恰好是俄乌局势紧张之际。

 

将二者进行强关联,怕不是鲁迅笔下的“狂人”——胡乱猜测?

02

“跑路”来源

 

李嘉诚“跑路”英国,只不过是历史的重演。

 

早在10多年前就上演过“跑路”桥段,以下截取部分抛售动作:

 

 

 

针对李嘉诚的大范围撤资,瞭望智库刊发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

 

文章指出李嘉诚:“不顾念官方此前对其在基础设施、港口、地产等领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其道义的高点,已经失守。”

 

文章一经发表,引起轩然大波,自此李嘉诚成为“跑路”代名词。

 

李嘉诚对此否认并表示:“做生意买卖很正常。”

 

无论是十年前的内地撤离,还是今天的逃离英国,一如他所说的:“谁是趋势、谁利润更大才是我要考虑的,而不是空洞和虚假的道德说教。”

 

撤退的背后,是李嘉诚作为商人对利润无限追求的诠释。

 

这次对UK Power Networks的抛售,李嘉诚家族将获得近乎12年买入价的3倍,而欧洲流动电讯业务以100亿欧元售出。

 

大手笔套现,让李嘉诚以约360亿美元(约2800亿港元),再度成为香港首富。

03

布局东南亚

 

李嘉诚家族在英国大撤退的同时,也在隐秘布局东南亚,在金融、地产和娱乐行业都有大手笔投资。

 

据《财经涂鸦》汇总,“李家在东南亚市场的主要业务目前保持着30%的增速。”

 

在金融领域,2019年,富卫集团正在洽谈收购越南最大银行Vietcombank的一个子公司,并与该行达成长期保险分销协议。

 

 


这笔交易大约耗资30亿美元,届时将成为东南亚最大宗的寿险交易。

 

据富卫集团招股书显示,目前,富卫保险已经从最初的3个市场发展到10个市场,业务遍布香港(及澳门)、泰国(及柬埔寨)、日本、菲律宾、印尼、新加坡、越南和马来西亚,聚焦于这些全球增长最快、人口不断增加但保险覆盖不足的保险市场。

在地产行业,李泽楷名下盈科大衍地产收购毗邻泰国普吉岛的攀牙府泰孟Thai Mueang高尔夫球场地,计划开发高端海滩物业,项目价值高达100亿泰铢,其中包含豪华别墅、酒店以及高尔夫球场等。

 

在文娱产业,其名下的视频产品Viu已走入新加坡、印尼、印度和菲律宾市场。

04

结语

 

不可否认,李嘉诚在商业上获得了海量财富,香港甚至被称为“李家的城”。

 

而在对国家的贡献上,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有过一段经典评价——

“毫无疑问,李嘉诚是富可敌国的亚洲超人,但是我们却不能从他的手下看到一个世界级的品牌,他的巨大财富来源于他垄断了房地产和一系列的民生工程,他对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李光耀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要知道,在中国,商圈文化根深蒂固。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交什么样的朋友,人在融入圈子,圈子也在塑造着人。

你想特立独行?你想离群索居?那必定成为孤家寡人。谁又耐得住寂寞呢?

 

有商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阵营。

有阵营就有恩怨,分分合合,所以说商人怎么可能不讲政治呢?

绝大部分商人的利润,不正是来源于他脚下的那片土地吗?


没有国家做后盾,企业又如何可以长久?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比尔盖茨马斯克,为什么就看不到叙利亚伊拉克的企业家呢?

这个问题,不知道专业“跑路”十年的李嘉诚,有没有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