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俄罗斯企业,涌向中国?

 

西方不亮东方亮。


01

俄罗斯与欧美大打“经济战”

距离俄乌冲突刚开始那天,也有大半个月了。

乌克兰境内进入“打浆期”,阴雨绵绵,泥泞不止,俄军依旧没能拿下基辅。并且随着道路与运输状况的恶化,后勤补给只怕难以跟上。


 


这场战争最后的走向,恐怕会出乎在战争开始阶段所有人的预料——从闪电战打成持久战、僵持战、阵地战。

其实这会儿,真正让人关心的,反而不是乌克兰战场一线的情况,而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你来我往的经济战了。

2月23日,欧美制裁俄罗斯金融业;

2月24日,欧盟冻结俄罗斯在欧盟的资产;

2月25日,美国冻结俄罗斯在美所有的资产;欧盟冻结普京和拉夫罗夫的资产;

2月26日,西方宣布计划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SWIFT金融机制之外,并冻结俄罗斯中央银行的国际资产。

3月3日,欧盟表示取消俄罗斯的贸易最惠国待遇,这意味每年2000多亿欧元的能源贸易,欧盟可以向俄罗斯产品征收高于世贸组织成员的关税。

苹果支付、谷歌支付、PayPal等第三方支付软件全面。威士信用卡公司也发表声明称,正在采取行动遵守制裁规定。

 

伦交所、纽交所,将俄罗斯上市企业的股票“开除股籍”。

英特尔、台积电、AMD等芯片企业已经在合规要求下对俄罗斯实施断供。

可谓是360°无死角经济制裁俄罗斯,最终连俄罗斯的猫都不放过,也挨了制裁。综合算来,欧美国家以及各大西方跨国企业针对俄罗斯的制裁项目已经超过100项。

 

在制裁俄罗斯这件事上,西方国家过火了。当然,俄罗斯也不是吃素的,“战斗民族”这称号绝非虚名,而且出手比欧美更狠。

当地时间3月9日,俄罗斯政府立法委员会批准了俄罗斯执政党提出的反制裁措施。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60家公司被列入可能面临俄罗斯国有化措施的公司行列;

2,允许将来自“不友好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人持股超过25%的企业列入由法院实行的外部管理机制。

 

这些公司包括大众、苹果、宜家、微软、IBM、壳牌、麦当劳、保时捷、丰田、H&M等跨国巨头。

这是对西方国家毫无节制制裁的反抗,也是对那些正蠢蠢欲动、意图加入制裁大军的在俄跨国公司的最后警告。


02

经济战之下,谁都不好过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大打经济战,惨可惨不到马克龙、普京、拜登这些人身上去,最惨的是那些企业。

一方面,苹果、微软、麦当劳等等巨头在俄罗斯二十多年的经营全都没了,第一次尝到“老大哥”铁拳的滋味。

俄罗斯已经铁了心,不畏惧美国等国家的制裁,西方国家随意冻结、没收俄罗斯在其国内的财产,俄罗斯的反击,简单干脆:你要制裁我,暂停在我这里的业务,要撤走,那好,我将你收归国有,一剑封喉。

另一方面,俄罗斯那些公司下场更为悲剧,别的不说,在俄罗斯以外的资本市场,基本出局。

俄罗斯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占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内银行资产——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短短几天从14.85美元/股,跌到0.011美元/股,跌幅99.9%。

 

俄罗斯的Rosneft ,全球最大的上市石油公司,从7.91美元/股,跌到0.82美元/股,跌幅90%。

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全球最大的纵向一体化石油天然气公司之一,世界第二大私营石油公司,股价从92.64美元/股,跌到0.31美元/股,跌幅99.7%。

俄罗斯最大钢铁企业之一的Novolipetsk,从31.26美元/股,跌到0.55美元/股,跌幅98.2%。

俄罗斯的化肥巨头,也是欧洲最大的磷肥生产商——Phosagro从23.64美元/股,跌到0.05美元/股,跌幅99.7%。

俄罗斯最大的独立天然气生产商——Novatek,从215.4美元/股,跌到0.86美元/股,跌幅99.6%。

 

俄企业在海外如此,俄罗斯国内也不遑多让。

俄国境内很多外国品牌服装店、化妆品店和奢侈品店已经关掉了,现在走在商场里,看到很多地方关门确实不太习惯。

 

俄国居民在乘坐公交和地铁时无法继续使用苹果支付(Apple Pay)、谷歌支付(Google Pay)这两种付费工具,导致人们摸找现金、排起长队。

 

最为致命的是卢布贬值得非常快,等于说俄罗斯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莫名其妙地、突然之间少了一半。

很多俄罗斯人排队去ATM取现金,把它们换成其他外币。他们很害怕手里的卢布越来越不值钱。


03

俄罗斯企业转向中国?

如此趋势下,无论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都无法避免一个后果——国内经济将面临史无前例的困境。

欧洲制裁在一步步加码,经济封锁套在俄罗斯企业脖子上的绳子也在一点点勒紧。

这时一位俄罗斯知名企业家、铝业寡头奥列格·德里帕萌生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想法:

在与西方关系恶化的背景下,应将赌注押在与亚洲的外交关系上,首先是与中国的关系。

 

从西方转向东方,从俄罗斯国内转向中国。事实上,已经有俄罗斯企业开始这么干了。

根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消息:

“‘东方联盟’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工作正在积极且成功地进行。一个月前,可行性研究的结果获得批准,今天已经签订了设计合同。这意味着该项目已进入实际设计阶段。”

一旦建成,“东方联盟”天然气管道工程将成为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最大的项目,这条管道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延伸出来,经蒙古国境内通往中国,其年供气量预计可达500亿立方米,超过“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输出量的30%以上。

 

“东方联盟”比已经于2019年投产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供气量要大的多,工程顺利的话,等到2023年全线投产后,可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供气时间30年。

俄罗斯可以不用担心欧洲制裁导致能源出口受阻,同时中国也能从中获利,开拓能源渠道的多样化,避免单一渠道受到制裁后,出现能源短缺。

与之相比更为明显的趋势是,俄罗斯企业正在争相开设中国的银行账户。

在受到西方制裁后,希望在中国国有银行莫斯科分行开设新账户的俄罗斯企业的咨询数量激增。

短短几天,就有200-300家俄罗斯公司与中国的银行接洽,希望开设新账户。见微知著,中国恐怕将成为俄罗斯企业资金避险地和业务发展地。


 


当然,在反制裁这件事上,俄罗斯银行显得更为积极。

前段时间在欧美宣布将俄罗斯多家银行提出SWIFT体系后,立马宣布加入CIPS。

 

要知道,CIPS业务覆盖全球17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的主渠道。截止2021年,CIPS结算金额达到51万亿元,笔数同比去年增长61%,金额增长了86%。以这个体系量级,容纳俄罗斯企业的结算,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这些俄罗斯银行,应该只是替其他人打了头阵,估计后续还会有更多经济实体选择中国的银行以及CIPS业务进行结算。

其实不光是现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后,俄罗斯的外交立场以及在国际政治上的运作就发生了重大转向。

当年,因为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措施,卢布暴跌,俄罗斯经济环境恶化,引发了大量俄罗斯企业将所持现金转移到亚洲的银行,尤其是中国境内。

比如,俄罗斯第二大移动通信运营商Megafon就将40%的现金储备兑换成港元,存放在几家中资银行。

 

俄罗斯镍生产商诺里尔斯克镍业(Norilsk Nickel)以及俄罗斯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Novatek)也将手头上的美元转换成人民币或港币。

大量俄罗斯的寡头将资产、现金转移到香港、内地或其他地方的中资银行。

近几年俄罗斯一旦爆发危机,无一例外都将中国视为避风塘,而且中俄关系,中俄合作,中俄贸易,也驶入高速发展通道。

中俄双方在2019年签署了有关5G建设的重要协议。俄罗斯最大的移动网络运营商MTS与华为签署了一项协议,以开发5G技术并在俄罗斯试行5G网络。由此,开启了中俄技术领域合作的新阶段。

 

毕竟,网络通讯事关国本,关乎战略安全,没有足够的经济、政治互信,是不可能达成深度合作的。

而中俄贸易也在这两年,进入历史最好阶段。

2021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1468.87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其中,中国对俄出口675.65亿美元,同比增长33.8%;中国自俄进口793.22亿美元,同比增长37.5%。


 


从原来的80亿美元一路飙升到1468亿美元,中、俄双边贸易仅仅数年增长了13倍!

现在俄罗斯的外部环境极速恶化,那么中国就是他们的最优选择,中俄双边贸易会继续高速增长,俄国的企业也会进一步拥抱中国市场,选择中国的银行、中国的结算体系。

从现有条件看,双方未来的合作可能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巩固传统能源、矿产、农林等大宗商品贸易;

二是拓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新增长点,促进机电产品、跨境电商和服务贸易发展;

三是继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促进基础设施“软硬”联通,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四是扩大双向投资和承包工程合作,进一步带动贸易增长。

如此,你才能深刻理解赵立坚在记者会上的那句话:

中俄关系,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