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一场由连花清瘟引发的“争论”


 


连花清瘟被冤枉了?


01

王思聪手撕连花清瘟

连花清瘟又“火”了。

这次不是因为疫情,而是因为王思聪。

素有“娱乐圈纪委”之称的王思聪,这次不是手撕哪路明星,而是对着疫情中的明星中药——连花清瘟开怼了。

4月14日王思聪转发的了一则有关连花清瘟胶囊的视频,并配上“证监会应严查以岭药业”的字眼。

 

不过目前转发的配文已经删除,只显示转发文章。

 

王思聪转发的视频出自睡前消息,该视频称,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中药抗疫贡献时,并未直接提及连花清瘟,质疑其可能存在过度宣传。

在王思聪手撕连花清瘟不久之后,丁香医生也加入战局。4月17日,丁香医生官微发布了一篇《不要吃连花清瘟预防新冠》的文章,丁香医生公开称:

连花清瘟不能预防新冠。


 


并呼吁人们没病不要乱吃药,连花清瘟也一样。发布后,该文迅速在朋友圈刷屏,继续将连花清瘟以及以岭药业推向风口浪尖。

当然,丁香医生在这里玩了一个比较高明的春秋笔法,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第九版诊疗方案中,通篇没有说“预防”,有的只是“治疗轻症”。然而丁香医生确实也没有说不能治疗,只说了不能预防。这就实现了在不“造谣”的前提下,把舆论带向利于自己的一方。

在丁香医生炮轰连花清瘟胶囊的当天,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也出来“蹭”了下热点。

微信公号“饶议科学”发文《疫情期间:不容假药趁火打劫,不宜强行派送未经证明的中药》,矛头直指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今天,新冠肆虐的地区,物资调配工作紧张。有些时候、有些区域,人民需要的食品、药品都难以保证百分之百按时到达群众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强制性派发预防或治疗新冠的药品,一定需要严格检验,而不能让伪劣产品顶着任何帽子——包括“中药”的帽子——被强行派发给群众。

因为如果是假药,不仅无用,而且影响重要的物资配发工作。

如果是假药,顶着“中药”的帽子损害真正有效中药的名誉、影响真正有效中药的可信度。

 


02

以岭药业跌停

连花清瘟,其实并不是一款像片仔癀、安宫牛黄丸一样拥有百年历史的“老中药”。

事实上,连花清瘟是上市公司以岭药业的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在2003年非典爆发时,历时15天研发出来的新中药。但连花清瘟,却是在非典过去后的2004年上市的。

 

自上市以来,莲花清瘟先后20余次列入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感冒流感、禽流感、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等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诊疗方案/指南推荐。

受益于连花清瘟的成功,以岭药业的业绩取得巨大增长。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连花清瘟被作为新冠用药列入官方诊疗方案。这一年受益于连花清瘟在疫情中的优异表现,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0%以上,净利润更出现了翻倍增长。

 

与业绩齐飞的还有以岭的股价。

2019年4季度到2019年底,以岭药业股价长期徘徊在6-7元。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股价大幅上扬,至2020年7月到达21元附近,涨幅超过200%。

今年,国内多个城市疫情散点爆发,上海更是大量给市民发放连花清瘟;受此利好刺激,以岭药业的股价再次上涨,一度突破40元,涨幅超过40%,市值超过600亿元。

 

然而面对市场上各种声音,投资者直接用脚投票。在睡前消息、王思聪、丁香医生、饶毅的接连围攻下,以岭药业的股价顶不住了。

上周五,以岭药业股价一泻千里,就已经出现了跌停走势。

本周一,继续了上周收盘的情况,开盘即大跌,封在跌停板上。

两天间公司股价从39.99元跌至32.39元,累计跌幅19%,市值缩水126.92亿元,13万股东人均损失9.5万元。

 

4000万粉丝的大V王思聪果然名不虚传,一出手就把一家上市公司给撂倒了。

面对此起彼伏的质疑声,大量的投资者开始涌上以岭药业投资者互动平台,询问连花清瘟胶囊的有效性。

以岭药业两次发公告回应市场关切,通过官微连连喊冤。

王思聪发微博的当天下午,以岭药业证券部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

“关于微博上所传的消息,请指出具体的问题与源头。不能因为王思聪三个字,就随意提出疑问。”

之后,4月16日以岭药业相关负责人再次表态:

“公司从未在任何场合表示‘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

且不说王思聪等人说的是否为真,作为上市公司接受市场监督,回应投资人、媒体的质疑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连花清瘟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41.6%。

可以说,连花清瘟支撑起以岭药业的半壁江山。

现在公司最主要的产品闹出风波,社会各界连“随便提出疑问”的权利都没有了?


03

以岭药业、王思聪、丁香医生

各自的资本局

在这件事中,连花清瘟是否有效这事先放在一边,毕竟我们大多数人不具备医学知识,难以分辨其中真假。那只能从确定性比较大的公开信息中,找一找事件背后各方的行为逻辑。

首先,以睡前消息为首的自媒体质疑连花清瘟过度营销的情况,其实从财务报表中能够找出一些端倪。

作为新冠概念的明星中药,其效果得到了钟南山这一重量级专家的肯定。所以,成了家喻户晓的药物。

但是疫情发生以来,以岭药业的销售成本不降反增!

根据其发布的财报显示:

2020年,以岭药业的销售费用30.4亿元,占总成本41%,同比增长36.29%。2021年三季度,销售费用28亿元,占总成本42%,同比增长36.48%。

算上第四季度,以岭2021年的销售费用肯定会超过2020年,而且增长速度还更快了。

这种销售费用支出,有我们常见的直接性的广告投放广告牌、电视广告、视频广告等等,也有请专家、大V来吹捧他们药物的公关费用。

那么背后反映出以领药业生产的产品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并不是供不应求,而是通过各种推广来拉动销售收入增加。

而且销售成本还占了总成本的将近一半!这是什么概念呢?你去买一盒连花清瘟,以岭药业用来推广它的成本比制造成本还要高。好比一盒20块成本的药,广告差不多也花了20块。

相比之下,他们2020年的研发费用仅6.5亿元,2021年三季度研发费用仅5.4亿元。

销售费用足足高了研发开支5倍有余!典型的一家重营销而轻研发的企业。

我们都知道一家有技术含量的公司,必然是重视科研投入的。比如华为,他们2021年的研发经费是1427亿;如果华为也像以岭这般,那么去年就要砸超过7000亿去打广告!这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事。

因此,非常有理由怀疑以岭药业和连花清瘟涉嫌过度营销。

而连花清瘟上市这么久以来,为什么没有大V去质疑?它纳入国家新冠诊疗方案也有一两年了,为什么早前不出来质疑?

其实王思聪、丁香医生也是有其他利益驱使的。

先拿王思聪来说。他的身份之一就是万达集团的董事,而万达集团在近两年有不少进军医疗产业的动作。

万达集团2018年的年会上,王健林首次提出正式全面进军大健康产业,明确万达大健康将以顶级医院为核心,综合医药、康养、商业、培训多种产业为一体,走创新健康产业新模式。

2021年,万达斥资数十亿与美国的国高端医疗机构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合作,要打造中国国内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引进国际化一流的综合医院。

有了这个背景,王思聪本人的动机就值得思考了。

至于丁香医生,曾经在2020年春天疫情刚爆发时与辉瑞、赛诺菲等药企建立合作进行有关新冠疫苗的科普。

虽然不涉及新冠药,但丁香医生质问连花清瘟的时间点又非常凑巧,正好是中国药监局、国家医保局批准美国辉瑞新冠治疗特效药Paxlovid进入中国的时候。会不会有什么利益交换?

 

其中真相我们无从探知,只是不排除有这个可能。

所以,现在的信息非常乱,作为个体你很难去证实,也难以证伪。声音大的人,各人又有着各人的算盘。

但这件事发生,意义是好的。有质疑,挺好。

一切假的东西,都会在不断的讨论声和质疑声中被证伪,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作为一个人,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迷信,不迷信任何所谓的权威,保持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