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养老金迎来历史性变化!10亿中国人,集体卸下担子?

 

养老难题,有了破局思路。

1

个人养老金来了

这应该是中国养老金历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

就在4月21日,国务院发文《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吹风已久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框架正式落地。

啥叫“个人养老金”?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可以自愿多交一笔钱,用来作为补充养老金。这样等你退休的时候,就多了一个养老金来源。

有朋友说,把这份《意见》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还是一脸懵圈。我把大家普遍关注的几个问题,做成了一张表,便于你理解——

 

看完这张表,基本信息应该是清楚了。但有人会问了,这一圈看下来,和自己定投个基金没啥区别啊。所以,这玩意和自己存款、理财有啥区别?

从形式上看确实是这样,但别忘了,个人养老金是有个人所得税优惠的,尽管具体优惠细则还没出来,但综合国外的经验来看,优惠力度不小。

更重要的是,个人养老金的投资产品都是经过国家遴选的,兼顾安全性和盈利性。而且,账户是封闭管理的,一般不允许提前支取,相当于国家帮你长期储蓄投资养老。参加人如果离世,账户中的资产是可以继承的。

 

还有人问,既然这么实惠,现在可以买吗?绝大多数人还不行,部分城市会先试点运行1年,后面才逐步推开。

为什么说个人养老金的落地是划时代的事件呢?

这和我们当前的养老金体系有关。目前我国的养老金有三个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充养老基金、个人商业养老金。

 

说白了,就是养老金的三个来源。目前我们的这三个支柱,是非常不平衡的,第一支柱占比约为58%、第二支柱为36%、第三支柱6%。

很明显,第三支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纵观全世界的养老金体系,都是朝着多支柱发展,以美国为例,早在2017年底,其第二、三支柱养老金资产占同期GDP比重超过130%,加拿大甚至达到160%,而我国比重仅为1.6%。

从“一支独大”到“三足鼎力”,这就是发展个人养老金的意义所在。一旦这个短板被补足,中国的养老金体系将重新迸发活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并没有太多选择,因为养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

2

我们的养老金,还能用多久?

这个问题,很早就有人问了。

2019年的数据显示,如果扣除财政补贴,全国养老金收支缺口为8314亿。

细数2003-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都是收大于支,养老金资金池日渐丰盈。但自从2013年起,扣除财政补贴,全国养老金连续七年收不抵支,收支差额均在千亿以上。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2013年,在“63婴儿潮”(1963年生育高峰)期间出生的女同志刚好满50岁,迎来了退休高峰。而我们实行的养老金政策恰好是现收现付——

工作的一代,供养退休的一代。

在这种机制下,如果退休的人突然变多,养老保险就会出现收支不平衡。

这让很多人感到担忧,谁也不希望轮到自己退休的时候,养老金不够了。偏偏那时候,《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又预测显示,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

将在2027年达到峰值,并在2035年耗尽。

 

这一声惊雷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应,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种担忧——

养老金面临巨大资金缺口,80后会不会领不到养老金?

总盘子不够,那么是否可以在各省份之间调剂,让富余区域输血短缺区域呢?于是,养老金全国统筹调剂制度横空出世。根据国民经略的最新统计,2022年,全国共有21个省份上缴2175亿元基金,用于弥补其他省份的养老金缺口。

夸张点说,全靠广东、北京、浙江等省市在赡养着全国的老人。其他地区,许多省份甚至面临养老金“穿底”的风险。


 


▲图源国民经略

养老金日益枯竭的背后,是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全国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的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了500万人,其中,有6个省份的老年人口超过了1000万人。

更严峻的是,按照IMF的预测,中国很可能将在22年之内(即2023年)就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14%。(现在已经达到了13.50%,仅一步之遥)

再看世界上其他国家,从老龄化过渡到深度老龄化社会,法国用了126年、英国46年、德国40年、日本25年。

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深度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如果IMF的预测成真,到2050年,每3个中国人里就将有1个是65岁以上的老人。

 

老年群体越来越多,新生人口却越来越少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48万人。

这个数据创下了近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要知道,2012年的时候,我国的出生人口增加一度超过了1000万人。

再来看另一个指标,总和生育率。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是1.3,也就是说,现在我国平均每个妇女只生1.3个孩子。

目前世界平均总和生育率是2.41,我国目前的生育率水平,不仅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比“高龄少子化”的日本(1.34)还低。

按照这个趋势,中国人口很快就要进入“负增长”。

 

领钱的人越来越多,给钱的人却越来越少,池子里的钱总有花完的一天。

3

源头活水

养老金不够用,怎么办?

让大家少领一点?这明显不现实,年轻的时候交这么多凭啥老了要少领?前辈们领这么多凭啥到我就要少领?既然少领阻力太大,那么能不能把养老金的池子再做大一点?

刚才我们讲到,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有三大支柱,其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亿人)和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已经覆盖5800多万人)都已经规模庞大而且短期很难再增加,唯独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所以,个人养老金的落地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更何况,这不是一条未知的新路,前人早已留下路标。

养老问题不止困扰着中国,这是一个全球性危机。在韩国,65岁以上的老人,将近一半生活在贫困之中,为了养活自己,他们不得不从事着护工、物业管理员、邮递员、清洁工等职业,直到不能动弹。

在日本,很多老年人最终难以忍受悲惨生活,选择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鉴于此,很多国家开始想办法做大养老金的盘子。


 


▲图源华西证券

以美国为例,基于401K计划和IRA(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个人退休账户)为主的养老金系统,帮助许多美国人构建了退休生活的物质基础。

时代周报的相关报道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美国401K账户中余额达100万美元的账户数量达到创纪录的41.2万个,IRA账户中余额达100万美元的账户数量则达到34.2万个,创下历史新高。换句话说——

在美国,至少有75.4万个账户的主人已经实现退休后的“财富自由”。

时至今日,在美国养老金的来源构成里,第三支柱占比近40%,第一支柱不到10%。换句话说,养老不靠国家,基本靠自己。

 

美国个人养老金深得人心,还有一个关键:养老保险是可以赚钱的,可以安全地放在股市,并产生收益分红。而且美国也一直出台相关免税政策,鼓励个人把钱存进去养老。

数据显示,美国养老第三支柱的资金绝大多数都在股市,占比高达80%。也正是这种庞大且稳定的资金流入,曾给美股带来了长达22年的大牛市(1978年至2000年)。


 


▲图源招商证券

与此同时,因为美国人的养老金几乎都在股市,所有人都不希望股市下跌。近几十年,历任美国总统都把股市稳定增长作为重要政治目标。

很明显,美国养老金模式给了我们启发。做大个人养老金规模,不仅可以缓解养老金亏空的问题,还能给股市注入一笔稳定的超长期资金,奠定长牛基石。无形之中,还给中国投资者开辟了一个新的投资渠道,避免资金再度挤到楼市,把房价炒高。

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有资格参与个人养老金的,都可以尝试一下,早日登上这趟时代的列车。

我常说,很多企业、很多个体一旦崛起,他们总会觉得是自己天赋和奋斗的结果,但其实,他们只不过是碰到了时代的脉搏。

反过来想,当时代的脉搏在你眼前跳动的时候,不要犹豫,狠狠地把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