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危机降临,总会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让你无法分辨事实的真相。 回首看,从非典抢板蓝根,福岛辐射抢碘盐,到2020年新冠爆发之初的抢双黄连,人们也只是多了几个谈资和故事。
而在股市上,这种情况更是层出不穷。前段时间,面对国内顶尖的医疗器械上市公司迈瑞医疗,投资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众说纷纭。
恰好,迈瑞医疗的年报刚刚出炉。顺着这份年报,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强者恒强背后的核心逻辑。
1
稳赚80亿
中国医疗器械龙头有多稳?
首先看营收和净利润,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双位数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迈瑞医疗营收达到252.7亿元,同比增长20.18%;归母净利润为80.02亿元,同比增长20.19%。更令人惊讶的是,迈瑞医疗光研发投入就达到27.26亿!
这份成绩单,不仅在国内器械行业中冠绝群雄,放在国外同行里也是亮点满满。
更早些时候,迈瑞医疗更是在半年内进行两次大手笔回购,金额达到20亿。
谁是最了解公司的人?莫过于这个公司的内部管理层。一个不断拿出真金白银回购股票的公司和那些不断拿出PPT来融资的公司,差别在哪里?
相信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
2
高增长背后的秘密
如果细看迈瑞的各项业务,我们会发现,基本功非常扎实。
首先是王牌业务——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2021年营收111.53亿元,为迈瑞贡献了近半壁江山。
除此外的两项主营业务——体外诊断业务和医学影像业务,成绩也很是骄人。
其中,在体外诊断板块,迈瑞营收84.5亿元,同比增长27.1%,即使是扣除抗疫相关产品(化学发光新冠检测试剂)后,增长还是超过40%。
在医学影像板块,迈瑞2021营收54.3亿元,同比增长29.3%。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的迈瑞,不仅是账面数字的大丰收,更占据了全球高端市场的制高点!
迈瑞的各个产线,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2021年,公司血球业务首次超越希森美康成为国内市场第一,当前市占率全球第三;
2021年,超声业务首次超越进口品牌成为国内第二;
2021年监护仪、呼吸机市占率均位于全球第三。
在毛利率方面,迈瑞的数据较为平稳,分别为66.39%、62.51%和66.34%。也就是说这些市场规模的扩大并不是因为价格战,而是实打实的靠产品和团队的硬实力。
在北美,公司已成功实现了更多高端客户群的突破,包括华盛顿大学医疗中心、圣伯纳德医疗中心、钱伯斯纪念医院、菲比·普特尼医疗中心、西奈山芝加哥医院等。
在欧洲,迈瑞也突破了130多家高端客户(含高端实验室)。
至此,我们发现了一个市场占有率增长的真正领先指标。
欧美市场为什么这么难?中国医疗企业为什么迟迟不能打进去?核心在于,他们有一群自成体系的医务人员,欧美的医疗企业和这些人的渊源早就根深蒂固,一般的医疗企业连供应商目录名单都进不了,更别提占领市场了。你一进去人家就问你有没有拿得出手的案例,你说有国内的案例,人家压根不认。而这些标准就是这些高端医院的中高管理层共同形成的圈层默契!
而迈瑞,直接用产品的硬实力征服了这些高端用户群体!
▲使用迈瑞设备的美国顶尖医院(部分)
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有一群优秀的客户,而在优秀客户的加持下,市场自上而下的业务增长也就顺理成章。换句话说,迈瑞在欧美市场的增长接下来将会更加稳健。
3
系统化的生态链
支撑迈瑞持续增长的背后,还有一套自成操作系统的生态链。
迈瑞医疗拥有国内同行业中最全的产品线。更关键的是,迈瑞医疗的这些产品之间是互联互通自成一体的。
我们之前举过一个例子,当谈下一个院方客户时,迈瑞医疗可以为对方提供贴近临床的、一体化的科室解决方案。由于整个解决方案都是迈瑞自家研发制造的产品,产品间的协同性与契合度大大增强;而且,迈瑞还能提供一整套的售后服务,免去客户的后顾之忧。
这种产品生态的布局,为迈瑞医疗带来了集群效应,也让迈瑞医疗的单个获客成本远远低于同行。
在这些硬件的基础设施铺垫完成后,软件生态也就随之而出。
就在今年3月30日,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帮扶对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共同打造的“智慧医院5G 远程超声医学中心”正式成立。
这意味着,从此之后,远程诊疗应用将在三明市正式落地。CCTV4的《中国新闻》报道曾展现了中山一院超声科医生们帮助三明市第一医院的一名肿瘤病人诊断病情的场景——
两地远隔700多公里,依然能进行无障碍诊疗。
这个场景能实现的关键,得益于使用了迈瑞医疗“瑞影云++”远程超声平台。通过该远程超声平台,可以全面满足超声的远程质控、会诊、培训以及病例研讨。
时至今日,“瑞影云++”远程超声平台已覆盖我国包括新疆和西藏在内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过去,西藏等偏远地区的患者要接受一线城市专家的会诊,得跋涉几天几夜,还得排队等候。而如今,在“瑞影云++”的帮助下,只需要一个几分钟的视频。
地域的隔阂一旦被技术打破,医疗帮扶效率便出现成百上千倍的提升。
除了智慧医疗“瑞影云++”平台,迈瑞医疗还有自己的“瑞智联”IT解决方案以及“迈瑞智检”实验室解决方案。
其中,“瑞智联”能够整合多种床旁数据,打破跨科室信息壁垒,实现医疗数据的周期性管理与利用;“迈瑞智检”实验室则让检验全流程数据化,进而打破信息孤岛,减少手工操作,实现实验室的信息化改造。
三者形成一套系统,目的是真正让医疗数据得到互联互通,实现专业人员与海量数据的最有效利用。
随着软硬件的生态链不断裂变式发展,迈瑞的生命力也就越来越强大!
在生态的加持下,时至今日,迈瑞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市场,更是覆盖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
但迈瑞并没有止步于此。
4
第二增长曲线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已过而立之年的迈瑞,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
已然是中国医疗器械领军企业,依然积极培育新业务,向动物医疗、微创外科、骨科、AED这四个种子业务进军。
迈瑞为什么会选择进军这几个行业呢?
“因为它们虽然难但是前景好,还能服务于迈瑞产品的生态链。”
这是迈瑞给投资者的答案。
事实上,确实如此,风起云涌的商业场上,唯有不断筑牢自己护城河的公司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更重要的是,这是几片广阔的蓝海。以动物医疗为例,《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708亿元,同比增长约27.5%。2014—2018年,市场规模翻了1.5倍多,年复合增速24.1%。
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未来五年宠物市场规模将再翻三倍,达到约2700至3200亿元。而在宠物这个千亿市场里,宠物食品和医疗是规模占比最大的两个细分行业,分别达到34.8%和23.0%。时至今日,国内动物医疗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400亿元。
再比如微创外科。根据华创证券的研报,2019年全球微创外科(包括硬镜、微创外科手术设备和耗材MISIA)的市场规模约为255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427亿美元,复合增速为8%。
在中国,2019年硬镜设备市场规模达到65.3亿元,预计到2025年达到122亿元,复合增速为11%。MISIA(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市场规模达到184 亿元,预计到2025年达到478亿元,复合增速为17.2%。
这些,都是长坡厚雪。
5
长期价值
凭借着突出的基本面和潜力,迈瑞还成功入选了沪深300指数。
沪深300指数,它是一个能代表中国当下经济发展趋势的金融指标。沪深300指数不仅是中国A股市场的“晴雨表”,也是不少基金经理投资股票的“及格线”。
沪深300指数在选股时,是根据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的:股票「总市值」越大,排名越靠前。
我们去看看目前沪深300的前十大权重股,的确都是A股市场上的大市值龙头公司——贵州茅台的总市值2.4万亿元左右排第一,市值最低的伊利股份也有2400多亿元。
迈瑞能入选沪深300,正说明它的潜力是扛得住资本市场考验的。
这一点,在机构投资者的行动中也看得出。
近年来,迈瑞医疗一直备受研机构关注,合计接待过2100家机构的调研,高居机构调研热门股榜首。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仅2022年2月,迈瑞医疗共接待包括113家基金公司、57家证券公司、156家私募、183家海外机构、45家险资等在内的751家机构的调研。
乘着政策的东风,叠加自己的三大传统业务、智慧医疗产业链以及四大种子业务,可以想象,迈瑞医疗将继续引领国产扩容,走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