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一个西瓜背后,两座超级城市的友情

 

 

从细微之处,看见万亿城市的温度。

 

01

一个西瓜的故事

 

炎夏碰上防疫,该如何破局?

 

今年6月全球气温为1979年以来同期最高,我国多地经历了大范围极端高温,全国高温已持续30天,影响超9亿人。

 

深圳市气象台预测,未来10天(7月19日-28日)深圳高温晴热天气持续。

 

近期,热射病致死案例频现。

 

所谓热射病,即重度中暑,多发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的工作人员。

 

我们普通人都盛夏难熬,更何况大白还要穿上防护服,着实为防疫人员捏把汗。

 

好在,一大批降暑神器迅速到位。

 

4000瓶清凉喷雾、4000个挂脖风扇、1600件速干衣、800箱饮料......

 

一大批“夏日清凉”送达福田区莲花街道、福田街道,罗湖区黄贝街道、南湖街道。

 

据悉,这是深圳对坚守在一线的防疫工作者的关爱和慰问。

 

 (图源:读创网)

 

 

对防疫工作者而言,清凉物资虽小,可却是“及时雨”。

 

即便是酷暑当下,依旧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清凉”关怀。

 

防疫送清凉的不止有深圳,还有香港老人。

 

7月20日,一大车西瓜停在了龙华民治街道智选假日酒店门口。

 

 (图源:南方+,右下一为苏先生侄子苏国良)

 

 

“叔叔快八十岁了,虽然人在香港,却一直心系这里的工作人员,特意委托我从千里之外的宁夏采购了西瓜,大约2500斤,送给一线防疫工作人员,为他们送来夏日的清凉。”

 

一个小小的西瓜,代表着香港老人的心意,更牵出香港和深圳两座城市的防疫情谊。

 

原来,苏启声是中国香港籍,于2021年11月21日独自1人入住隔离点酒店。

 

苏先生已80岁高龄,患有患高血压、心脏病,安装有心脏起搏器,服用降压药物和阿司匹林。

 

  (图源:南方+)

 

鉴于年事已高,且身患多种疾病,工作组第一时间启动“四类人群”关爱温馨问候服务。

 

在隔离点,苏先生感受到的不仅有医护人员的专业度,更有家人的温情。

 

医护人员每日测量体温,询问睡眠质量、饮食习惯,提醒按时吃药、观察情绪状态。

 

更难能可贵的是,工作组主动倾听诉求,陪他唠嗑、聊家常,缓解老人的烦闷情绪和孤独寂寥。

 

“隔离不隔爱”,老人家感受到深圳防疫的温暖与爱意。

 

时隔7月后,深圳鏖战奥密克戎。

 

“现在天气很热,苏老先订了一批西瓜,送给一线抗疫医护人员,表达自己的敬意,给他们防暑降温。”

 

 (图源:南方+)

 

 

这些西瓜代表着他老人家对深圳防疫百分百支持,百分百信任,百分百满意。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以真心换真心”

 

一个西瓜的故事,就是“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的真挚情谊。

 

02

一个西瓜,两座城

 

医护与老人,深圳与香港。

 

两种职业身份、两座口岸城市。

 

一个西瓜故事,其实是两座万亿城市合力防疫的缩影。

 

深圳不仅是中国的深圳,更是全球的深圳。

 

 

 

深圳与世界的距离有多远?

 

可以明确告诉你——“零距离”。

 

深圳外贸总额超过3.5万亿元的国际节点,深圳工业园区倘若堵车,全球的供应链都为之震动。

 

英国BBC曾这样报道深圳:这座拥有2000万人口的城市是“中国硅谷”,如果疫情影响严重,我们很多商品可能断货,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也将面临挑战。

  

放眼全球贸易供应链,深圳元素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

 

深圳有多强?

 

3万亿GDP、两千万人口、3.54万亿元进出口额。

 

以一市总量,超过170个国家和组织,其中包括很多发达国家。

 

 

 

这就是,深圳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排位。

 

通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吞吐量2876万标箱,每天清关超过150万个包裹。

 

这是,深圳在世界物联体系中的承载力。

 

聚焦到华强北。

 

这一弹丸之地,没有你买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电子产品;它更是世界IT产业“晴雨表”。

 

再看盐田港。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个重要节点,承担着全省超三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量、全国对美贸易四分之一的货量。

 

 

 

从深圳到世界,只需要一个集装箱的交汇。

 

“零距离”,是因为深圳早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桥头堡城市。

“零距离”,也意味着深圳要承受外部疫情的撞击。

 

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中国是那个罕见的稳定性,而深圳更是稳定性的代表之一。

 

稳得不仅是人民生命安全,还有未来的战略发展。

 

世界激流碰撞,我当稳如泰山。

 

如何稳住?

 

深圳与香港,同为口岸城市,联防联控是必然选择。

 

“日均供港蔬菜2000多吨、活猪每天平均约2800多头、水果400多吨、冰鲜肉300多吨、蛋类约230吨、乳制品60多吨。”

 

香港,我哋撑你!

 

特事特办,全力保障港民生物资供应。

 

今年2月,香港疫情反复,这些日用品、基本民生必需品,深圳保供占了香港市场将近80%。

 

为确保“供港生命线”高效运作,文锦渡口岸设置了“供港鲜活绿色通道”,稳住香港“菜篮子”。

 

物资关乎民生,民生关乎民心。

 

民心之所向,是最有力的声音。

 

为保香港核酸检测量,深圳一展科技“硬核实力”。

 

 

 

香港马鞍山体育馆的“火眼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16个充气气膜实验室,包含约100台检测设备,每天可以做10万单检测,24小时通宵运作助力香港抗击疫情工作。

 

香港与深圳的防疫,一向是互帮互助,齐心协力。

 

深圳疫情发生后,不少香港人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前海是在深港人港企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面对深圳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不少在前海创业和就业的香港青年纷纷投身到防疫志愿服务中来,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目前,全市注册的港澳籍志愿者有7496名,外籍志愿者有4233名。

03

结语

 

口岸城市,防疫一线。

 

疫情防线不容松懈,深圳和香港同为拦截新冠变异毒株的第一线。

 

两座城市,同悲喜,同命运。

 

在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深圳与香港是发展战略几何中心。

 

两座城市只有成功防控疫情,才能保证大湾区互联联通、融合发展。

 

两座万亿城市,两座千万人口城市、两种货币、两种制度......

 

深圳牵手香港,联防联控,齐心协力。

 

强强联合,才能形成“核能”效应。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