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想到,疫情第三年了,新冠病毒还是那么猖狂。
前段时间在十几个省份遍地开花的疫情,搞得人心惶惶。当我们把目光移向全球,世卫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新冠病例数也一度达到今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背后,新的“毒王”已经诞生——
奥密克戎BA.5亚分支,正在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
从阿尔法、贝塔、伽马到德尔塔,再到奥密克戎,病毒从没有停下变异的脚步。
而被称为病毒“霸主”的奥密克戎,更是不断变异,分裂出不同的亚型。时至今日,奥密克戎已经有五大分支——BA.1、BA.2、BA.3、BA.4 和 BA.5。
不断变异的奥密克戎,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自今年2月在南非首次被检测到,奥密克戎BA.5已经传播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资料显示,BA.5的基本繁殖数 (R0) 或可达到18.6——
是原始毒株的5.6倍、Delta的3.65倍、奥密克戎BA.1的1.96倍、BA.2的1.39倍。
更令人担忧的是,BA.5变异毒株具备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即使患者已感染过新冠其他毒株,或是接种过疫苗,BA.5依旧能突破这层免疫系统,导致再度感染。
正因此,奥密克戎BA.5,被认为是目前全球传染性最强的新冠病毒。
面对如此情况,疫苗之外,我们有没有其它办法?
1
阿兹夫定获批
虽说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国产新冠口服药何时面市依然牵动大众的心,我国现行的“动态清零”总方针,要靠防治结合,有效的疫情防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现在这个期盼终于有了结果。
7月25日,国家药监局应急附条件批准真实生物阿兹夫定片增加新冠肺炎治疗适应症注册申请,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年患者。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终于落下帷幕。
当晚,复星医药宣布与真实生物就阿兹夫定达成了战略合作,复星医药产业享有合作产品的独家商业化权利。
距离真实生物宣布阿兹夫定成为首个国产口服新冠药物才过去几个小时,复星医药就“抢滩登陆”,拔得头筹,其速度令人惊叹。
在此之前新冠口服药物领域仅有辉瑞的Paxlovid以及默沙东的Molnupiravir获批上市。国内获批上市的仅有辉瑞一家。
国产新冠口服药尚是市场空白。
在疫苗、新冠检测大热之后,市场目光开始逐步聚焦口服药物这块新冠防治产业链的“最后拼图”。
阿兹夫定的获批,让中国具有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口服抗新冠药物。
同时,这也意味着,抗疫进入了新阶段。国内抗击新冠疫情,再添利器。
2
安全性如何?
此次获批上市属于“老药新用”。
阿兹夫定最初获批适应症是艾滋病,2021年7月附条件获批治疗艾滋病。
简单概括,阿兹夫定是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逆转录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HIV在体内的逆转录与复制,是中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新药品种。
而“老药新用”在新冠药开发的领域,并非什么特别“惊奇”的事。
比如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Paxlovid,由小分子药物PF-07321332和利托那韦组成,其中利托那韦则是抗病毒药增效剂,此前曾用于抗艾滋病毒。
但是对于一款曾经用于抗艾滋病的药物,民众还有不少顾虑——
一是遗传毒性、生殖毒性的顾虑。
二是担心是否致癌。
其实这多少有点杞人忧天。
我们来普及一个医学常识:一切抛开剂量谈毒性的问题都是在耍流氓!
为什么这么说?
比如我们日常吃的盐,在做菜或者煮汤的时候放入适量的话,可以调味、增加人的食欲,但如果放多了人肯定受不了。
这就是剂量的重要性。水喝多了,也是会水中毒的;盐吃多了也是会得高血压的。而阿兹夫定能够获得国家批准,剂量绝对是安全的。
阿兹夫定审评报告中关于遗传毒性、生殖毒性所涉及剂量,是在动物身上进行毒性试验的安全剂量,和用于临床人体的治疗剂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阿兹夫定Ames试验中,其安全剂量下的试验浓度是人体临床剂量下血药浓度的近10万倍!
CHL染色体畸变试验中,生殖毒性实验安全剂量下的药物暴露量是临床治疗剂量下暴露量的60多倍,也是一个较高的治疗安全窗口。
换句话说,阿兹夫定正常用于新冠治疗,在人体内是不会达到那么高的血药浓度的,安全性良好。
此外,在致癌性方面大家也不用过于忧虑。
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比如,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就需要研究药物的潜在致癌性。
而对于短期(如7天以内)服用的药物,如普通感冒药,一般不去关注这些药物的致癌性。
对此,国家成都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主任岑小波表示——
这是遵循国际上的惯例,需权衡病人的获益-风险比。对于临床急需的药物,虽然有些研究还没结束,可附条件批准上市。如治疗恶性肿瘤、艾滋病、罕见病等药物,因为药物致癌试验往往需要2~3年时间。
因此,这种情况下,附条件批准药物上市对于病人尤其临床急需的病人来说,获益大于风险。
所以,要相信科学,相信国家,而不是轻信谣言。
3
阿兹夫定,结束疫情的新希望?
国产新冠肺炎治疗新药此前率先在广深两地投入临床应用。
对此,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他表示——
阿兹夫定的优势在于,能实现快速核酸转阴,而且有效剂量低,5mg即治疗效果显著。
阿兹夫定的临床效果很不错:一般口服用药5天左右核酸转阴。
阿兹夫定三期临床做了八百多例,从一部分三期临床的结果我们看到的是,大概5天左右核酸转阴、6-7天停药。
岑小波在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对阿兹夫定的安全性也予以肯定,他表示——
对于阿兹夫定片审评报告中提及的“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普通患者没必要过多担心。
岑小波还认为,药物的毒副作用与用药剂量直接相关,阿兹夫定临床治疗剂量下暴露量或药物浓度远远低于非临床试验中引起毒副作用的剂量,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窗。
对于阿兹夫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国内专家也是给予肯定的。
新冠口服药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在于小分子药物作为新冠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于病毒进入细胞内的各个环节,受变异株突变影响小。
并且具有对变异株普遍有效的潜力,还具有给药方便、生产储存运输成本低等优势。
全球已获批上市的两款新冠口服药:默沙东的Molnupiravir、辉瑞的Paxlovid,其中辉瑞的Paxlovid已经临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售价为2300元/盒。
而公开资料显示,阿兹夫定片作为艾滋病药物售价是1mg25.86元/片,3mg59.96元/片。
这意味着,阿兹夫定作为新冠口服药在价格上具有较大优势,药物可及性将大幅提高。
全球口服新冠药物市场规模为数十亿至上百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千亿元。
而对比动辄数千元的国外新冠药,阿兹夫定的优势非常显著。
所以,不能带着惯性思维看国内创新。
我们或许可以将医学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2020年之前,一个是2020年之后。在这个阶段的前后,整个医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20年之前是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对于任何传染病都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核酸检测。
但是中国推出的大规模核酸检测,彻底改变了疫情防控的逻辑,我们国家才没有像欧美那样陷入疫情彻底失控的窘境。
在与疫情赛跑的过程中,我国新冠相关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全面加速,相较于8-15年之久的全球生物医药一般研发周期,缩短70-90%。
我们支持且相信,中国的科学家和医药企业坚定创新多年,定能不断突破推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一份中国本土创新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