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粮食危机又要来了?


只有粮食危机,才是“最致命”的危机。


01

粮食危机又要来了?


今年特别倒霉,危机频繁爆发。


地缘政治危机、流动性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等等相继出现,还有挥之不去的疫情。


现在,大家的关注点该轮到了“粮食危机”上了!


今年入夏以来给所有人最直观的感受


——太热了。


入夏以来,我国高温天数多、覆盖范围广、多地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


高温天气综合强度有达到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强,长江流域降水60年来最少。


上海、浙江、重庆等地的气温也打破多项纪录。上海徐家汇站6个40℃以上高温天气,刷新了该站自1873年有完整观测以来的历史纪录。重庆全市平均高温日数达29.3天。


不光40度的高温成了家常便饭,干旱更是如影随形。


重庆的嘉陵江热到河床裸露,一条大河直接被晒干。


四川这个水电大省,热到拉闸限电。富士康等多家上市公司全厂停工。


国光股份发布公告称,受电力供应紧张影响,全资子公司润尔科技于8月15日00:00时至8月20日24:00时临时停产。


泸天化8月15日晚间披露公告称,本次限电停产预计导致尿素产量减少约3.5万吨、甲醇产量减少约1万吨,预计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减少约0.3亿元。


四川美丰也于8月15日晚间宣布,公司下辖的化肥分公司、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于8月15日12:50起临时停产。本次临时停产预计将影响尿素产量约1.5万吨、复合肥产量约0.6万吨。


异常高温背后的原因是全球变暖带来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波动变大,是二者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结果(高中地理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


当然,这些都还不是最紧要的,真正令人担心的是在如此高温下,农业生产可怎么办?


对于气温,比动物更敏感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


一些稻谷作物,经济林果作物,比如茶叶、水果等受到日灼热伤害等影响,会造成产量上的一些损失。


高温天气不利于一季稻开花授粉和灌浆、玉米抽雄吐丝、晚稻返青分蘖和棉花开花结铃。


而且在高温干旱影响下,会造成稻田蓄水条件差,对后期再生稻产量带来影响。


要知道,全球气温每升高1度、主要粮食作物就会减产19.7%。


假如这时候被太阳烤干的田里再燃起一把大火,那全年的收成基本就要泡汤了。


在这次意外炎热的夏天,我们只关心到天气有多热,哪里又拉闸限电了,殊不知一场粮食危机正在酝酿。


02

全球粮食减产,大佬疯狂买田


难得一见的高温冲击粮食生产,这可不止是中国正在发生的事。


目前,约有44%的欧盟国家处在干旱“警报”之中。


欧洲大陆的西部、中部和南部地区近两个月没有出现明显降雨。而且欧洲的干旱期预计将持续下去。专家们说这可能是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从西班牙干涸开裂的水库到多瑙河、莱茵河和波河等主要河流水位下降,一场史无前例的旱灾正席卷近半个欧洲。


干旱正在破坏农业经济,迫使人们限制用水,引发山火并威胁到水生物种。


美国玉米预期减产1641万吨。


法国土豆减产1500万吨。


乌克兰今年的小麦将比2021年减产1300万吨,玉米减产1221万吨,大麦减产354万吨。


欧盟玉米产量预期下调1250万吨。


另一欧洲农业生产大国——德国,其东部部分地区的农民可能将失去全部的玉米作物。


作为全球大米第一出口国的印度,今年由于部分地区缺少降雨,其中包括占大米总产量四分之一的西孟加拉邦和北方邦,导致大米总种植面积减少了13%,或将创下三年来最低水平。


考虑到印度占据全球大米贸易的40%,贸易商担心印度大米产量的下降或将引发出口限制。


而一旦出口量下降,可能会对依赖大米为主食的全球数十亿人口造成巨大影响。


以前也发生过粮食危机,只不过今年的情况会更为复杂


——高温干旱、俄乌冲突、化肥以及能源涨价,所有这些因素同时叠加在一起,全球粮食市场供需关系面临前所未有失衡的考验。


粮食危机即将到来,而大佬们在干什么?


买田!


要不怎么说,永远不要低估顶级大佬们的战略判断力。


不要看他们怎么说,就看他们怎么做,看他们把真金白银投到什么地方。


前段时间,比尔盖茨又又又在美国北达科他州买了一块面积达2100英亩的农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除了亿万富豪、商业巨头、国际慈善家之外,比尔盖茨还有一个头衔:


美国最大农田主。


这几年,比尔盖茨一直都在陆续通过旗下的投资公司红河信托基金公司,在全美各地买田。


比如2018年,红河信托基金公司通过影子公司,在华盛顿州买下了一个土豆农场。


比尔盖茨就是比尔盖茨,一出手便是大手笔,他耗资1.7亿美元,买下的农场面积达14500英亩,约合54平方公里,和上海的徐家汇区差不多大。


最近一次出手,是花费1350万美元,购买了北达科他州2100英亩的农田。


大约相当于,用9137万元人民币,购买了12747亩的农田。


目前,比尔盖茨已经在19个州内购买了将近27万英亩的土地,这大概相当于全美农地面积的1%。


记得基辛格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


货币就不用说了,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以后获得了多少好处。石油是所有后发国家想要工业化,必须获得的黑色血液。粮食是所有国家稳定的基础,老百姓吃不上饭是要闹事的。


在全球局势动荡、通货膨胀加剧。甚至还可能爆发全球粮食危机的今天,农田有多么重要不言而喻。


一面是粮食不断减产,一面是大佬不断买地,其背后所代表的趋势不言而喻。


03

中国会怎么样?


还记得2020年疫情刚爆发那会儿,粮食问题一度被冲上热搜。


几乎一夜之间,“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成为了社会焦点。这令还存有饥饿记忆的一代人立即紧张起来。


2021年全球粮价疯狂上涨的声音此起彼伏。高粱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82.1%,国际玉米价格同比上涨45.5%,小麦价格同比上涨19.8%。


但是在我们的切身感受里,粮食危机似乎并没有爆发。


大家有觉得自己经历了粮食危机嘛?


其实全球性的粮食紧缺已经发生了两年,只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中国所以没有受影响。


首先,明确一个事实:


粮食危机本质上就是个“供需问题”,是一个“价格危机”。


近二三十年,全球总共经历过三次“粮食危机”。三次“粮食危机”分别发生在2006-2008年,2010-2011年,2020年至今。


第一次2006-2008年发生粮食危机的原因是由于:


2005—2008年极端天气频发,美国受到卡特里娜飓风的袭击和中部南部热浪的影响,小麦、玉米、大豆产量频繁出现下降。


欧盟受到洪涝灾害和温带风暴影响, 2006和2007年粮食产量连年下降。


印度2005、2006和2008年均遭到特大洪水的袭击,粮食产量受到影响。


因为全球性的气候异常,冲击了粮食生产。


第二次,2010年至2012年,全球范围内再次发生普遍性农产品价格上涨。


原因是啥呢?也是因为极端天气。


美国2011年遭受暴风雪,龙卷风和干旱,小麦、玉米、大豆产量均下降;


欧洲2010年遭遇风暴辛加袭击,小麦产量同比下降2%,玉米产量同比下降1%;


印度2012年遭受高温干旱,大米产量增幅从2011年的9.7%下降到2012年的-0.1% ,产量增幅由正转负。


极端天气导致全球主要产粮区粮食大面积减产,与目前的情况有点像,只是没有如今面临的问题这么多,情况也没有这么复杂。


但回想一下在这三次粮食危机之下,中国人有什么感觉吗?


我想是没有的。


前面说了,粮食危机本质上就是个“供需问题”,要知道能源、粮食这类商品,是人类生存每天必不可少的东西,很难通过延迟消费实现。


所以这些下游的必需品,在市场上需求是一定的,弹性变化非常小。


对这类必需品来说,只要有5%的供给短缺,就足以让价格翻倍。而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缺货5%,只会造成5%的价格上涨。


抗粮食危机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有充足的供给就好。那么在粮食减产的背景下,又怎么保障粮食供给呢?


两个字:储备。


中国拥有全球近20%的人口数量,但是粮食储量方面,却占了全球50%以上,特别是玉米和大米的库存,更是占到了全球粮食储备粮的69%和60%。


去年底库存的口粮足够全国消费一年半。


关于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与储量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中国每年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用来更新库存,三分之一商用,剩下三分之一够全国吃一年。


中国粮食储量有多大,与印度、美国等人口大国和产粮大国相对比就能够看出来。


在前不久,印度人口已经反超中国,但是小麦库存也只占全世界的10%。


美国是粮食出口大国,小麦储量也只占全世界的6%,产量更高的玉米储量也只有全世界的12%。


与之相比,高度依赖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出口粮食的北非诸国小麦储备加起来只占全世界的5%,这一数字正说明这些国家正在面临粮食短缺,处境比较危险,需要另寻渠道恢复粮食供应。


所以在疫情爆发这两年,我们并未感受到“粮食危机”的存在,而在2006-2008年,2010-2011年我们也没有切身感受。


仅占世界人口20%,却囤了全球一半的粮食!在高储备的情况下,粮食安全绝对没有问题。


这不得不感慨当年伟人的智慧:


“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


“备战、备荒、为人民。”


世界这几年一直经受着粮食短缺的折磨,只是我们恰好生在中国,才没有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