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2023年,东莞拼了!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位从事工业3D打印服务的业内人士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晚上8点来了一个同城很着急的客户。

有多急?第二天中午12点前就要送到。

这个客户之所以找他们,就是觉得只有同城才可能解决。

可是,晚8点他们已经下班了,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于是找到了东莞的供应商:

他们晚上8点接洽、9点开始打印、12点打印完成、深夜1点半跨越速运取货、早上7点到他们所在的北方城市、8点送到公司。

恍忽间,时空的距离变得如此之近,完全不像相距2000公里的样子。

说实话,看完故事我完全被震撼到了,没想到它就发生在东莞的长安镇,东莞的制造业已经发达到这个地步了吗?

其实,不只是快;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东莞已经提交了自己的答卷。


01

2023,东莞拼了!

2023,对于东莞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1月30日上午,东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市会议大厦召开,吹响了2023年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冲锋号角。定下了2023年的目标:

GDP增长5.5%以上、争取达到6%。

 


告别3年疫情,火力全开,全力冲锋。

这个火力全开到底有多猛?东莞自己说了个数字,把我给惊到了:

7607亿!

2023年被东莞直接定义为“招商引资”的大年,实施“全员招商”。全力招引一批50-100亿元以上龙头项目:

2023年全市初步计划安排重大建设项目635个,总投资76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27亿元。其中东莞共有102个省重点项目,总投资达4158亿元。

 

投资7000亿?东莞不是一个地级市吗?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

其实,东莞在行政级别上只是一个地级市,它在经济上更是一个“新一线”。最新的数据:

东莞以1046.66万(最新为1053.68万)的常住人口、92.1%的城镇化率,跻身特大城市,名列全国第九、全国地级市第一。

 

近20年,这座城市从1000亿出头的GDP增长了10倍,在2021年实现GDP破万亿,人口破千万;2022年,东莞GDP为11200.32亿元,突破1.1万亿,发展势头十分之迅猛。

拉长时间线看,这个数据更夸张,其GDP在40年间增长了两千多倍。也就相当于改开之后的40年,东莞从6分考到了96分,实现完美逆袭。

 

什么叫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这就是!

所以,在全力以赴拼经济的一年,东莞早已走到前面,将脚步迈向了欧洲、东盟、东亚等多国,第一时间出海抢订单,稳定市场。

高质量发展,东莞一直在拼!


02

坚持制造业立市

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笔者是对东莞充满信心的,为啥?

因为在中国,很难再找到产业基础如此雄厚的城市。

我第一次注意到东莞的工业实力是疫情发生那年。

2020年3月13日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栏目,聚焦的是东莞实施财政补贴奖励提高口罩机产能。

里面讲了这么一句:

“东莞市的口罩机产能约占全国的60%。”


 


60%是什么概念?全国每十台口罩机,有六台是东莞生产出来的!

但如果你仔细去了解东莞,60%的口罩机产能似乎也不算什么,因为这座城市实在太硬核了!

还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大头台式电脑还是奢侈品的那会儿,一些权威的调研就指出: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的配套率达到90%以上,甚至有些认为达到95%以上

什么意思呢?一台台式电脑,90%以上的零配件都能在东莞配齐。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

比如家具行业,东莞的家具曾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国出口的40%。

而且这只是“东莞厚街镇的产量”!事实上当时东莞的大岭山镇、沙田镇,都还有大量的家具生产企业和上下游相关企业。

还有毛织,大朗镇的毛织号称“全球每十件毛衣就有一件产自大朗”;运动鞋,“全球每五双运动鞋有一双产自东莞”.......

2008年金融危机那会儿,对当地的出口企业打击很大,于是东莞敏锐地抓住了产业升级的风口,把危机变成了发展中的机遇——

建立了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第一大支柱产业的高端集群,以华为终端、Oppo、Vivo为代表的手机厂商的聚集,让东莞成了全国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

 


高峰时期,东莞手机出货量,占了全球四分之一。

OPPO、VIVO都是东莞土生土长的本土企业。这三家可都是全国前五、全球前六的智能手机出货商啊。


 


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东莞的产业实力究竟有多强。

东莞堵车,全球缺货。

它没有一分钱的GDP是“虚胖”的。


03

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整个东莞,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工业园。32个街镇共同往前冲,并最终冲出了一个“世界工厂”。


 


然而,这个模式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让商品有更高的溢价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那种靠着“物美价廉”的优势打天下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所以,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了最当紧的问题。至少在我们的印象中,像东莞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城市,实现产业升级的难度更大。

结果事实狠狠地打了我们的脸,东莞的产业升级早就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个“世界工厂”产业升级的步伐已经快到出乎所有人意料。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汇聚了8位两院院士及4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几年的时间里,在新能源储能技术取得原创性突破,他们目前的技术与目前主流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二代)相比能量密度提升50%左右!预期成本降低接近30%!直接解决动力电池行业能量密度低、成本高的痛点,是适应汽车大规模电动化发展的颠覆性技术!

 

除了材料实验室,松山湖还有华为、中国散裂中子源、生益科技、菲鹏生物、华贝电子、玖龙纸业、雪花啤酒.......

春节爆火的《流浪地球2》,观众也许没有注意到,有一款道具贯穿始终,那就是耳机。剧中科技感炸裂的耳机,也是来自松山湖的漫步者科技有限公司。

之所以很难注意到,是因为每款耳机都是由漫步者根据片中角色的定位和使用场景,进行量身定制的概念款耳机,既具有未来感和科技感,又与角色和所处的环境融为一体。

 

这家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音频设备企业,近30年来一直专注深耕音频领域。这次也是凭借着创新的设计理念,先进的研发技术及成熟的工业化体系,成为电影《流浪地球2》的独家耳机合作品牌。

在东莞的高埗镇,有一家叫“大研机器人智能科技”的企业,这是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高精尖企业,我们虽然未必知道这家企业,但它的存在,意义重大。

在此之前,工业机器人领域有“四大家族”的说法,这四大家族,分别是瑞士的ABB、日本的安川、德国的库卡,以及日本的发那科。除了“四大家族”,该领域还有松下、川崎重工、爱普生、史陶比尔等巨头,他们均属于日系或欧美系。

这么多年来,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用的很多制造设备是国外的,因为它们比我们早起步了差不多一百年。也就是说,我们在拼命地挖沙子,西方却靠卖铲子赚得盆满钵满,还能在必要的时候卡我们脖子。

而正是有大研机器人这样的国产品牌入场,才开始逐渐打破西方的垄断。曾经外国人卖给我们的价格是二十几万,但国产品牌入场之后,价格立马降到了三四万一台。


 


除了机器人以外,光学镜头的市场也是我们被卡脖子的关键领域,常年被腾龙株式会社、富士胶片株式会社、CBC株式会社,这三家日本做镜头的企业把持。(株式会社就是股份公司的意思)

镜头,在外行人眼里都大同小异,行内人都知道,镜头想做好太难了。因为它牵涉的指标多,精度要求非常高,稍有差池,谬之千里。这点在尖端领域尤其重要,比如全球最先进的EUV光刻机,便是依赖德国蔡司的光学镜头。

2011年,宇瞳光学在东莞创立时,用于安防的监控镜头普遍较低端,需求也未兴起。由于看好安防赛道的未来前景,创始团队决定从安防镜头切入。


 


过去,安防监控镜头为全金属制造,宇瞳光学改进设计、创新工艺:2012年推出塑胶结构件,2013年开始尝试玻塑结合技术,并在2015年全面导入玻塑结合镜头。不仅品质稳定性提升,还降低50%的成本;大幅提升产品性价比。


 


同一款产品,外面可能卖五六十块,宇瞳光学只卖二十多,售价才1/2左右。

到了如今,宇瞳光学在全球监控安防镜头出货量的市场份额占有率超过30%,被外国企业长期把持的高端市场又一次被东莞攻破。

一个个科技企业代表着什么呢?

他们代表了东莞仅用40年的时间就走过了发达经济体200多年产业升级的各个阶段。

他们告诉全世界:科技创新才是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牌。


04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营经济

这座世界工厂的产业升级,在2017年那会儿迎来一个重要节点。

就是那一年,刘强东突然宣布在东莞要投资一个300亿的大项目!一年创税30亿!2019年京东亚洲一号东莞麻涌项目正式开工,2022年刘强东又宣布将华南首家京东MALL布局在了东莞,目前东哥在东莞的投资金额已经高达320亿。

 

任正非则更重视东莞前景,斥资数百亿将总部迁至东莞。


 


随后,从湖南走出来的女首富周群飞的蓝思科技在东莞塘厦镇投资45亿元的项目。

长安步步高系投57.5亿.....

正是这样一笔又一笔的产业投资,助力东莞顺利实现蝶变——让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世界工厂重新焕发生机。

任正非、刘强东、周群飞.....如此多的知名企业家和企业为什么选择东莞?

因为他们最清楚中国产业发展的情况,他们掌握着最庞大的物流、交易数据,每天多少产品从东莞发出,多少商家要在东莞采购,他心里很清楚。

东莞产业链完善,生产任何东西随便就能找到配套,成本低。通过这些数据,他们知道东莞的战略地位,所以愿意花巨资投资东莞。

更为重要的是,东莞一直把民营企业视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营经济。

设立“东莞民营企业家日”、树立优秀民营企业家典型、邀请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打造领军民营企业榜样等,让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围绕“用房成本、用工成本、资金保障”等三个民营市场主体当前呼声强烈的成本要素,出台降本加码政策,为民营企业送去“及时雨”。

通过将重点民营企业纳入市长直通车、举办政企“早餐会”“下午茶”解决民营企业用地历史遗留问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等“打造民营经济发展一流营商环境”,帮助民营企业“稳预期”。

一项项措施、政策的用心服务,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在东莞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22年,东莞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90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633家,均居地级市第1,跻身全国城市排行榜前十。

再看规上工业企业规模,东莞达到1.1万家,仅次于苏州、深圳,位居第三。

9000家高企,1.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大家可能没啥概念。就这么说:单从数量来看,东莞位居中国所有二线城市之首!横扫包括杭州、武汉、成都在内的所有二线城市和众多省会城市,足以显示这座产业强市的深厚功底。

也就是如此之多的制造企业、科技企业,让东莞爆发难以想象的工业产能。

现如今,东莞的产业结构还在持续优化。在华为、OPPO和vivo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带璀璨夺目,汇聚起一大批电子信息零配件隐形冠军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达到万亿级规模!


 


赣锋锂电项目花落东莞新能源产业基地,为东莞新能源产业再“燃一把火”。背靠有“锂王”之称的赣锋锂业,在蔚为壮观的新能源产业链上,东莞弯道超车“满电出发”,向千亿“新能级”发起冲刺。

在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投资5.2亿美元的东莞首个通用航空制造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通用飞机200—400架,为东莞制造的凌云壮志再开新篇。

在东部智能制造和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投资100亿元的天域半导体总部及生产制造中心项目,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来源于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持续支持。9000多家高企,1.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为什么选择东莞?

比风景更吸引企业家的是营商环境,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

众多的企业家和企业用真金白银以及现实落地的产业项目告诉市场,他们相信东莞有企业家最丰沃的创业土壤!


05

尾声

如果有人问我:中国产业升级的明天在哪里?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未来在哪里?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在东莞!

广深之间,交通四通八达,更有“滨海新区”这样对接深圳大空港、前海和广州南沙,引领东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随着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区域内的资源深度融合,在高质量发展时代的东莞,优势更加凸显,必将催生出未来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雄厚的产业将迸发出新的增长点,科技赋能产业将带动传统制造业实现蜕变。企业纷纷重金押注东莞、抢滩东莞,就是在抢滩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要地!

不用等太久,东莞这座敢为天下先的城市,将再一次凭借前瞻性的布局,超越自我,引领潮流,成为东莞崛起历程上史诗般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