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控科技轨交主业稳中有进 一季报业绩大增93.13%

“十四五”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稳步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新线建设还是存量线路改造,都为轨交类上市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领域的龙头,交控科技于4月25日发布了2024年度报告和2025年一季报,业绩表现亮眼,其中,公司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6.10%,2025年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93.13%。

交控科技成长“提速”

交控科技2024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86亿元,同比增长9.59%;实现归母净利润8357.22万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740.35万元,同比增长76.10%。

2025年一季度,财报数据表现更为优秀。据交控科技一季报披露,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770.14万元,同比增长42.5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04.57万元,同比增长93.13%。

交控科技在公告披露,今年一季度公司交货量低于去年同期,但业绩高于去年同期,原因在于“本期部分高毛利率项目处在供货集中阶段,整体毛利较上年同期增加,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加”。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交控科技销售毛利率为37.82%,明显高于2023年和2024年的年度水平。今年一季度末,交控科技的资产负债率为53.96%,为2022年以来最低水平(见附表);未分配利润升至8.17亿元,连续三年增长;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为25.70亿元,同样保持三年连续增长。

实际上,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市场竞争激烈,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技术领导者,交控科技实现了毛利提升和业绩的高增长,意味着公司的行业领导地位正在被不断巩固。

据《2024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数据报告》不完全统计,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共有20座城市发布了52个信号系统中标项目,涉及25条新建线路,6条大修改造线路,14条延长线,7个普通改造项目以及2个增购/基地项目,中标金额合计超过130.07亿元。其中,交控科技按中标金额统计市场占有率行业排名,位居行业第二位。

主业稳中有进

第二增长曲线实现突破

2024年,交控科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稳中求进,持续进行市场拓展。从2024年以及今年一季报表现而言,交控科技已取得稳中有进的发展成果。

据交控科技披露,截至2024年12月31日,报告期内累计中标金额为27.75亿元,其中公司信号系统项目新增中标额25.29亿元,此外,以非中标方式直接新增签订天津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济南城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和香港迪士尼线信号系统改造项目合同,金额总计5.45亿元。公司报告期内共完成合同签订新增总金额35.36亿元,其中信号系统工程项目新增合同签订总金额29.15亿元(含2023年中标项目在2024年签订合同2.28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手订单金额合计71.44亿元(不含税,不含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中标尚未签订合同的订单6.71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仍执行严控政策。但交控科技凭借创新技术和优质服务,在31个信号系统新建及大修改造项目中斩获8个项目,按中标线路个数计算的市场份额达26%。

更重要的是,随着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改造项目全年占比由2023年的6.75%提升至30.56%,信号系统改造市场的新蓝海已经显现。交控科技在2024年成功获得2条改造线路项目合同,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度,交控科技凭借稳定可靠的产品以及卓越的高质量交付能力,得到各地业主的认可和表彰,全年共获得业主嘉奖36次。

与此同时,交控科技在专注轨道交通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公司低空业务开展取得里程碑式的成果,中标“天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无人机巡护项目”和“建德市新安江水域无人巡检服务采购项目”,合计中标金额1219.89万元,实现了低空业务从0到1的突破。低空业务的快速突破,验证了公司战略的前瞻性,彰显了公司卓越的运营管理水平,也充分体现了市场对公司品牌、技术实力和产品价值的认可。这不仅增强了公司在新领域的竞争力,也为后续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处于比较稳定的发展期以及低空经济快速崛起的新阶段,交控科技已经构建起主业稳健增长和第二增长点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AI财评
交控科技2024年及2025Q1业绩表现亮眼,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超76%和93%,核心驱动在于高毛利项目集中交付及成本管控优化,毛利率升至37.8%的阶段性高位。作为CBTC信号系统龙头,公司在严控轨交新增线路的政策背景下仍实现26%的市场份额,并前瞻性布局改造赛道(占比从6.75%跃至30.56%),71亿元存量订单为未来业绩提供支撑。值得关注的是,其资产负债率连续三年下降至54%,现金流与权益规模同步提升,财务结构持续优化。低空经济业务实现千万级订单突破,虽当前占比微小,但验证了技术跨界能力,有望成为新增长极。风险点在于轨交投资周期性波动及低空业务商业化进度,需跟踪后续订单放量情况。(29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