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源电气2024年净利增超20% 新能源与超高压技术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

近日,森源电气(002358)对外披露了2024年财报。公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67亿元,同比增长4.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70.04万元,同比增长20.03%,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至1.33亿元。步入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营收、扣非净利分别提升了23.34%和28.88%。可以看出,公司盈利增速高于营收增长,持续彰显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韧性。

好风凭借力。随着我国持续推动“双碳”战略和“新基建”建设,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充电桩等相应政策带来输变电设备需求新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森源电气紧抓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电网投资加速增长的机遇,持续聚焦输变电设备制造主业,深入实施大集团客户营销战略和“铁三角”营销模式,大力拓展新能源发电、电网、石油化工、充电桩等领域市场,并通过推进精益化管理、全员创新等有效措施,推动公司整体运营质量和综合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主营业务地位稳健 新兴业务未来可期

在“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森源电气聚焦输变电设备制造主业,以大客户战略为抓手实现多维市场突破。凭借技术积淀与资质优势,公司持续巩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核心市场地位,在两大电网领域市场份额稳居前列。

据了解,森源电气在国家电网总部7个批次实现连续中标,成为少数同时中标国家电网输变电项目开关柜及主变的厂家。公司在南方电网市场同样完成了系列产品入围审核,并先后在南方电网集采及广东电网、广西电网多个主配网框架项目中标。同时,公司35kV主变产品实现中标,填补了公司在南方电网35kV高压设备市场的空白,为今后南方电网主变产品破局打下了基础。

在巩固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新能源领域正成为森源电气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公司成功中标国家电投、中广核、华能集团等大型能源企业的风电、光伏项目,核电设备则应用于徐大堡核电站、山东海阳核电等国家重点工程。此外,石化领域与中石化、中石油等四大央企达成全面合作,主变产品首次进入中海油市场,国家管网年度集采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在新兴市场,公司充电桩业务加速布局大功率快充与液冷超充领域;数据通讯业务入围中国移动供应商库;轨道交通专用设备中标深惠城际铁路、广州白云站等重大项目,多元化布局成效显著。

技术、管理、品牌 多点开花

技术创新为公司发展注入核心动能。2024年,森源电气自主研发的220kV主变通过型式试验,填补河南省超高压变压器领域技术空白,促使公司正式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同时,公司推出10000kVA以上大容量光伏箱变、全液冷充电桩等新产品,风电产品线新增上置式机舱变等机型,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全年共获得专利授权76项,其中发明专利72项,研发实力持续领跑行业。

通过精益化管理和全员创新机制,森源电气实现运营质效双升。公司全年收集创新建议1.2万条,推动核心产品成本显著下降;通过优化库存管控、自制模具及自主维修设备,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关键工序“多能工”培养计划强化了人才储备,智能制造队伍的扩容为产能提升奠定基础。

品牌建设方面,公司年内斩获“中国十大充电桩创新企业”“中国光储充一体化品牌企业”等国家级荣誉,并蝉联“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河南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AAA级企业”,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结语

森源电气2024年的发展轨迹,生动展现了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在国家“双碳”战略与“新基建”浪潮下的转型智慧与硬核实力。其以输变电设备制造为根基,通过多维市场突破、技术攻坚与精细化管理,成功构建了传统业务与新兴赛道协同发展的格局,堪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谈及未来发展,公司表示,将紧抓能源行业结构性调整和国家“新基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建设契机,持续巩固输变电设备产业优势,并加强向光伏、风电、核电、充电桩、数据中心、储能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不断拓宽产品应用领域。同时以行业市场为导向,聚焦前沿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产品向超高压领域延伸,持续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AI财评
【财经锐评】森源电气2024年业绩稳健增长,扣非净利增速超20%,展现较强的盈利韧性。核心看点在于:1)传统电网业务双轨并进,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标率持续提升,35kV主变产品填补市场空白,夯实基本盘;2)新能源第二曲线发力,风电/光伏中标头部能源集团项目,核电设备切入国家重点工程,新兴业务占比有望持续提升;3)技术壁垒显著,220kV主变研发成功使公司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全年获76项专利(含72项发明专利),研发转化效率突出。 风险提示:1)电网投资周期性波动可能影响传统业务增速;2)新能源赛道竞争加剧或压缩利润空间;3)新兴业务(如充电桩)仍需验证规模化盈利能力。当前估值需关注超高压设备放量及光储充一体化业务的边际变化,建议跟踪其大客户订单落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