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逐步解封!离沪大军,正在涌入广州?

 

第一波“离沪潮”。

1

上海逐步解封,有人匆忙离开

静止两个月后,上海的疫情曲线终于从高空回到平地。

相比于之前动不动几万例的新增,这几天的数据已经基本降到一千以下。


 


▲图源:我们来自同一个地方

多个行政区也实现社会面清零,风险正在逐步降低。

在这样的背景下,5月16日,上海正式发布解封时间表——

5月16日起,从非中心城区开始,有序放开社会活动,加开铁路、航班数量;

5月22日起,地面公交和地铁有条件恢复运营,实现常态化分级管理;

6月1日到6月中下旬,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尽管这个解封比原计划迟到了一个月,但依旧令魔都人民振奋。因为这意味着,可以重新走出小区、走上街道的日子,终于来了。

飞机可以飞了,火车可以动了,上海的开票列车从特殊时期单日最少4趟增至12趟。有人憋太久了,第一时间要离开上海。

当然,第一波放开,必然是极为谨慎的,例如要到虹桥站乘车,不仅要有健康码绿码、48小时内核酸阴性和24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还可能需要离沪证明和接收材料。

但这丝毫挡不住他们的心。5月16日,上海虹桥火车站人山人海,据统计当日离沪旅客总数超过6000人。

对虹桥火车站来说,这个数量其实不算什么。早在去年国庆期间,它一天的发送旅客数就曾高达34.5万人次。

但相对于过去两个月的静默来说,这6000人已经很多了,这是久违的人潮。

 

能来到火车站的这6000多人都不容易,很多人哪怕加价500元也要从黄牛手上买票。

抢到了票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怎么去车站又成了一个大问题。在管控依旧严格的上海,很多区域还不允许私家车上路,连网约车都没有。

有人花了900块找了辆黑车来到车站,为了工作,她必须要离开上海。

还有的人,为了搭乘离沪的火车,徒步几十公里。

 

能走进车站的人已经是幸运儿。由于车次限制,更多想要离开上海的人只能慢慢等待。他们在车站等,在路边等,甚至在公路桥下搭帐篷。

 

这一个个场景令人动容,但之所以排除万难也要急着离开,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理由。

徒步7小时从闵行走到虹桥火车站的六旬老汉黄建才,要带着妻子的骨灰返回老家。

36岁的顾先生,要赶回单位上班,家中还有一儿一女需要负担,他5岁的女儿多次打电话来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

一个工作了6年的985高校学生则说,自己在上海实在漂不动了。还有的人,可能纯粹是被封怕了。

总之,他们脑海中的想法只有一个:尽快离开。

2

离开上海,涌向广州?

在网络上,这批想尽办法也要离开上海的人们,被称作“离沪潮”。

静止了两个月,很多人对上海的防疫确实颇有微词,这种说法倒也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心态:一旦解封,很多上海人第一时间想着逃离。

与此同时,一些新闻资讯平台的弹窗开始跳出——

逃离上海的人,主要涌向了广州。

 

关于这个话题,网上讨论很多,有的还延伸到城市的竞争力上。但我追溯了一下新闻源头,发现这件事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复杂。

5月17日,财经网在微博上报道了这个事,给出的说法是:上海虹桥火车站这批人“主要去武汉、南昌、广州等地”。

 

而财经网的消息源,则来自新华社。根据新华社记者的现场采访报道——

目前上海主要恢复了武汉、天津、西安、昆明、南昌、厦门、广州南等方向列车。

 

应该就是这个消息,被放大了。

结合媒体的报道,这批“离沪大军”主要由三类人群构成。

一是外地来沪就医、旅游、出差等却被困住的人。这些人本来就是临时来上海的,结果遇上疫情和封城,一下子在上海困了两个月。

二是上海大学生。在上海,有些高校五一和周末都没有放假休息,而是上课,所以有些学生已经提前结束本学期课程了,加上有些是毕业生。刚好有这个机会,这些学生就赶紧回家放暑假了。

三是打工人返乡。有些人来上海奋斗十几年了,疫情以来,一夜回到解放前,或者没活可干,只能回到老家另谋生计。

这些人里边,可能刚好去往广州的比较多,于是有了刚才那个弹窗新闻。

3

为什么是广州?

尽管是一场乌龙,但我也在想,为什么大家下意识地认为,从上海解封后出来的人,会去往广州?

我想,除了新闻提到的关键字眼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广州过去一段时间的抗疫表现,确实值得称道。当下的时刻,一座令人安心的城市,往往更容易让人产生向往。

过去的一个多月,广州打了两场闪电战。

第一场开始于4月9日,广州市疾控中心传来消息,广州新增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但接下来这座城市的反应,令人惊叹——

4月9日早晨,广州的11个区,全部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4月9日中午12点,广州已经查明病毒来源,并确诊病例基因测序,为奥密克戎BA.2变异分支。这距离疾控中心的通报,仅仅过去了5个小时!

4月10日,广州宣布已经“未雨绸缪”启动方舱医院建设工作,超3000个床位,预计一周内全部完工。

4月11日零时,广州市疫情防控指挥办宣布,市民非必要不离穗,确需离穗须凭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在这个节奏下,4月22日,广州便顺利“摘星”,整个城市降为低风险地区。这距离疫情初袭广州,仅仅过去了15天。

只用了半个月,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就向这座城市低头认错:广州,我不该来!

 

紧接着,在4月27日,白云机场在员工例行核酸检测中又发现异常情况。这一次,广州只用了五天就打赢这场闪电战。

要知道,广州常住人口超过1800万,在全国城市中排行第五,是妥妥的超级城市。

不仅人多,人流量还大,以地铁为例,广州日均客运量是764.3万人次,仅次于上海和北京。2021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更是达到4026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一。

更关键的是,广州的抗疫,不是冷冰冰的。

疫情一开始,广州就全面摸查封控、管控区域内特殊群体的就诊用药、生活等基本需求。这些特殊人群,包括透析患者、孕产妇、残疾人、独居老人、慢性病人等,都被一一照顾到。

 

在广州,也很少看到“天价蔬菜”。此前,“广州管控区蔬菜包10元一袋”的话题,被无数人围观。

有人遇到难题在广州卫健委的公众号下留言,仅1个小时内就收到了援助电话,并顺利解决了问题。

科学防控、及时行动、温暖包容——这样的城市,怎么能不让人向往?

4

尾声

疫情之后,上海依然是世界的上海。

全国1/4的芯片产业规模在上海;全国约1/3的进口汽车、超过60%的进口服饰、70%以上的进口手表等,都是经上海口岸来到全国消费者手中;上海依旧是中国经济第一城,是全国财政第一大市,这些毋庸置疑。

但与此同时,很多城市也在抗疫过程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比如广州的“以快打快”和温情抗疫;再比如合肥,前段时间直接对外宣布——

1、不管是“来的客人”,还是“返的家人”,合肥都诚挚欢迎,绝不拒之门外。

2、希望来自中高风险和其他疫情发生地人员,无论是否提前报备,都可随时光明正大地来,切不可翻越高速护栏、藏匿于车子后备厢、伪造行程码等。

3、层层加码看似履职尽责,实则是懒政怠政。坚决防止地方“土政策”毁了全市“一盘棋”,引发次生问题。

 

这些话,在当下的时刻说出,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担当。

黑天鹅之后,世界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但我相信,善意、勇气和实力兼具的城市,一定能破除万千险阻,赢得老百姓的真正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