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鑫科技闯关IPO:国资低价转让存疑,何时摘掉代工帽?

摘要:12月1日,浙江宏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宏鑫科技)IPO过会。对照招股书(上会稿)与问询函回复文件,

12月1日,浙江宏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宏鑫科技)IPO过会。对照招股书(上会稿)与问询函回复文件,发行人试图消除业界、舆论、媒体以及投资者对高负债率、流动性不足等关键问题的种种质疑,但其技术专利仍然是硬伤。此外,国有股权低价转让等疑点也值得探讨。

QQ图片20221202153502.png

宏鑫科技的核心业务是车企轮毂代工,处于产业链中游,受制于上下游合作方定价压制,导致毛利率偏低。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2.10%、20.26%和14.57%,呈逐年下降趋势。

报告期内,宏鑫科技境外销售增速比境内更快,颇为遗憾的是,该公司反而为境外大客户降价10%销售。回顾2018年,KIC公司起诉宏鑫科技合同违约,导致赔偿1020万元。这些阴影笼罩在财务报表上,同时也暴露了诸多不确定性。

招股书上会稿更新数据:三季度火速降低负债率

IPO冲刺前夕,宏鑫科技出现“惊险一跳”。2022年上半年非受限资金仅551万元,流动性明显不足。此外,高负债率也引起外界质疑。报告期内,宏鑫科技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7.31%、63.43%、73.21%、68.49%。

招股书(上会稿)披露,今年1-9月负债合计6.62亿元,而此前的招股书显示今年上半年负债为7.35亿元。这表明公司在第三季度采取了降债行动,其负债总额减少了7300万元,负债率也降至66%。

事实上,该公司负债一路攀升。2020年总负债4.2亿元,2021年暴涨至8.2亿元,债务增速接近翻倍;今年上半年负债高达7.35亿元,而同期总资产为10.66亿元,业界担心其2022年底负债可能超过10亿,从而出现100%的负债率。

不过,通过这次降债缓解了火急的债务膨胀,上会稿的财务数据也更好看了:今年1-9月现金流暴涨58倍,净利润增长30%,负债总额缩减20%。然而,这一切都发生在营业收入仅增长11%的前提下。

追踪宏鑫科技2021年的现金流还发现,招股书解释称,“2021年度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公司主要依靠借款筹资解决营运资金需求。”实际上,宏鑫科技已经着手筹备新的银行借款。2022年4月,公司新增浦发银行台州黄岩支行大额授信,总额高达42,500万元,合同期为一年。

以上财务数据的正反面,反映了宏鑫科技的重重隐忧。虽然财务上通过惊险一跳,关键时刻降低了负债与现金流紧缺风险,但是其实体经营仍然让投资者忧虑。财务报表还显示,公司在成本居高不下的2021年底,突击现金分红了1110万元。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短期待偿还有息负债8,761.22万元;而公司今年1-9月的净利润才5253万元。招股书披露,2022年1-6月公司借款为11,995.14万元,2022年6-9月的借款暂未披露。

自主创新短板:何时摘掉“代工帽”?

在自主创新、投资驱动转向科技驱动的新时代,宏鑫科技拟筹资扩大2倍产能,这种大肆为外资车企配套的代工模式,显得“不合时宜”。

招股书显示,公司境外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34.64%暴涨至今年上半年的53.15%。这意味着宏鑫科技为外资车企提供的配套代工正处于爆发期,占比已超过年度营收的一半。

2022年1-6月,前五大客户为豪梅特(美国Howmet Aerospace在中国设立的子公司)、云海金属(境内)、American Wheels、WheelPros、J.T.Morton。除了云海金属之外,其他四家都是境外企业或是外资在境内的分公司,这四家涉外企业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合计占比为36.15%。

隐藏在高速增长的境外订单背后,宏鑫科技竟然采取了“降价销售”。公司应大部分美国客户要求,承担30-50%的加征关税比例,导致其针对美国市场出现10%降价。此外,2020年公司也调低了对豪梅特的商用车车轮销售单价。

值得注意的是,宏鑫科技计划通过IPO筹资,加大代工业务的生产线投资。而事实上其产销率呈现下降趋势,扩产必要性存疑。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公司2022年上半年产能出现减少,产能利用率仅为78.73%。该公司测算称,2022年度销售额仅有10%的同比增长。

本次IPO拟募资74,779.85万元,主要用于两个子项目:1)年产100万件高端锻造铝合金车轮智造项目,拟投资70,792.85万元;2)研发中心升级项目,拟投资3,987万元。预计第一个项目投产后的平均毛利率为21.95%。

第一个项目建设期为4年,前两年的投入主要为工程建设和一期设备购置;后两年为二期设备购置。也就是说,这么巨大的资金投入只是为了扩大代工产能,并非直接提升核心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技术专利研发。

更蹊跷的是研发中心升级项目,该项目资金投入安排在第三年,也就是说最近两年不会启动,这一技术研发规划项目明显滞后。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获得的52项授权专利中,自主研发的仅5项,而且连续四年没有申请新专利。

实际上,宏鑫科技研发投入占比偏低,仅为4%左右。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1,660.55万元、1,965.34万元、2,991.45万元和1,749.39万元,占比为3.62%、3.82%、4.18%和 4.23%。

“未来5年,公司营业收入有望突破20亿元,跻身国际一流的铝轮毂供应商行列。”宏鑫科技董事长王文志说。另据一位跨境电商采购平台的销售经理表示,宏鑫科技的代工产品虽然加入了自主设计,但是只有自己的生产设备,并没有自己的锻坯设备,代工的都是宏鑫老线生产的锻坯;因此急于提升产能,以满足外资车企的代工需求。

不过,这一次产能扩张达到原有产能的2倍,招股书也提示了相关风险:若公司无法加强与存量客户合作,并进一步拓展新客户,将存在新增产能难以消化的风险。

爆出中信戴卡原价退股:国有资产转让代持存疑

“截至本招股书签署日,宏鑫科技不存在国有股。”招股书提示的这一情况,让关心宏鑫科技的投资者联想到,早在2010年中信戴卡曾入股宏鑫科技,并持股15%长达7年。现在来看,这部分国有股权被清零或其他处理。我们不妨一起看一下。

关于宏鑫科技早期国有股权转让的过程错综复杂,目前仅有保荐人在问询函回复文件中有所披露。

早在2010年11月,中信戴卡(中信集团下属企业)以四项外观专利入股宏鑫有限(宏鑫科技前身),认缴新增加的1,411.76万元注册资本。中信戴卡并非货币认缴,而是以四项外观专利所有权折合出资,同时持有15%股权。

随着上述入股完成,浙江宏鑫有限更名为浙江戴卡宏鑫科技有限公司;但是宏鑫方面称,因未缴年费导致其专利失效,期间未利用前述外观专利进行生产与销售。上述专利转让长达7年之后,2017年4月20日,中信戴卡以挂牌方式转让其持有的宏鑫有限15%股权,并按照入股时的出资原价估值。

颇为蹊跷的是,2017年6月13日上述股权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被确定为132.48万元(据中和评报字2016第BJV3059号《评估报告》)。而此时,戴卡宏鑫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营业收入也大幅增长。业界舆论质疑,这次交易是否公允?是否涉嫌国有资产流失?

上述国有股权一进一退的同时,引发了宏鑫有限多次股权变动。具体情况简要概括为:

2017年7月,宏鑫有限原股东集体委托王瑷珠参与该部分股权转让,并代为持有。

与此同时,原股东王文志、肖坚、洪崇恩及肖春方与王瑷珠签订《股权代持协议书》,委托王瑷珠受让并代持四人各自相应的股权,分别为8.55%股权(对应804.70万元出资),4.50%股权(对应423.53万元出资),1.20%股权(对应112.94万元出资),0.75%股权(对应70.59万元出资)。这意味着上述国有股权被切割成了四个部分,并形成了股权代持关系。

2018年4月,王文志与王瑷珠签订协议,将前述8.55%股权中的2.50%转让给台州捷胜;肖坚、肖春方也采取同一操作,将前述代持股份全部转让给台州捷胜。

2019年3月,王瑷珠因个人原因不再代持,王文志、洪崇恩又向台州捷胜转让王瑷珠代持的剩余股权。至此,王瑷珠彻底退出。同期,王文志与台州捷胜约定6.05%股权中的2.00%股权系真实转让,剩余4.05%股权由王文志委托台州捷胜代持。

2020年6月,王文志委托台州捷胜将1.05%股权转让给郑恬晨,并将3.00%股权还原给王文志。

2020年6月,台州捷胜将1.20%股权还原给洪崇恩。至此,王文志、洪崇恩与台州捷胜的股权代持关系解除,确认股权代持不存在任何争议或纠纷。

上述代持过程表明,“台州捷胜”先是全部接纳了王瑷珠所代持的国有股权,3年后又把代持的股权还给了王文志、洪崇恩。因此,相当于这部分国有资产最终流入了宏鑫科技的“内部循环”。

那么,台州捷胜是一家什么公司?招股书披露,台州捷胜的主营业务是股权投资,与发行人主营业务无关;2021年净资产为5,762.80万元,净利润为-1.73万元。同时,宏鑫科技实控人王文志持有台州捷胜30%股权;而台州捷胜在宏鑫科技持有12.72%股权。

内容来源: 企观资本


注:本文转载自 企观资本,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