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挪用于股权投资“21宗罪” 厦门国际银行被罚没1397万

摘要:目前,厦门国际银行是国内唯一一家未上市万亿级城商行。去年,曾有媒体报道称,厦门国际银行据悉考虑进行13亿美元的香港IPO。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因21项违规行为,厦门国际银行被没收违法所得157436.86元,罚款13814873.72元。

具体违规事由如下:

划型错误,违规收费;

财务顾问服务质价不相符;

逆程序扣划跨境担保业务反担保资金;

循环办理大额存单质押贷款、虚增存贷款;

向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回函;

与发行人签订补充协议或在发行文件中设置矛盾条款,少计加权风险资产;

接受虚假投资底单,少计风险加权资产;

为本行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提供刚兑;

跨境融资及跨境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

跨境融资利率为0%、内部交易价格不公允;

流贷额度测算等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贷款三查不到位,个人经营贷款被挪用于证券、房地产和民间融资等限制性领域;

通过银信合作,违规向房地产项目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贷款三查缺位,未发现申贷材料造假;

存贷挂钩;

资产分类不准确;

通过承诺兜底相关风险、优惠授信等方式承债式盘转不良资产,扩大风险敞口,掩盖资产质量;

通过违反会计准则、支付规定等方式延缓、规避跨境担保履约义务;

贷款挪用于股权投资;

项目贷款用途不规范;

向检查组提供隐瞒重要事实的材料。

进入2023年以来,厦门国际银行多地分支机构先后接到大额罚单。其中,2月22日,原北京银保监局公布行政处罚,因十二项违规,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被罚810万,13名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款60万。

公开资料显示,厦门国际银行成立于1985年8月31日,总部位于厦门,曾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于2013年从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从中外合资银行改制为中资商业银行。

今年,厦门国际银行迎来新行长。具体来看,1月19日,厦门国际银行曾发布公告称,因组织人事调整,接受章德春辞去该行行长职务,同意聘任曹云川担任该行行长,其行长任职将自监管机构核准其任职资格之日起生效。2月10日,原厦门银保监局核准了曹云川厦门国际银行行长任职资格。

业绩方面,2022年厦门国际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1.28亿元,同比增长2%;实现归母净利润47.21亿元,同比增长10.89%。截至2022年末,厦门国际银行资产总额1.09万亿元,同比增长8.04%。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厦门国际银行是国内唯一一家未上市万亿级城商行。

早在2007年,厦门国际银行便提出了A股上市计划,因其合资银行的身份未能如愿。

改制后,厦门国际银行也是多次在年报中提及上市。2018年年报中透露,积极推进上市事宜,力争逐步建立长效资本补充机制。

2019年年报中,监事会建议该行加强研究和落实三地联动、上市工作等战略层面工作。该行新一轮五年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围绕国际化与金融科技两大领域打造高质量发展特色及差异化优势,全力实现IPO上市。

此外,去年9月13日,厦门国际银行获批因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注册资本增加至138.25亿元。9月19日,厦门银保监局批复,同意厦门国际银行增资扩股方案,募集股份不超过7.5亿股。上述举措被外界视为是为冲刺上市做准备。

去年,曾有媒体报道称,厦门国际银行据悉考虑进行13亿美元的香港IPO。对此,厦门国际银行回应称,“厦门国际银行据悉考虑进行13亿美元的香港IPO”的传闻为不实消息,厦门国际银行目前仍以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为发展重心,谋求长期的高质量发展,有关厦门国际银行信息以该行正式公告为准。

内容来源:科技金融在线


注:本文转载自科技金融在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