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都”青岛,预计五年迈向2万亿?

摘要:近日,一条名为“青岛海鲜不能吃了”的帖子在某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发帖者称:“大概上个月,看到有几个专业测试海水的人,在青岛栈桥附近用专业仪器检测海水,检测员说检测数值超标,核污染已经抵达青岛了,侧面告诉你海鲜不能再吃了!”

近日,一条名为“青岛海鲜不能吃了”的帖子在某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发帖者称:“大概上个月,看到有几个专业测试海水的人,在青岛栈桥附近用专业仪器检测海水,检测员说检测数值超标,核污染已经抵达青岛了,侧面告诉你海鲜不能再吃了!”

此帖一经传播便引发广泛关注,热爱海鲜的青岛市民们纷纷感到恐慌,难道海鲜真的不能吃了吗?对此,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立即出面核实情况,工作人员回应称截至目前,青岛近岸海域水质稳定达标,监测信息在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公示,据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相关受检水样合格率均为100%。

01

推行“无废城市”,保护海洋生态

事实上,2022年青岛市就被列入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而自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以来,青岛市就在持续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在2022年实现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同比降低17%以上,危险废物产生量降低近34%,单车不可回收废物产生量降低31%。

不过,海水污染虽是无稽之谈,但步入六月,离“绿潮”侵犯的日子又不远了。近十几年来,浒苔在黄海海域连续暴发,青岛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在浒苔暴发后,便沿着码头边缘蔓延至各个角落,给当地市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众所周知,青岛市的海洋产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完成海洋生产总值5014.4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3.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对于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来说,在浒苔暴发期来临前做好防护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更是责无旁贷。

02

从“1万亿”到“2万亿”,还差5000亿元的增量

2022年12月29日,在青岛两会上,市长赵豪志在工作报告中表示“预计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不过,据今年2月1日青岛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青岛2022年GDP总量为14920.75亿元,距离1.5万亿元就差“临门一脚”。

具体数据来看,全市GDP总量比上年增长3.9%,GDP总量位列全国第13位,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常住人口也比2021年增加8.54万人。不过其消费市场却是承压运行。2022年,青岛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1.8亿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862.2亿元,下降1.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29.6亿元,下降1.2%。

如今,2022年的成绩已是过去,但青岛早已将目标瞄向“两万亿”。在去年的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青岛提出了“五年全市生产总值将力争迈上2万亿元台阶”的目标,也就是说,青岛要在四年内完成近5000亿元的增量。要知道,从5000亿到1万亿,青岛用了7年的时间(2010年-2017年)。

不过城市间的竞争也早已打响,除了青岛力争两万亿以外,宁波、郑州、无锡、长沙均提到了“2万亿”的新目标,其中,GDP领先的宁波定的目标最高,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到2026年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2.2万亿元。而从今年一季度数据来看,青岛市实现生产总值3503.8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而宁波一季度则以3801.8亿元的经济总量,实现继2019年对青岛超越后的再次晋级,差距再次拉大。

当前,青岛市经济发展正处在加快恢复的关键节点。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不过从在本土企业培育方面,青岛市本土企业却很少有能支撑其迈上两万亿的支撑力量。如此来看,想要迈上两万亿,青岛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出品|华博城市观察)

注:本文转载自华博城市观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