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长期主义 践行高质量发展 |杭州银行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

“稳中向好”无疑是杭州银行一直以来披露财报数据所带给市场的深刻印象。

文/每日财报 栗佳


刚刚过去的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快速变化,银行等金融机构担负起更多减费让利的社会责任。受经济结构转型与息差下降的影响,银行业要在经营模式上做出改变,才能适应新的政策和经济环境。


依托持续稳健向好的业绩,在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杭州银行向市场证明了价值型银行的经营韧性。


过去一年时间里,杭州银行立足长期主义,践行高质量发展,始终将追求价值领先作为发展愿景,不断追求为客户、股东、社会和员工创造价值,重视对客户的培育、细分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效益的可持续增长。


杭州银行在业绩端能保持优异且稳定的增长,来自于背后诸多战略层面的“深蹲蓄力”。


2023年上交一份规模、质量、效益协同发展的答卷

从经营角度来看,“稳中向好”无疑是杭州银行一直以来披露稳增长财报数据所带给市场的深刻印象。


拆解这一“稳”字,首先体现在规模层面,对于任何一家银行来说,资产规模不仅直接关系着市场地位,更是衡量其发展的重要指标。业绩快报显示,该行2023年末资产总额达1.84万亿,规模体量稳步壮大,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分别达10,452.77亿元和 8,070.96亿元,较年初增长12.63%和14.94%。


除去总体规模的攀升,面对2023年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和超出预期的困难挑战,杭州银行在经营端的“稳”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这种经营侧的行稳致远,贯穿了整个2023年始终。得益于管理层对于发展“稳中求进”的要求,截至2023年末,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达 350.16亿元和143.8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3%和23.15%。


值得一提的是,在立足杭州,辐射长三角经济带及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区域优势下,杭州银行充分把握区域机会,早布局早介入融合其中,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规划支持下,加大推进对相关实体产业、制造业、绿色、科创等领域的投入,直接使得2023年以来自身对公贷款业务增速加快,成为收入增长的主力。


不仅如此,杭州银行资产质量也同样领先同业,2023年末不良贷款率仅为0.76%,不良前瞻指标维持低位。


正是在业绩稳增长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双重加持下,杭州银行ROE(净资产收益率)一直维持高位,增长趋势有望进一步延续。数据显示,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2022年度的高基数下仍旧保持了23.15%的高增长,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较2022年度提高1.48个百分点至15.57%。过去三年,杭州银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26.3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提高4.43个百分点。


这一系列兼具规模与效益财务指标,意味着杭州银行过去呈现给市场的高质量增长,是具备扎实动能的“可持续增长”。


持续夯实科技金融差异化竞争优势,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美国商业学者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里写到:“企业家创建一家公司,本就是要让它经历许多次生命周期仍然欣欣向荣。”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鲜明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确立了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即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杭州银行亦是近年来不断深入推行的以科技金融为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战略。作为杭州银行持续擦亮的一张金名片,这一战略不仅见证着杭州银行穿越周期的稳健定力,更凝聚着该行对银行业同质化竞争和把握宏观经济脉络走向的思考。


当然,行业内不止杭州银行一家企业意识到经济周期的波动性,不少金融机构纷纷未雨绸缪,在经济周期充满不确定性时投资更为稳健的产业。


而杭州银行周期战略的差异之处,就在于对发展科创金融战略更具前瞻性布局,并且已经逐步形成了科创金融的内部差异化管理体系与扶持政策,保障整体板块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实现经营的整体提质。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杭州银行服务科创企业超过1.2万户,累计投放超过1700亿元,首次获得银行贷款客户占比超过35%。各科创金融产品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为杭州银行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杭州银行还持续推进以模式复制、规模扩容、盈利提升为方向的科创金融 3.0 战略规划落地,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目标客户金融需求为出发点,通过科易贷、科保贷、成长贷、诚信贷、银投联贷、伯乐融、选择权贷款等产品,加大对科创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