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马可波罗IPO暂缓表决,营收利润下滑成拦路虎

市场关注的焦点除了本身的业务深受房地产影响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坏账外,在上市前突击大额分红8.23亿元也备受指摘。


文|每日财报 秦楠

5月16日,时隔三个月,新股上会终于迎来了重启,重启的对象是建筑陶瓷类的企业马可波罗。遗憾的是,处于风暴中心的马可波罗过会最终被暂缓表决。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给出的理由是,主要是考虑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出现一定下滑等实际情况,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影响业绩的不确定因素是否消除。


暂缓审议后,按规定,公司需提供关于业绩稳定性的补充信息,上市委将根据有关情况再次作出审核判断。


事实上,市场关注的焦点亦是如此:本身主营业务深受房地产影响,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坏账,营收和利润相应的出现了下滑;另外在上市前突击大额分红8.23亿元也备受指摘,在新修订的发行上市规则中,将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纳入发行上市负面清单,马可波罗IPO也算是顶风上市。


马可波罗此次上市提出了扩产性募集资金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建筑陶瓷产品年度产能共1540万平方米。但在当前房地产下行的背景下,这样的扩张计划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必要性。


根据马可波罗的IPO计划,其注意力集中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设计能力、研发和生产特种高性能陶瓷板材,以满足特定领域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可以看出马可波想要进行“逆周期”扩张,但关键是能如愿吗?


营收利润在走下坡路

马可波罗成立于2008年,是我国建筑陶瓷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马可波罗瓷砖”和“唯美 L&D陶瓷”两大自主品牌。主要客户包括大型建材经销商和知名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时期,上游建材供应商盈利丰厚,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高度依赖房地产发展的上游供应商业绩必然受到下游市场的冲击。


过去几年,公司业绩呈现出剧烈波动的趋势。2019年至2021年,马可波罗的营业收入从81.3亿元增至93.65亿元,归属净利润从9.84亿元增至16.53亿元,增长迅速。而此时也恰逢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最后高潮时期。


然而,到了2022年,伴随着房地产的下行周期,马可波罗的营业收入也降至86.6亿元,同比下降7.52%,净利润为15.1亿元,同比下滑8.40%。到了2023年,营业收入虽然小幅回升,但归属净利润进一步降至13.53亿元,同比降幅达11%,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


马可波罗表示,业绩下滑主要受下游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及政策调控影响较大的拖累。同时表示如果行业继续下行,营收和利润存在进一步下滑的风险。此言某种程度上非虚,2024年一季度报告显示,马可波罗实现营业收入13.13亿元,同比下滑16.01%;归属净利润为1.97亿元,同比下降16.03%。


而正好与之对应的是一季度我国房地产数据的下滑相对应,一季度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9.5%,直接导致马可波罗营收的下滑。

而这种下滑从合同负债上也有一定迹象,根据2023年年报显示,马可波罗的合同负债已经下降至8.4亿元左右,为2020年以来的最低值。

为稳定销量和营收规模,2023年马可波罗瓷砖价格下调10%以上,但是降价势必会影响到公司的毛利水平,在上市问询环节,马可波罗的业绩表现是监管机构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交易所要求马可波罗分析经营业绩的稳定性,是否存在业绩持续下滑或大幅下滑的风险。

公司的回答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将保持增长,另一方面是头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继续提升。在房地产下行的背景下,瓷砖行业向头部企业集中是无可厚非的,但从目前房地产市场总体下滑的背景下,行业头部企业营收的扩展速度和总体市场下降速度之间的竞赛结果如何还不好说。


应收账款风险不小

作为房地产上游的瓷砖制造商,马可波罗目前风险主要在于客户的稳定性和账款能否回收的问题。在2023年,前五大客户中四大客户均为地产企业,其中恒大地产仍为第二大客户,万科是第三名,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1%。

这种对大客户依赖性过高的业务模式导致公司面临销售回款难且回款周期较长的挑战,受房地产行业变动影响,马可波罗积累了大量的应收账款。


2021年至2023年,马可波罗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2.43亿元、20.28亿元和15.99亿元,占营收比重约为30%。2022年,应收账款占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20.45%。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马可波罗的15.99亿元应收账款是根据账面价值计算的。公司当期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26.48亿元,坏账准备为10.49亿元,计提比例高达39.61%。马可波罗解释称,针对部分债务违约风险较高的涉房客户的应收账款,公司采取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方式,审慎地将坏账损失风险纳入考虑。


2023年,马可波罗单项计提的坏账准备名单涵盖了多家房企,其中,对金科、旭辉、碧桂园等10家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达到100%。

马可波罗表示,2023年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增加,主要原因是针对信用风险较高的多家地产公司提高了坏账准备单项计提比例,导致应收款项坏账减值计提增加。招股书在风险提示中指出,若未来宏观环境出现波动,或下游客户信用偿付能力或意愿发生变化,可能引发潜在的应收款项回款风险、商业票据承兑受到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马可波罗多次与关联企业唯美装饰进行地产公司债权转让交易,后者实控人亦为马可波罗实控人黄建平。2021年,马可波罗将6.7亿元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及应收票据对应的债权转让给唯美装饰,账面净值仅为1.6亿元,差额高达5亿元。2022年,马可波罗再次转让1.46亿元债权,账面净值仅为7669万元。这多少有点为了上市而粉饰财报的嫌疑。


此外,马可波罗还涉及多起诉讼。招股书显示,马可波罗与融创、阳光城、绿地、金科、时代等公司均有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诉讼尚未执行或未宣判。未完结的1000万元金额以上的诉讼达13起。


募资项目有待商榷

除了应收账款的风险之外,马可波罗的募投项目也有待商榷。招股书显示,马可波罗计划通过本次募集资金投资江西加美陶瓷有限公司智能陶瓷家居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广东东唯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40万平方米特种高性能陶瓷板材项目。


这两个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全面投产后,将共计新增建筑陶瓷产品年度产能1540万平方米。然而,结合之前提到的财务数据,马可波罗的业绩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在此情况下,是否仍需大幅扩产值得商榷。

此外,招股书还披露,报告期内,马可波罗的产能约为2.1亿平方米、2.2亿平方米、2.5亿平方米;产量分别为1.95亿平方米、1.92亿平方米、2.17亿平方米,对应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2.65%、87.33%、86.95%,而各期闲置产能分别为1,552.95万平方米、2,782.04万平方米、3,259.30万平方米。


可以看出,马可波罗的产能利用率逐年下降,且闲置产能远超本次募投项目的合计新增产能。在现有大量闲置产能的情况下,大幅扩产的合理性以及新增产能的消化能力均值得关注。


此外,从马可波罗募投的项目上看,为了迎合目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批准方面的倾向,马可波罗将各生产项目都往智能化方向靠。

但从目前公司的人员配备上来看,公司有研发人员558人,占总员工人数的8.62%,而这500多人中却在如此长时间中仅仅获得78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仅为155项,同时从天眼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天眼查上申请的专利多为2023年之后出现,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突击性。所以,虽然公司募投项目大多含有智能二字,但是真正的智能水平却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