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上银基金:亮点突出 槽点不少


主动型基金业绩堪忧,但固收表现还不错。


文|每日财报 松涛


上证指数近期在3100点附近展开争夺战,越是这个时候,越考验基金经理们的长期投资能力。恰好,近期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最新评级结果,上银基金揽获了基金管理人“主动股混三年期AAAAA评级”。那么上银基金公司在权益市场的投资领域里,从长期投资角度来看,是否具备足够实力呢?


先看主动型基金:高换手率业绩堪忧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公司重要的主动型明星基金产品“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去年业绩表现惨不忍睹。全年跌幅接近50%,在同类产品当中排名倒数第一。从基金年报发布的“换手率”指标来看,即使出现了超过700%的换手,基金经理依然无法让产品净值走出低谷。


事实上,国内公募基金的换手率反而越来越呈现低频率的特征。例如在2023年,国内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持股周转率,也就是换手率指标,仅为224%,而从国外角度来看,换手率指标更是非常之低。像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22年各季度换手率保持在2%上下,即使在2023年开始出现频繁调仓动作,换手率也保持在15%以内。对此,巴菲特给出的理由是:“不会因为市场或经济的情况去买卖,而是在投资对象价格便宜的时候,去买入。”


当然,如果能够通过高换手,来把基金产品业绩做上去,也不失为明智之举。但很可惜,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的业绩表现当时并没有爬出低谷。


(图表来源:天天基金网)

并且,《每日财报》注意到,上银基金公司目前仅有4只“股票型基金”,这也是国内千亿以上管理规模基金公司当中一个很少见的现象。同时公司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规模,更是只有2.1亿,在国内126只基金公司当中,排名后1/4行列。基金公司如果想要基金规模持续稳中有升,并在市场中具备足够话语权和想象力的话,那大概率是需要能有拿得出手的主动型拳头产品。但很可惜,目前上银基金在这类基金上,佳品欠奉。


股票型基金人才缺失

股票型基金屈指可数,源于公司主动型基金管理人才的缺失。wind数据显示,公司目前仅有17位基金经理。在国内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500亿的公募基金公司当中,唯有上银基金的基金经理人数最少。即使是目前基金管理规模略超千亿的东方基金,旗下基金经理人数也已经超过了20位。况且,目前上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仅为1年零360天,该指标也低于4.42年的行业平均值,也进一步说明公司多数基金经理尚未经历长期的牛熊考验,还需要市场的持续锤炼,方有机会在日后的投资过程中,顺利穿越牛熊。


(图表来源:天天基金网)

对于主动型基金经理的人才缺失问题,更重要的内在逻辑是,数量或许才是质量的基础和根源。可以想见,一旦当某一两位基金经理运气不佳或踏错风口时,如果精英人数足够,还有机会让其他基金经理来成功带出爆款。而目前上银基金内部,堪称主动权益类的名将,只有赵治烨一人,但已经有垂垂老矣之嫌,其管理的“上银内需股票增长”,近四年时间里,跌幅超过21%,反而是在去年11月末增聘基金经理后,基金净值才止跌回升,走出低谷。并且该基金由于规模已经低于5000万水平,正处于清盘线边缘。


同样还是拿在上海的东方基金作对比,差距会更明显。例如东方基金在其曾经的明星“一哥”李瑞管理产品业绩大起大落时,还能在去年依靠周思越管理的东方区域发展,摘下主动型基金亚军,从而打造出了又一爆款单品。这都说明,唯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才会给公司产品和未来优良业绩的表现,提供更大可能性。


亮点在固收

再说回上银基金,我们也应该客观的看到,成立于2013年的公司接近两千亿的资产管理规模并不小,去年年末排在国内200余家基金公司当中的37位,位居同类前1/5行列。到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管理规模为1997.71亿元,已经升至33位,达到腰部公募的管理水平。


但问题是公司管理规模在百亿以上的基金经理,在管产品均为债券或货币型基金。更值得欣慰的是,公司的指数型和货币型基金产品,规模正处于近年来新高水平。尤其是上银基金一姐葛沁沁,她一人在管资产规模就超过了500亿,占公司资产规模超1/4,这种单靠一两位明星固收基金经理撑场面的现状,需要公司给予个人一定的激励机制,作为有效绑定条款,才会形成真正的背书支撑。


所幸葛沁沁目前在管产品当中,有包括“上银聚远鑫87个月定开债”等多只长期定开类产品,按照最新基金监管条例规定,在封闭期之内,基金经理不能随意离职。换句话说,加大了基金经理随意跳槽和其他基金公司高薪挖角的难度。客观上也将基金经理的收入和其长期业绩表现,以及就业稳定性进行了有效捆绑,客观上确实有利于打造出真正的长线爆款。


(图表来源:天天基金网)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整个上银基金团队在固收领域当中的业绩确实可圈可点。根据海通证券数据显示,上银基金固收类基金近7年全市场绝对收益分类评分,在94个竞选者当中排名行业第一。纯债类基金近7年全市场绝对收益,在同类近70只产品中同样位居榜首。


当然,在做好固收的同时,也希望上银基金未来将自己的权益类产品积极打磨,从而为市场和投资者奉献出更多的王牌基金。


AI财评
上银基金在固收领域表现亮眼,近7年固收类基金绝对收益排名行业第一,显示出其在债券和货币市场投资上的深厚实力。然而,公司在主动权益类基金方面表现欠佳,尤其是股票型基金数量少、规模小,且缺乏长期业绩突出的基金经理。高换手率并未带来业绩提升,反而导致部分基金净值大幅下滑。此外,基金经理团队规模小、平均任职年限短,进一步限制了公司在权益市场的竞争力。未来,上银基金需加强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人才储备和投资策略优化,以提升整体业绩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