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关乎企业尊严与消费者信任的较量
文丨韩韩(作者系蓝媒汇创始人)
一大早,在微博上看见农夫山泉又上热搜了。
起因是昨天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披露,说检测了市面上30款常见瓶装水检测后,发现内地农夫山泉和百岁山两个品牌的产品中,溴酸盐的含量达到欧盟适用标准的最大值。
查询之后才发现,溴酸盐是饮用水在臭氧杀菌过程中产生的,而且香港消委会还特别提及,摄取大量溴酸盐可导致恶心、腹痛、呕吐及腹泻,严重情况还有可能影响肾脏及神经系统。
说实话,看到这个热搜我是相当紧张的。作为农夫山泉的重度用户,我家十多年来日常饮用、泡茶、煲汤用的几乎都是农夫山泉桶装水。这要是实锤有问题,对我来说不亚于食用油混装的恶性安全事件。
不过农夫山泉的回应来的比较及时,而且出乎意料的强硬。称消委会有三大错误,并要求其向农夫山泉及其消费者郑重道歉。与此同时,涉事的另一家企业百岁山,今天也表示已通过法务部门与香港消委会进行交涉,指出其报告有问题。
农夫山泉重点提到了香港消委会这次检测的三个错误,由于农夫山泉回应的话术相对官方,我简单翻译后如下:
一是适用标准错误。香港消委会送检的是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但对标的却是欧盟“天然矿泉水”标准。而“饮用水”产品序列对溴酸盐的评判标准,不管是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日欧等都是不超过10微克/升,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3微克/升的检测情况完全符合标准。
二是标准判断错误。就算香港消委会把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套用欧盟“天然矿泉水”的标准进行评判,自家产品3微克/升的检测情况依旧远低于欧盟同类产品10微克/升的标准中位线,依然能证明自家产品的品控能力。而且香港消委会用国内产品去适配欧盟的标准,是属于不看生产、技术背景与规定的差异,不科学也不严谨。
三是存在明显主观误导。香港消委会在最终评价时,不用“合格”或是“不合格”这种严谨词汇,反倒是使用“达到上限”这样极易导致消费者误解产品安全性的表述,存在有意误导的情况。而且还说“过多”摄入溴酸盐会引起不适,却闭口不谈“过多”究竟是多少,实在很不专业。
在我看来,农夫山泉这次之所以敢硬杠香港消委会,并要求对方道歉,主要还是因为自身底气足,对自家产品品控质量有信心。
比如指出对方适用标准错误。这段回复首先指出香港消委会这次检测存在“张冠李戴”式的致命漏洞,“饮用天然水”和“天然矿泉水”,确实不是同一个产品,适用标准错误,一目了然。通过罗列标准数据,先把消费者最关心的产品概念、安全问题解释清楚。
第二部分的回复,农夫山泉更是硬气。指出就算香港消委会玩“张冠李戴”的把戏,把原本标准不一样的产品硬拧到一起比,我们家的产品质量依然能打、绝对是按照最高标准来的。而且话里话外也体现出不要迷信所谓“欧盟标准”,不同地域、环境下的产品生产标准应该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规定,而不是生搬硬套去糊弄消费者。
第三部分回复,在我看来就差指着消委会鼻子骂没事找事、用充满暗示的文字恶意引导消费者了。特别是提到“过多摄入溴酸盐会引起不适”的评判,是指超过标准数千倍这点更是一记绝杀,做实了香港消委会模糊概念、夸大其词的操作。
作为一名消费者,这次我选择相信并支持农夫山泉的回应。
在近期食用油混装引发全民忧虑食品安全的情绪下,香港消委会的这份检测报告,对一家上市企业所造成的影响是直接且巨大的。农夫山泉就算发布了回复,但依然损失惨重。从昨日港股开盘到今天,农夫山泉股价合计跌幅约7%,市值蒸发近300亿。
食品安全大于天。作为消费者,希望能看到香港消委会针对农夫山泉回复之后,能及时给予进一步的回应和解释:到底是自己报告的确有问题,还是农夫山泉产品真的有问题。
最后附上一段媒体就此的评论,我个人比较认同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
农夫山泉与香港消委会的这场交锋,是一场关乎企业尊严与消费者信任的较量。面对质疑,农夫山泉选择直面问题,理性发声,既是对自身产品质量的坚定捍卫,也是对公正监管环境的热切期盼。我们期待这场风波能够得到妥善解决,让消费者在享受安全、优质的饮用水之余,也能见证一个更加成熟、理性的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