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极氪与领克的整合是吉利基于当下市场竞争环境而做出的战略规划。
文/每日财报 丁盟
11月14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对极氪、领克两大品牌的股权结构进行优化,以推动极氪和领克进行全面战略协同。
具体来看,吉利控股以36亿元向极氪转让领克20%股权,沃尔沃出售其持有的30%的股权,交易对价为人民币54亿元,转让完成后,极氪将认购领克新增注册资本3.67亿元。
一番操作下来,极氪以93亿元持有领克51%的股份,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至此,极氪掌握了领克的实际控股权。
坊间都在讨论此次合并的能为吉利带来哪些好处 ,但资本市场似乎并不看好这次合并。在收购消息落地后,极氪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大跌,累计跌幅超27.2%。11月15日,吉利汽车在港交所同样经历剧烈波动,15日大幅下跌5.18%。
但从战略上看,此次极氪与领克的整合是吉利基于当下市场竞争环境而做出的战略规划。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强调,极氪和领克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业务重组。
它的目标很大。吉利称,致力于2026年底将极氪、领克打造成为“年产销百万级的全球领先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
极氪,生于领克,超越领克
吉利旗下有很多品牌,为什么单是极氪和领克合并?
回溯两个品牌的成立,其中有颇多渊源。
时间来到2016年,领克承载着吉利高端化发展的愿望成立,次年,领克01上市,售价为15.88万元。两年后,领克年销量达12万辆,从某种程度上看,领克算是成功的。
但是随着新能源的加速发展,市场上已经有不少新能源车型,为了能够抢占市场,领克开始转型,推出多款基于原有燃油车产品的PHEV车型。但效果并不尽如意,2022年,领克销量开始出现下滑。
就在这样的境况下,领克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成立了电动汽车事业群,并推出了概念车领克ZERO,但最终这款概念车化身成为了极氪001,后者正是极氪能够取得当下成绩的重要功臣。
如果深究起来,极氪的前身是领克电动汽车事业群的一部分,后来独立成吉利旗下子品牌。
如今,脱胎于领克的极氪却发展的比领克还要好。数据显示,2023年,极氪年销量为11.87万辆,同比增长65%,今年1-10月,极氪累计交付16.79万辆,同比增长82%,问鼎中国高端纯电销冠,并连续月销2万辆以上。
最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成立近8年的领克还未上市,极氪仅成立3年便完成了美股上市,超越了很多造车新势力。
被极氪超越,领克显然不甘。为了能够挽救颓势,今年领克推出了首款纯电轿车Z10,售价区间为18.08至31.38万元,本想凭借该款车扭转颓势,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上市两月总交付量不超过5000辆,显然无法超越极氪。
但领克Z10的出现却与极氪形成的正面竞争,这是那个“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吉利并不想看到的。更重要的是,极氪也正要涉足领克所在的混动汽车领域,到时候,两个品牌将相互掣肘。
当下的汽车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智驾技术更新迭代更是以惊人的速度推进,不管是极氪还是领克,现在的它们首要目的是一致对外。
从扩张到收缩,实现“1+1>2”效果
极氪与领克业务重组后,有什么优势?
其一,改善价格重叠问题,避免了“兄弟”竞争。据了解,此前极氪面向25万元至50万元市场,整合后,新极氪市场空间还将囊括15万元到30万元的区间,可以覆盖将近60%的乘用车市场,快速提升增长空间。
其二,在纯电市场和混动市场分散布局,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众所周知,极氪在纯电市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而领克凭借着与沃尔沃的合作在混动市场上有着技术积累,并不受欧盟关税影响,下一步可在欧洲市场有进一步的发展。
其三,技术方面,极氪和领克在电子电气架构、机械架构、座舱、智驾、三电等技术方面,会在 2-3 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平台化,从各自为战走向统一步调。
其四,渠道方面,领克还是保持经销商模式,极氪则继续采用极氪家的直营模式,不过售后体系和物流体系可以共享。行政管理方面,极氪和领克会实现进一步整合,并优化组织架构,提高体系效率。
根据吉利预计,二者协同后,研发成本可降低10%-20%,BOM成本可降低5%-8%,支持服务部门成本可降低10%-20%,制造和供应链方面可提升工厂产能利用率3%-5%,规模效应显著。
这不是吉利深思熟虑后的一步重要之棋,也是今年9月提出的《台州宣言》战略框架的关键一步。
《台州宣言》中强调,吉利集团将通过“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举措。
其中,“战略整合”部分强调,要全面梳理吉利各业务板块,厘清业务定位,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减少关联交易和消除同业竞争,推动集团内部的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
自《台州宣言》后,10月9日,吉利宣布几何品牌正式并入银河品牌。这是吉利战略整合的第一步棋。合并后,几何将成为银河的智能精品小车系列,首款产品吉利星愿也问世。
《台州宣言》或将成为吉利新能源汽车事业发展的分水岭。 “依托良好的外部环境,过去几十年,吉利汽车不断扩张。如今,要顺应大趋势,关停并转,聚焦资源,聚成拳头形成合力,围绕主业做好整合,提高竞争力。”李书福在发布《台州宣言》时表示。
事实上,当下不止吉利开始收缩整合,其他以多品牌扩张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车企也开启了战略整合。
例如,10月25日,广汽集团宣布,其总部将在今年11月2日整体搬迁至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和广汽研究院所在的番禺汽车城,不少子品牌领导人表示,集团该举措将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再比如,10月28日,上汽集团旗下飞凡汽车在“单飞”3年后,重新回归到上汽荣威旗下。飞凡汽车的“R标”将承担荣威品牌高端系列的角色,双品牌在研发、销售、服务等多个层面深度融合。
也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吉利的整合将成为主流。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提升品牌形象,将是吉利未来能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