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广誉远清理旧账未消,易主后业绩未见起色。
文/每日财报 南黎
财务造假影响犹在,近日,“老字号”广誉远公告称,收到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西安中院”)出具的《民事裁定书》。
裁定书要求冻结被申请人东盛集团银行存款9.3亿元,或查封、冻结、扣押被申请人名下的动产、不动产及股权等其他等值财产。
本次合同纠纷从正式起诉至今已有半年时间,虽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要最终如数拿回补偿款,可能也并非易事。
值得关注的还有,虽然自山西省国资委入主后,广誉远业绩已有所好转。然而与同期的老字号药企相比,广誉远仍存在较大差距。另外,应收账款及销售费用高企的问题仍然存在。
向前控股股东追偿9.34亿
西安东盛集团曾是广誉远的控股股东。2016年,广誉远以25.43元/股非公开发行5080.61万股股份,收购控股股东东盛集团等3名股东持有的山西广誉远40%股权,该笔股权作价12.92亿元。
东盛集团彼时承诺,山西广誉远2016年至2018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33亿元、2.35亿元、4.33亿元。若山西广誉远未能达到承诺数额,东盛集团进行相应补偿。
但是2013-2015三年间,公司扣非净利全部为负数,对于一家经营理应稳健的中药企业来说,这一承诺又如何实现呢?为完成业绩承诺,山西广誉远通过压货、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利润、粉饰业绩。正是这一行为导致广誉远因多年财报造假受到了证监局的行政处罚。
果然,在对赌协议结束后,广誉远业绩随即变脸。2020年、2021年,广誉远营收连续下降。直到2022年广誉远的营收终于转为正增长。净利润方面,2020年至2022年广誉远的归母净利润更是连续下滑。
在被做实造假之后,今年6月,因业绩承诺补偿引起的合同纠纷,广誉远起诉原控股股东西安东盛集团,并索要赔偿。
由于与东盛集团的补偿金额未达成一致,公司偿付方案暂未形成。据广誉远最新公告显示,东盛集团持有广誉远的股份全部被质押或司法冻结,该公司无法回购该部分股份并予以注销,东盛集团应补偿的现金总额由原测算的8.54亿元调整变更为9.34亿元。
西安东盛集团能否履行业绩承诺,是否有履行能力,尚有待观察,不排除后续有诉讼发生的可能。但这对广誉远而言不是一笔小钱,2023年、今年前三季度,广誉远的营收分别为12.84亿元、8.9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93亿元、0.8亿元;其今年三季度末货币资金和净资产分别只有1.4亿元、15.7亿元。
广誉远还过不上舒坦日子
东盛集团带来的麻烦不止于此, 三年的业绩对赌,为公司遗留了严重的应收账款问题。2020年至2022年公司应收账款分别占营收比例为140.59%、144.17%、90.11%,赊销率远高于同行业水平,因此其年报还被问询。
自山西国资委入主后,广誉远一直在应对应收账款问题,如2021年为促进应收账款清收和降低终端库存,公司适当控制发货。2022年适度控制发货、降低渠道库存、加强纯销考核。2023年还专门开展“老账清收”专项行动。
至今清账行动仍在继续,相比以往明显下降。今年三季度末,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仍有3.8亿元。
对广誉远更大的挑战是,其易主之后的业绩也并未见起色。业绩方面,广誉远今年前三季度营收、盈利增速均不如中报时表现,公司营收下滑近8%,去年同期为增长18%以上;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双双两位数下降,去年同期为大幅扭亏。
公司表示,三季报业绩下滑主要原因是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5.52%,且上年同期子公司收到政府产业扶持资金1310.21万元。
蚕食净利润最多的依旧是销售费用。今年前三季度,广誉远销售费用4.44亿元,占总营收比约49.66%。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此前广誉远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颇高,其中,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为91.57%、85.82%、50.11%。
管理层频繁变动
作为中药老字号,广誉远的发展显得有些命运多舛。公开资料显示,广誉远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距今有近500年的历史,其间历经广盛号药店、广升聚、广升蔚、广升誉、广升远、山西中药厂、山西广誉远等十几个商号药厂更迭。
在清代曾与广州陈李济(1600年创建)、北京同仁堂(1669年创建)、杭州胡庆余堂(1874年创建)并称为“四大药店”。公司产品包括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等。
2016年—2021年,西安东盛集团是广誉远的控股股东。目前,广誉远的实际控制人是山西省国资委。
但国资入主后,广誉远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一直在进行调整,董事长职位两年时间三易其主。2021年12月,国资背景的鞠振出任广誉远董事长。2023年1月,鞠振辞职,杨波接任。当年12月,杨波因工作调整原因离职,神农集团的李晓军出任公司新的董事长。
高管人员的频繁更迭可能引发整个管理架构的动荡,这种动荡会波及公司的日常运作及决策制定的效率。董事长的频繁更换可能导致战略的不连贯性和决策的不稳定性。
中药老字号中,如今发展却有天壤之别。从最新市值规模看,广誉远仅为93亿元,而片仔癀、同仁堂分别高达1321亿元、548亿元。同属百年老字号的广誉远,能否在国资的带领下重新焕发生机?这一切都有待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