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再迎技术突破!多个概念股飘红,久盛电气领涨

摘要:核聚变是指两个或多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或多个较重的原子核和其他粒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1月7日,A股可控核聚变概念异动拉升,板块下多只概念股上涨。其中,久盛电气20CM涨停、常辅股份上涨16.59%,永鼎股份、东方钽业、应流股份、弘讯科技、东方精工等个股实现10CM涨停。

消息面上,OpenAI CEO Sam Altman透露,核聚变技术将“很快”取得突破,他预计其投资的公司Helion将“很快”演示净能量增益核聚变。



什么是可控核聚变?

核聚变是指两个或多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或多个较重的原子核和其他粒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在可控核聚变中,通常利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作为燃料,通过加热和约束这些燃料,使其达到聚变所需的条件,从而引发聚变反应。

可控核聚变具有诸多优势,使其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方向。其中,核聚变的燃料主要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这些燃料可以在海水中大量提取,因此燃料来源几乎无穷无尽。

在环保方面,核聚变过程不产生温室气体,且相比核裂变,其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更少,半衰期也更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在能量产生方面,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密度非常高,这意味着相对较小的燃料量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在安全性方面,核聚变反应堆在发生故障时,其反应会自动停止,不会像核裂变反应堆那样有失控的风险。

目前,可控核聚变被广泛应用在电力供应、钢铁生产、化工生产以及环保等领域。例如,可控核聚变电站可以为偏远地区和海岛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核聚变技术还可以满足钢铁生产和化工生产中的高温高压需求;在环保领域,可控核聚变技术还可以用于碳捕集利用和垃圾处理等方面。

技术突飞猛进

中国的可控核聚变技术起步比较晚,但得益于高效的研发模式,相关技术进步很大。

在全球核聚变研究诞生之时,中国科学家就开始关注这一领域。1955年,钱三强和李正武等科学家便提议开展中国的“可控热核反应”研究。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自主探索核聚变技术。1965年,中国建立了当时国内最大的聚变研究基地——西南物理研究所(现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1978年,中国制定了“引导-控制”计划,标志着中国核聚变研究的起步。

1984年,中国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北京大学的“北京环流器Ⅰ号”(HL-1)建成并投入研究工作,这也是中国核聚变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90年代,中国建设了一系列先进的核聚变实验装置。

2002年,中国建成第一个具有偏滤器位形的托卡马克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核聚变研究步入了新阶段。

2006年,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发的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成功实现首次放电,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的托卡马克装置。

2020年建成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

2023年建成的中国联合球形托卡马克2号新概念磁约束核聚变探索装置(SUNIST-2)。

2023年12月,“中国环流三号”试验性聚变反应堆宣布面向全球开放,该反应堆实现了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的高约束模式运行。

2023年12月29日,由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正式宣布成立,旨在推动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上市公司争相布局

可控核聚变技术不断发展,被称为未来会有10倍,甚至100倍成长潜力的行业。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布局。

其中,久盛电气主要从事防火类特种电缆以及电力电缆等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主要产品为电气装备用电缆、电力电缆、加热电缆。2023年11月22日,久盛电气在互动易回复:公司有产品应用到核电领域。公司与有关科研所有合作,有少量产品被应用。



应流股份曾于2024年与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及自然人姚达毛、戚强、刘松林签署了《关于成立安徽聚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协议》,计划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从事聚变堆材料及部件、核探测仪器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本次对外投资成立安徽聚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目的在干快速启动核聚变装置高热负荷部件制造技术及屏蔽材料技术成果转化,配合国家能源装备领域重大战略。



永鼎股份也曾互动易回复:公司的高温超导已在金属加热、超导风机、可控核聚变堆、磁悬浮、超导电缆等新材料应用领域具备应用基础。公司以业内独有的磁通钉扎技术,研制应用于高强磁场工况下的高载流超导带材,推进了在超导感应加热和可控核聚变堆的应用。使用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超导金属感应加热设备,已实现了多台交付使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