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零售做强还只是愿望,减员降费已达成

摘要:重组逾期增长


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财说


转型非易事。


平安银行喊零售转型喊很多年了,但时至今日,该行零售转型其实还并不成功。

业绩双降

平安银行照例成为A股第一家披露完整年报的银行股,不过甫一公布,就引起不少投资者惊呼,该行2024年业绩出现双降,是约20年来的首次双降。


2024年,平安银行营业收入1466.95亿元,同比下降10.93%,该行归母净利润为445.08亿元,亦同比下降4.19%。另外该行营业收入已是两年连续下滑。


利息净收入自然是下滑的,2024年,平安银行利息净收入934.27亿元,同比下降20.8%;缩小营收下降幅度靠的是非息收入,2024年非利息净收入532.68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下降的,就不再评价了,推动非利息净收入增长的原因平安银行也说了,靠的是债券投资。


事实上,银行业都感念2024年的债券牛年。


《全球财说》注意到,该行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还比较平稳,但第四季度净利润数据对比之下少的可怜,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润都还维持在百亿以上,第四季度就掉到了50亿左右,已是腰斩。


平安银行近年来年年提及零售转型,在2024年年报中也再次提到“零售做强”。但现实却很骨感,该行零售业务并不强。


从零售业绩来看,去年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营收712.55亿元,同比下降25.9%;净利润只有2.89亿元,同比下降94.8%,降幅有些惨烈,其中从占比来看,零售金融营业收入占比降了近10个百分点,净利润从2023年的11.9%占比跌至2024年0.6%的占比,这个数据和其近年来一直高喊转型零售对比有些强烈。


从资产角度看,零售金融资产总额也较上年末下降了13.1%。进一步来看,该行个贷余额较上年末下降了10.6%。值得注意的是该行抵押类贷款占个人贷款的比例为62.8%,也就是说虽然现在能接听到很多来自银行的贷款电话,但从平安银行角度来看,个贷其实也不那么容易了,现阶段个贷也比较看中抵押类贷款。


因为个贷的下降,平安银行2024年贷款整体也是下降的,较上年末下降了1%。


前些年大刀阔斧发放信用卡,这些年也在谨慎管理,2024年该行信用卡流通户数较上年末下降12.9%。


这样的零售数据能叫“零售做强”?能否和招行对标?《全球财说》认为目前存疑。

重组逾期增长

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06%,与上年末持平。水平看起来在同行业不算差,不过从该行自身纵向对比,资产质量仍存不小的问题。


拨备覆盖率250.71%,看起来水平也不算差,但同比还是下降了26.92个百分点。


从贷款五级分类看,该行关注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均较上年末增长,意味着未来该行不良贷款和不良核销或还将增长,核销还增长话则意味着拨备的消耗。


此外,重组和逾期贷款也均增长,2024年末该行重组贷款余额376.6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6.34亿元,该行称主要是受房地产行业影响,部分涉房业务风险略有增加,该行根据监管政策导向和实质风险判断,对部分业务积极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重组支持。


逾期贷款也在增长,占比也同步增长,2024年末,该行逾期贷款余额占比1.52%,较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


不过根据当前拨备率水平,还承受得了不良损耗。


从行业不良来看,该行房地产不良率最高,2024年末房地产不良率为1.79%,较上年末增加0.93个百分点。


该行财报显示,2024年该行承担信用风险的涉房业务主要是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2452.1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01.03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766.29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的比例为2.3%,该行称全部落实有效抵押,平均抵押率44.6%,97.6%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城区及大湾区、长三角区域,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上升主要是受外部环境影响,部分房企资金面紧张导致,但该行称整体不良仍处于较低水平。


从分类不良来看,该行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不良率均上升,不过个贷不良率显然更高,2024年末该行企业贷款不良率0.7%,较上年末增0.07个百分点,个人贷款2024年末不良率为1.39%,较上年末增0.02个百分点。


或许高居不下的个贷不良率也阻碍了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步伐。


2023年,平安银行启动“史上最大”零售架构调整:撤销三大区域管理部门,整合为七大专业部门,试图通过精细化运营破局。零售业务成效尚不明显,但减员效果明显,2024年减员超2000人。


2024年员工费用也降了不少,2024年该行员工费用191.26亿元,同比下降8.5%。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AI财评
平安银行2024年业绩"双降"折射出零售转型的深层困境。表面看,非息收入增长14%部分抵消了利息净收入20.8%的跌幅,但依赖债券投资收益的模式不可持续。零售业务净利润暴跌94.8%、占比仅剩0.6%,与其"零售做强"战略形成尖锐反差,暴露出个贷收缩(降10.6%)与信用卡客户流失(降12.9%)的结构性难题。 资产质量隐忧浮现:重组贷款激增56亿,房地产不良率攀升0.93个百分点至1.79%,且关注类贷款持续增长,未来拨备消耗压力加大。虽然当前拨备率250%提供缓冲,但零售不良率1.39%高于对公贷款,制约业务扩张。 该行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减员2000人、压缩8.5%人力成本,反映从规模扩张向精细化运营的艰难转身。若不能快速提升零售资产质量与盈利效率,其与招行的差距或将进一步拉大。转型阵痛期可能延续至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