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释放 海德股份助力风险化解与产业重组

在国家持续推进风险化解与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困境资产管理行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作为深耕不良资产管理的AMC企业,海德股份(000567.SZ)凭借其产业协同优势、全周期资产管理能力及政策红利加持,正加速布局能源、上市公司重组等核心领域,成为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国家多部委密集出台政策支持风险化解与不良资产处置。2023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之后,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据行业测算,我国不良资产存量规模预计达7万亿元,如考虑陷入财务困境、经营困难、濒临破产但尚未达到不良资产标准的困境企业以及 AMC 持有的尚未处置的困境资产,预计规模可能达 10 万亿元。

政策导向与市场扩容,为海德股份的核心业务提供了广阔空间。海德股份依托强产业背景、上市平台规范运作机制、丰富项目管理经验,在资产定价、风险识别、收购重组、资产运管和处置等方面具备优势。2020-2023年,海德股份业绩连续四年增长,即使在 2024 年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公司预计仍可实现净利润2.4亿元—3.6亿元,展现出强劲业务韧性。

据了解,海德股份将业务重点专注于熟悉、擅长的能源、上市公司等领域,已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海德股份依托能源产业背景优势,在能源领域逆周期布局,重组盘活了多个困境能源类项目,形成“收购—修复—退出”的长期收益模式,打造稳定收益闭环。公司在山西、河南等地,通过债务重组、经营管理赋能等一揽子纾困措施,帮助多困境企业化解风险、提质增效,实现债权人、原股东等各方利益最大化,得到各方的支持和认可。

同时,海德股份积极为上市公司纾困,针对主营业务良好,但由于上市公司股东或上市公司债务问题、经营管理和公司治理不善、股东纠纷等原因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通过司法强执、债务重组、重整等方式取得股权或者债权,经过一揽子专业化的重组运作,帮助其化解风险,获取价值修复的收益,再促进其提质增效,获取价值提升的收益。典型案例包括持股企业海伦哲通过一揽子纾困措施,已消除退市风险,经营持续向好。截至2024年上半年,海德股份上市公司类项目余额5.50亿元,储备项目加速推进,未来有望成为业绩新增长点。

目前,海德股份成功完成了涉及产融结合、债务重组、资本运作的多个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司具备深刻理解产业、熟知企业经营、重整盘活企业的能力,在评估、盘活、经营、处置、重组、提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快速精准地对项目进行估值、设计出最优重组方案,并快速决策投资,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经营、改善管理,最后通过多个渠道完成退出并实现价值最优化。海德股份以产业的思维指导资管方案的设计,以金融的特性和优势促进企业的脱困升级,产业背景优势和资产管理业务优势互补、协同协作,形成了公司特有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大幅简化并购审核流程。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召开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提出抓好“并购六条”等政策落实落地,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海德股份快速收购不良资产,并通过“产业+金融”模式将盘活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增值退出。随着政策持续加码,海德股份将推动“不良资产收购—产业升级—资本化退出”闭环。未来,随着10万亿级困境资产市场潜力释放,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政策驱动—业务扩张—业绩增长”的正向循环,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AI财评
【专业点评】海德股份(000567.SZ)作为稀缺性AMC上市平台,其"产业+金融"双轮驱动模式在不良资产行业扩容期显现独特价值。核心看点有三:一是精准卡位10万亿困境资产蓝海,能源与上市公司重组领域已形成差异化能力,山西、河南等地项目验证商业闭环可行性;二是政策红利加速释放,2024年"并购六条"及民企纾困政策显著提升其资本运作空间,不良资产证券化退出通道有望拓宽;三是财务韧性突出,逆周期布局的能源资产提供稳定现金流,而海伦哲等上市公司纾困案例显示其价值修复能力正转化为业绩增量。需关注经济复苏节奏对资产处置效率的影响,但公司产业协同优势构筑的护城河,使其在行业集中度提升过程中占据先机。(29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