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加速布局专精特新企业,截至2025年3月24日,A股市场共有逾1,900家专精特新企业,占总数的36.3%,其中创业板近600家。而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湖南耐普泵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耐普股份”)冲击创业板过会已超两年,却在2025年3月30日因撤材料而终止上市进程。
而在耐普股份撤材料的前两天,即2025年3月28日,《金证研》在《耐普股份:员工持股平台合伙人与国企人员同名 子公司频与经销商同场竞标且中标》的研究中指出,耐普股份员工持股平台的合伙人,与具有国企背景的竞争对手的专利发明人同名。除此之外,周红自竞争对手离职当年即入职耐普股份,其配偶高逸或在总经理周红入职前先行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入股耐普股份。另一方面,耐普股份子公司多次与销售服务商兼经销商同场竞标,且子公司系中标方。
除此之外,《金证研》还曾在2023年5月5日研究的《耐普股份:独董供职私募股东的关联方 撑起千万元采购额供应商或缺乏交易能力》中指出,独立董事或同时任职于私募股东的控股股东。且与耐普股份交易的供应商,员工社保缴纳人数多年寥寥无几,合计超三千万元采购额真实性存疑。值得一提的是,耐普股份称其子公司控制的企业无实际经营,该子公司却存在一项竣工近三年的建设项目。另外,耐普股份披露其专利的专利类型、审核状态,均与“官宣”对垒,信披或存漏洞。
而面对上述问题,耐普股份撤材料或非偶然。问题尚未结束,2017年,耐普股份通过业务重组置入控股股东控制的长沙迪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沃科技”),负责经营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业务。而2019-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该业务累计为耐普股份贡献超9亿元收入,同期创收超三成。而在耐普股份置入迪沃科技的同一年,迪沃科技原少数股东参与设立竞争对手。而这背后,迪沃科技早期专利的发明人主要包括子公司原少数陈东、陈晓清,而该等专利现已全部失效终止,且迪普科技还与该竞争对手存知识产权纠纷。此外,在工业泵产能利用率下滑、部分下游行业或“遇冷”的情形下,耐普股份仍拟募资扩产。
一、置入子公司累计创收超9亿元,子公司原少数股东创立竞争对手背后现专利纠纷
拟上市企业若存在知识产权风险容易产生不利影响。而研究发现,耐普股份的负责经营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业务的子公司迪沃科技,与迪沃科技的原股东及高管曾存纠纷。且该子公司的原股东在耐普股份置入迪沃科技后,参与创立了一家竞争对手。
1.1 耐普股份通过业务重组置入迪沃科技,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业务撑起超三成收入
据2023年2月1日签署的招股书,耐普股份拟在创业板上市,选择的上市标准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修订)》第2.1.2条第(一)款“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2020-2021年及2022年1-6月,耐普股份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5,891.38万元、6,662.36万元和2,090.31万元,符合上市标准。
据2024年3月修订的创业板上市规则,第2.1.2条第(一)款修订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 万元”。
据2023年2月1日签署的招股书及2023年9月22日签署的首轮问询回复,耐普股份主要从事工业泵、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其中耐普股份的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主要包括大流量便携式排水泵组和移动应急供排水车。
2019-2022年及2023年1-6月,耐普股份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销售收入分别为1.33亿元、1.91亿元、1.88亿元、3.04亿元、0.97亿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56%、46.11%、37.09%、47.86%、42.36%。
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耐普股份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的毛利额分别为7,591.22万元、10,331.23万元、10,175.72万元、5,716.81万元,占同期毛利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0.52%、57.48%、49.16%、63.58%。
2019-2022年及2023年1-6月,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累计为耐普股份创收9.13亿元,同期为耐普股份贡献超三成主营业务收入。且2019-2021年,耐普股份近半毛利额系由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贡献。
而耐普股份主要产品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的经营主体系子公司长沙迪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沃科技”)。2012年,耐普股份控股股东长沙通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通菱”)设立迪沃科技,发展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2017年,耐普股份通过业务重组将迪沃科技纳入体系。
研究发现,迪沃科技与其原股东间或存纠纷。
1.2 迪沃科技与原股东陈晓清、陈东曾存纠纷,陈东曾要求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2015年11月30日前,迪沃科技的法人为陈晓清。
而据(2017)湘0111民初4237号及(2018)湘01民终2989号文书,2012年3月31日,陈晓清入职迪沃科技担任总经理,并持有迪沃科技股份。2015年9月30日,陈晓清将持有的迪沃科技股权转让给迪沃科技一股东。2015年10月8日,迪沃科技制定了高管层绩效考核及奖励办法。2015年10月9日,陈晓清与迪沃科技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和《绩效奖金结算协议》。同日,双方劳动合同关系解除。2016年3月,陈晓清曾就涉案款项的支付向迪沃科技发送《律师函》,但双方对应向陈晓清发放的绩效考核奖金数额未达成一致意见。
2017年1月25日,陈晓清向长沙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017年6月7日,该仲裁委作出《仲裁裁决书》,裁决迪沃科技于裁决书生效之日起五日内支付陈晓清绩效奖金22.71万元。2017年7月5日,陈晓清对该仲裁裁决书不服,故向法院起诉。2017年12月27日,法院判决迪沃科技判决生效7日内向陈晓清支付绩效奖金22.71万元。
此外,据首轮问询回复,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以前,自然人陈东为迪沃科技股东之一,曾对迪沃科技持股2%以上。2017年6月,陈东将其持有的迪沃科技全部股权转让给长沙通菱。
而据(2017)湘01民终624号文书,迪沃科技系耐普股份控股股东长沙通菱与陈东等人共同设立的公司,在耐普股份挂牌股转系统后,长沙通菱拟将迪沃科技置入耐普股份一并发展。2015年12月9日,长沙通菱与耐普股份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以2,414.25万元价格向耐普股份转让其持有的迪沃科技56.75%股权。2015年12月15日,迪沃科技召开201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对前述交易进行审议,迪沃科技其他股东无异议,但陈东表示反对并要求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2016年1月18日,陈东诉至法院。
但法院审理认为,耐普股份2015年12月26日否决了向长沙通菱收购迪沃科技56.75%股东的议案,陈东主张的股东优先购买权丧失行使的基础和对象。且陈东主张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后,一直未有效解决其他股东异议和要求,未对其他要求退股股东作出安排。由此,法院驳回陈东要求行使对迪沃科技56.75%股权优先购买权的诉讼请求。
从上述诉讼纠纷可知,陈晓清为迪沃科技原总经理兼股东,陈东为迪沃科技原股东。2015-2017年期间,陈晓清曾与迪沃科技存在劳动争议纠纷,而陈东则曾反对长沙通菱将迪沃科技控股权转让给耐普股份,要求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
1.3 陈东、陈晓清现身为湖南华汛的股东,湖南华汛系迪沃科技的竞争对手之一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湖南华汛应急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华汛”)成立于2017年10月16日。成立时,湖南华汛由陈东、缪彬彬共同持股。2018年4月11日,湖南华汛变更为由长沙正浩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正浩”)、陈东、缪彬彬共同持股。
后经过一系列股权变动,截至查询日2025年3月31日,长沙正浩、无锡百发电机集团有限公司、陈东、胡智、长沙华汛隆福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对湖南华汛持股48.15%、36.6%、11.45%、3%、0.8%。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长沙正浩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由陈晓清、徐樱分别持股85%、15%,并且由陈晓清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不难看出,湖南华汛2017年成立时由陈东控股,截至查询日2025年3月31日持股48.15%的第一大股东长沙正浩系由陈晓清控制的合伙企业。
此外,2017年12月7日以前,湖南华汛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为陈东。2017年12月7日至查询日2025年3月31日,湖南华汛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为陈晓清。
前述提到,耐普股份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的经营主体系子公司迪沃科技。
而据招股书及首轮问询回复,耐普股份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的同行业其他主要公司包括湖南华汛。
并且,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采招网汇总的招投标及中标情况进行不完全市场统计,2019年至2021年,中标金额占比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福建侨龙应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侨龙应急”)(20.48%)、迪沃科技(18.91%)、湖南华汛(9.13%),其中侨龙应急产品为液压驱动、迪沃科技和湖南华汛为永磁电驱。
也就是说,湖南华汛系迪沃科技的竞争对手之一。
研究发现,迪沃科技截至2015年末以前申请的专利,主要由陈东或陈晓清参与发明。
1.4 迪沃科技截至2015年末申请的专利发明人主要包括陈东或陈晓清,前述专利现已全部失效终止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截至2015年末,迪沃科技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19项。其中,由陈晓清参与发明的专利共13项,由陈东参与发明的专利共6项。
与此同时,截至查询日2025年3月31日,迪沃科技截至2015年末所申请的19项专利中,因未缴年费终止失效的专利15项,无效宣告失效的专利3项,驳回失效的专利1项。
经测算,迪沃科技截至2015年末所申请的19项专利中,因未缴年费而终止失效的专利占比超七成。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背景下,在首轮问询回复中,耐普股份表示建立了完善的创新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及保密管理体系。
进一步研究发现,湖南华汛与迪沃科技的产品性能指标中多项存在重叠。
1.5 迪沃科技产品多项性能指标与湖南华汛重合,2023年被湖南华汛起诉专利侵权
据首轮问询回复,耐普股份在披露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与同行业其他主要公司的性能指标对比时,列示了11项指标。而迪沃科技与湖南华汛存在7项性能指标重合,包括技术路线、排水泵离车作业半径、可连续运行时长、故障率及维护、安全性、过污能力、功能扩展性。
在首轮问询回复,交易所曾要求耐普股份结合同行业竞争对手专利取得情况,说明耐普股份是否存在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专利等侵权情形或风险。而耐普股份则表示,耐普股份不存在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专利等侵权情形或风险。
据签署日期为2023年9月22日的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关于耐普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补充法律意见书,2023年3月,迪沃科技收到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的“(2023)湘01知民初81号”案件的应诉通知书等相关材料,主要内容为湖南华汛诉迪沃科技侵害实用新型专利,具体的诉讼请求包括请求法院判令迪沃科技立即停止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侵害湖南华汛201820302512.7号专利权的侵权行为。截至2023年9月22日,上述案件已中止审理,迪沃科技申请宣告上述专利无效,并已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无效宣告请求受理通知书》,案件正在审理当中。
据知识产权局数据,截至查询日2025年3月31日,湖南华汛的201820302512.7号专利权的法律状态为专利权有效,案件状态为合议组审查。2023年11月16日,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曾发布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第564955号),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无效宣告请求人迪沃科技就湖南华汛的201820302512.7号专利权所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进行了审查,决定维持该专利权有效。
换言之,2017年,耐普股份通过业务重组将迪沃科技纳入体系,迪沃科技系耐普股份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的经营主体。2019-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移动应急供排水装备合计为耐普股份贡献超9亿元收入,且同期贡献超三成收入。回溯迪沃科技的历史沿革,其早年曾由陈东、陈晓清等股东持股。而陈晓清曾与迪沃科技存在劳动争议纠纷,而陈东则曾反对长沙通菱将迪沃科技控股权转让给耐普股份,要求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
上述关系背后,迪沃科技早期专利的发明人主要包括陈东或陈晓清,而该等专利现已全部失效终止。而湖南华汛现为迪沃科技竞争对手,多项性能指标与迪沃科技一致,并曾在2023年起诉迪沃科技专利侵权。
而耐普股份的“问题”不止于此。
二、产销量“双降”产能利用率下滑,下游行业或遇冷反募资超2亿元扩产
募投项目应具备合理性、必要性。研究发现,耐普股份拟募资扩产工业泵产品,而耐普股份工业泵产品产能利用率呈下滑趋势,且工业泵对应部分下游行业的固定投资现负增长。
2.1 工业泵产品的产销量及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2022年产能利用率不足七成
据2023年2月1日签署的招股书及签署日为2023年9月22日的首轮问询回复,2019-2022年及2023年1-6月,耐普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6亿元、4.2亿元、5.15亿元、6.42亿元、2.3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64亿元、0.71亿元、1.14亿元、0.33亿元。
2020-2022年,耐普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6.79%、22.64%、24.59%,净利润分别增长42.59%、11.3%、59.86%。
此外,耐普股份主要从事工业泵、移动排水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2019-2022年及2023年1-6月,工业泵收入分别为1.93亿元、1.99亿元、2.83亿元、2.93亿元、1.13亿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57%、47.88%、55.75%、46.04%、49.41%。
不难看出,2019-2022年及2023年1-6月,工业泵产品为耐普股份贡献逾四成的主营业务收入。
据2023年2月1日签署的招股书及签署日为2023年9月22日的首轮问询回复,耐普股份工业泵产品定制化程度较高,产品种类和型号众多,不同型号的产品结构及尺寸差异较大,简单地以产品数量计算的产能利用率并不能反映耐普股份的实际情况。故耐普股份对产能和产量均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标准产品进行测算,通过折算产量/标准产能的方式计算产能利用率。
而2019-2022年及2023年1-6月,耐普股份工业泵产品标准产能分别为2,150台、2,200台、2,350台、2,000台、1,000台,折算产量分别为1,979台、2,129台、2,062台、1,380台、687台。同期,耐普股份工业泵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2.05%、96.77%、87.74%、69%、69.7%。
由此可见,2020-2022年,耐普股份工业泵产品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并且截至2022年,耐普股份工业泵产品产能利用率已降至不足七成。
与此同时,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耐普股份工业泵的销量分别为1,131台、1,086台、1,031台、407台。
即产能利用率下滑的同时,耐普股份工业泵产品的销量亦下滑。
2.2 未披露募投项目具体新增产能被问询后补充,表示此次拟募资扩充工业泵产能
据2022年6月23日签署的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2022年6月23日签署的招股书”)及2023年2月1日签署的招股书,耐普股份工业泵产品主要包括立式斜流/长轴泵、消防泵组、中开泵和其他泵。其中,中开泵及其他泵包括潜液式永磁低温泵、永磁潜污(水)泵。而此次上市,耐普股份拟投入2.58亿元用于“立式长轴泵和新型永磁泵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需要指出的是,在2022年6月23日签署的招股书中,耐普股份披露“立式长轴泵和新型永磁泵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项目概况时,仅提及扩大长轴泵和永磁泵系列产品产能,并未提及具体新增产能情况。
而据签署日为2023年9月22日的首轮问询回复及2023年2月1日签署的招股书,对于前述情形,交易所要求耐普股份补充披露募投项目建成后的新增产能情况。对此,耐普股份披露该项目全部投产后,耐普股份将新增立式长轴泵产能430台/年、永磁泵产能700台/年。
与此同时,耐普股份表示已在招股说明书中“第七节募集资金运用与未来发展规划”之“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具体情况”之“(一)立式长轴泵和新型永磁泵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之“1、项目概况”补充披露包括项目全部投产后立式长轴泵新增产能430台/年、永磁泵新增产能700台/年等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耐普股份工业泵的市场占有率或常年不足1%。
2.3 耐普股份工业泵市场占有率不足1%,且多年落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
据签署日为2023年9月22日的首轮问询回复,根据中经视野数据,2019-2021年,国内工业泵市场规模分别为1,047亿元、1,108亿元、1,176亿元。同期,耐普股份工业泵产品业务收入分别为19,319.41万元、19,875.22万元和28,301.27万元。根据收入规模占比测算,耐普股份工业泵总体市场占有率分别为0.18%、0.18%和0.24%。
而耐普股份的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中,2019-2021年,南方中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泵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33%、2.53%、3.05%;利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泵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0.54%、0.42%、0.55%;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泵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0.26%、0.28%、0.35%。
即2019-2021年,耐普股份工业泵市场占有率不足1%,并且落后于同行。
2.4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工业泵对应的部分下游行业固定投资已持续两年“负增长”
上述提及,耐普股份工业泵产品主要包括立式斜流/长轴泵、消防泵组、中开泵和其他泵。其中,中开泵及其他泵包括潜液式永磁低温泵、永磁潜污(水)泵。
据签署日为2023年9月22日的首轮问询回复,耐普股份工业泵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石化、钢铁、电力、LNG和海洋平台等。
然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2023年,国内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分别同比增长10.1%、12.4%、9.4%、8%、-10.7%、-18.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分别同比增长13.8%、26%、26.5%、14.6%、-0.1%、0.2%。
也就是说,2022-2023年,国内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连续两年增速告负。同期,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连续两年增长率不足1%。
简言之,此次上市,耐普科技拟投入超2亿元用于扩充工业泵产品的产能。然而,报告期内,耐普股份的工业泵产能利用率及产销量均下滑,且部分下游行业的固定投资已持续两年“负增长”。在此背景下,耐普股份此番上市新增产能能否消化,或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