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4月14日讯(记者 祁和忠 敖玉连)贸易战惊心动魄,股市剧烈震荡。在A股市场大幅向下调整的关键时刻,兴证全球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鹏扬基金等率先自购,显示出超常的专业判断能力,以及令人赞赏的责任担当。
在率先拿出真金白银,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的公司中,鹏扬基金格外引人注目。鹏扬不属于头部公司,是近几年崛起的行业新秀。
4月8日,鹏扬基金公告,公司斥资3000万元,自购旗下主动型偏股基金,其中1500万元已经于当天完成申购,分别申购了鹏扬成长领航、鹏扬数字经济先锋、鹏扬产业智选一年持有等三只基金,每只500万元。剩余1500万也在4月9日完成了申购,买的也是上述三只偏股型基金。
鹏扬成长领航的投资组合以大盘成长股为主,包括A股和港股中的消费股、互联网等核心资产,而鹏扬数字经济先锋混合、鹏扬产业智选,更偏重科技和先进制造,波动幅度相对更大。鹏扬基金选择自购这三只基金,也显示出该公司对于未来市场可能偏向成长风格和科技主题的判断。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16年,鹏扬从私募转为一家个人系公募,总经理杨爱斌是公司的控股股东。他是一位债券投资圈的大佬,是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第一代从业人员。
转公后鹏扬一路逆袭,管理的公募债券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位列行业前1/4。
尤其是公司2023年中发行的30年期国债ETF,债牛行情吸金效应明显,现规模已达157亿元,被称为业内ETF差异化布局的范本。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自购,也是鹏扬实现“权益突围”的一次冲锋。毕竟,鹏扬的股票投研团队正面临较大挑战。
个人系公募发展前期向来和创始人能力圈高度绑定,鹏扬基金也是如此,擅长做债,权益投资较弱。
尽管公司试图通过引入外部资深人士来快速提升权益投资能力,但效果并不理想。如邓彬彬、朱国庆等基金经理的加入,并未带来预期的业绩提升。邓彬彬管理的鹏扬先进制造大幅跑输业绩比较基准,已于2024年底黯然离职。
公司副总经理兼股票首席投资官朱国庆的业绩也不尽人意,他管理的4只基金的任职收益率全部为负。这反映出鹏扬基金在股票投研团队的整合与协同方面存在问题,未能形成有效的投研体系和投资策略,导致投研能力难以支撑权益产品的发展。
最近两年,鹏扬基金经理的更替比较频繁,这不仅影响了投研团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使得权益产品的投资策略和风格难以保持一致。
四年前,杨爱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鹏扬要撕掉债券投资标签,最终目标是做一家多元化的基金公司,原因之一在于长期看来,权益投资机会远远好于债券。
本次市场大跌之时,鹏扬自购权益类基金,不仅给公司疲软的权益团队注入信心,还释放信号股票市场存在更优的投资机会,而本次深幅回调则是一次良好的抄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