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两家公司冲刺北交所 觅睿科技实控人开启造富征程

IPO观察.png

《投资者网》张伟

近期,网络摄像机生产商杭州觅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觅睿科技”或“公司”)披露了在北交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的审核问询函。2024年底,觅睿科技才提交招股书,其IPO进展可谓神速。

目前,A股已有萤石网络、奥尼电子、安联锐视等视频监控类上市公司。若以2023年的营收、净利润计,觅睿科技与已上市同行的差距较大。觅睿科技能否借助上市进行追赶,还有待观察。

实控人两家公司冲刺北交所

说起来,觅睿科技选择到北交所上市,似乎也是不得已,因为其最早计划是到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10月,觅睿科技与国信证券签订了辅导协议,IPO目的地为创业板。2023年11月,浙江证监局受理了觅睿科技的辅导备案申请材料。

但2024年1月,觅睿科技却在公告中主动承认“不符合到创业板上市的财务条件”,原因是公司2021年、2022年业绩增长不达标。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觅睿科技的营收分别为5.51亿元、5.49亿元、6.73亿元,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约10.5%,达不到创业板最低20%的要求。

这种情况下,觅睿科技宣布“改道”北交所。不过觅睿科技的操作也算是“轻车熟路”。觅睿科技实控人袁海忠的另一家公司——博菱电器同样正谋求到北交所上市。该公司的上市路径也是从深交所“转道”北交所。

据深交所官网信息,博菱电器于2021年4月申请IPO,2022年11月过会,但过会18个月后仍未注册成功。最终2023年2月,博菱电器主动终止了IPO。

有分析认为,博菱电器“倒在”IPO注册关的原因是:过会后业绩疲软和袁海忠被监管口头警示。不过,博菱电器没有放弃上市。

2024年3月,博菱电器在宁波证监局办理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目的地为北交所,辅导机构为国投证券,目前仍处于上市辅导阶段。截至今年3月,北交所官网仍无与博菱电器相关的公示信息。袁海忠旗下两家同时冲刺北交所,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各种复杂关联关系被问询

股权信息显示,本次IPO前袁海忠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合计控制觅睿科技98%的股份,一家独大的特征十分明显。与此同时,袁海忠及其家族合计持有博菱电器超过86%的股份,股权高度集中。

据招股书介绍,觅睿科技的产品为智能网络摄像机及物联网视频产品,包括通用型网络摄像机、低功耗网络摄像机、复合型物联网视频产品3类产品的营收占比最高时(2021年)达98%,2024年上半年也有91%。

博菱电器则专注于厨房小家电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通过为国外小家电品牌代工获得收入,其ODM(原始设计制造)及OEM(原始设备制造)的营收占比合计超过90%,其余来自面向国内市场的自主品牌。

看起来,觅睿科技与博菱电器似乎没有交集,但实际上两家公司却有一定的关联性。北交所在审核问询中提到,觅睿科技与博菱电器存在客户、供应商重叠的情形。

更重要的是,在监管看来,博菱电器IPO期间的不规范操作,也可能“传染”给觅睿科技。北交所要求觅睿科技“结合博菱电器前次申报发行上市的撤回情况,说明公司前期是否存在违规事项及整改情况”。

另据博凌电器给深交所的第二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文件披露,觅睿科技与博菱电器之间还存在少量销售行为。2020年觅睿科技向博菱电器的销售额为0.11万元,2021年为434.51万元。博凌电器表示,觅睿科技主要向其销售智能网络摄像机产品或样机,销售额较小,不存在大额资金往来情况。

除了觅睿科技与博菱电器“互通有无”外,觅睿科技与前员工的深度合作,也被监管重点关注。

招股书显示,觅睿科技的产品生产包括PCBA贴片和产品组装测试两个主要工序,除少量成品及样品采取自主生产外,其他产品的生产制造均交由外协供应商完成。

觅睿科技的外协供应商中,杭州华宇智迅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宇智迅")尤其引人注意,这是因为:华宇智迅是由觅睿科技的离职员工郁华炜及其父亲郁焕根成立的。

工商信息显示。华宇智迅成立于2015年,只有两个高管,分别为郁焕根、郁华炜。而郁华炜还通过员工持股平台(睿觅投资)持有觅睿科技的股份。

此外,华宇智迅是杭州华宇健身器材有限公司(下称“华宇健身”)的全资子公司,华宇健身只有2个股东,郁焕根持股70%、郁华炜持股30%。IPO期间,觅睿科技向华宇健身租赁了9处厂房用于生产,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觅睿科技向华宇健身合计支付租金888.55万元。

简单来说,郁焕根、郁华炜成立的华宇健身向觅睿科技出租厂房,华宇健身的全资子公司——华宇智迅为觅睿科技提供外协加工服务,同时郁华炜还持有觅睿科技一部分股份。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觅睿科技向华宇智迅的采购金额分别为1852万元、1619万元、1890万元。2024年上半年也有704万元。

觅睿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与华宇智迅、华宇健身的关联交易价格均参考市场价格水平或进行了评估,价格公允,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通过上述信息可以看到,觅睿科技的生产委托给外协供应商,厂房则靠租赁,是一家轻资产公司。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觅睿科技的净资产为2.19亿元。

本次IPO觅睿科技拟募资3.95亿元。也就是说,通过向资本市场拿钱,觅睿科技就能“再造”1.8个觅睿科技。

募资明细显示,3.95亿元中,除75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外,另外3.2亿元用于总部基地及品牌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觅睿科技能否通过IPO融资增厚其固定资产,投资者可保持关注。(思维财经出品)■


AI财评
**财经视角点评:觅睿科技IPO的隐忧与挑战** 觅睿科技冲刺北交所的进程虽快,但背后问题不容忽视。首先,公司因业绩增长不达标从创业板“转道”北交所,2021-202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仅10.5%,远逊于同行(如萤石网络同期增速超30%),成长性存疑。其次,实控人袁海忠旗下另一家公司博菱电器曾因业绩疲软和监管问题折戟IPO,关联交易与客户重叠可能引发监管对独立性及合规性的追问。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高度依赖外协生产(占比超90%)和关联方租赁,核心环节掌控力薄弱,且与离职员工控股的华宇智迅存在大额交易,尽管声称“价格公允”,但利益输送风险难消。轻资产模式下,3.95亿元募资中仅19%用于补流,其余投向品牌与研发,能否转化为竞争力尚待验证。 若成功上市,觅睿科技需直面与头部企业的差距,并解决关联交易、生产外包等治理短板,否则恐难逃“上市即巅峰”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