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药集团再现资产腾挪,为新诺威注入的“创新药”质感几何?

摘要:从石药集团注入创新药资产以来,新诺威股价3个月内累计涨超180%,是当之无愧的大牛股。但近日公司股价却走起了下坡路,出现了20cm跌停。同时,市场上出现了石药集团资产腾挪“换汤不换药”的声音,被注入创新药资产的新诺威,是否能守住飙升的股价?

文 / 环球老虎财经app 张洁

责任编辑 / 盛佳荦

从石药集团注入创新药资产以来,新诺威股价3个月内累计涨超180%,是当之无愧的大牛股。但近日公司股价却走起了下坡路,出现了20cm跌停。同时,市场上出现了石药集团资产腾挪“换汤不换药”的声音,被注入创新药资产的新诺威,是否能守住飙升的股价?

股价闪崩给新诺威“泼了一盆冷水”。

12月8日,新诺威盘中跌超8%,随后有所回升,截至收盘,跌0.21%,报38.04元/股,目前市值445.4亿元。而前一日,新诺威出现了罕见的闪崩20cm跌停。

在此次跌停前,新诺威是“炙手可热”的大牛股。自9月12日,新诺威公告对巨石生物增资控股,并切入创新药赛道之后,公司的股价就如同乘了火箭,一路攀升,即使将连续两日的股价下跌计算在内,9月12日至今,新诺威股价累计涨幅仍然达到了183.7%。

11月20日,新诺威还公告宣布,公司中文全称将从石药集团新诺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石药创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虽然根据二级市场的表现,新诺威注入创新药资产被一致看好,市场上依然有不同的声音认为,新诺威的这一系列操作,实际上只是石药集团“左手倒右手”的资产腾挪。从本质上看,集团业务并没有突破性的进步。

浦银安盛的“埋伏”

新诺威股价出现了转折。

12月7日,在A股创新药概念股集体下挫的情况下,新诺威也出现了股价下跌,尾盘闪崩触及20cm跌停。当日全天成交额达22.74亿元,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深股通买入8686.61万元并卖出9669.67万元,四机构席位合计净卖出1.88亿元。

似乎是这次闪崩终于让新诺威股价“降温”。12月8日,新诺威盘中一度跌超8%,但随后有所回升,截至收盘跌0.21%,报38.04元/股,目前市值445.4亿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诺威此前股价“势不可挡”的涨势。自9月12日公告计划对巨石生物增资控股以来,新诺威就开启了上涨行情,即使将连续两日的股价下跌计算在内,新诺威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股价累计涨幅仍然达到了183.7%。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波上升通道中,新诺威并未出现过涨停,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靠着不断小基数的连涨,达到了如今的高度。

对于12月7日的新诺威的罕见跌停,有传言认为或许与因恒润股份董事长涉内幕交易被拘,以及“浦银安盛公司基金经理被带走”的传言有关。不过,随后浦银安盛辟谣公司所有基金经理均正常办公,该传言不实。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共有10家基金公司旗下18只基金重仓股中出现了新诺威,持股总数量为2202.63万股。

值得一提的是,从基金公司数量来看,持有最多的就是浦银安盛基金公司,旗下共有4只基金持有新诺威。

其中,浦银安盛红利精选、浦银安盛增长动力和浦银安盛消费升级,持有数量分别为339.55万股、230.64万股、179.88万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依次为4.99%、6.99%、4.88%。此外,浦银安盛医疗健康基金也同样持有新诺威。

其中,浦银安盛红利精选2023年三季报显示,新诺威为其第六大的重仓股,从进入的时点来看,截至2023年度6月底,浦银安盛红利基金共持有85只股票,其中的新诺威为公司的第二十三大重仓股,持股数量为171.56万股,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为的1.48%,三季度浦银安盛红利精选大手笔加仓至339.55万股。

注入创新药资产

新诺威如此“疯狂”的涨幅究竟是靠什么力量“推”出来的?

据了解,新诺威是石药集团的控股子公司,由石药控股和石药进出口于2006年4月共同出资设立,2019年,石药集团将其拆分上市。截至9月末,石药集团通过恩必普药业和欧意药业合计持有新诺威74.17%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新诺威当前可以说是创新药界的“新贵”,但实际上新诺威原本并不涉及创新药业务。其主营业务为大健康领域功能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功能性原料及保健食品类产品,其中功能性原料主要为咖啡因、阿卡波糖、无水葡萄糖,保健食品主要系果维康维生素 C 含片、B 族维生素含片。

9月12日,新诺威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对石药集团旗下另一子公司巨石生物实施现金增资,以取得巨石生物51%的股权,实现对巨石生物的控股。增资总金额为18.71亿元,其中10.41亿元计入注册资本,8.30亿元计入资本公积。

资料显示,巨石生物是一家以自主研发能力为核心驱动力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专注于抗体类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以及mRNA 疫苗等生物制药前沿领域。治疗领域包括乳腺癌、宫颈癌、胃癌、银屑病等。

增资完成后,巨石生物将成为新诺威控股子公司,因此新诺威才得以摇身一变,从功能性食品企业成为创新药企业,股价也随之进入上行通道。

事实上,此次对巨石生物的增资控股,并不是石药集团第一次对新诺威注入资产,去年四季度,新诺威还从石药集团手中以8亿元作价购买了石药圣雪100%的股权,石药圣雪与彼时的新诺威同属大健康领域。

在股价近三个月持续上涨期间,新诺威也“动作”频频。

9月22日,新诺威还公布了上限5.22亿元的股份回购计划。10月25日,则是公告将回购价格上限有21.09元调整至26.11元。

11月20日,为了进一步突出创新药方向,新诺威还公告更名以优化企业品牌形象。公司中文全称将从石药集团新诺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石药创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但证券简称尚未进行变更。

值得一提的是,新诺威还有5600万股限售股份刚好在9月11日上市流通,正好是新诺威发布对巨石生物增资计划的前一日。该部分定增股份的发行价为15.88元/股,与12月8日的最新收盘价38.40元/股进行比较,这部分股份价值已上涨约140%。目前该部分股份是否出售并无公开信息披露。

炒概念or新增长?

不过,虽然新诺威的股价涨势惊人,但对于新诺威切入创新药赛道的一系列操作,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新诺威增资巨石生物也好,新诺威改名石药创新也好,到头来只是石药集团“左手倒右手”的资产腾挪游戏,从本质上看,集团业务并没有突破性的进步。

拿巨石生物来说,截至9月12日,巨石生物在研项目20余个,其中mRNA疫苗产品1款已经在中国纳入紧急使用,还有8款产品在国内开展不同阶段临床试验或正在申报上市,其中处于申报上市阶段的产品2款,处于临床II/III期阶段的产品3款,处于临床I期阶段的产品3款。

但巨石生物虽然在研管线颇多且亮眼,大部分尚处早期研发阶段,旗下只有国产首款mRNA新冠疫苗在中国被纳入紧急使用,但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创收,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从巨石生物业绩来看,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7个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0元、2.12亿元、3470.01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92亿元、-4.38亿元、-3.35亿元。截至2023年7月末,巨石生物资产总额20.57亿元,负债总额13.69亿元,净资产6.89亿元。

新诺威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9.02亿元,同比增长0.46%;净利润为5.83亿元,同比增长12.74%。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1.59亿元。

对于手握多条进入关键临床阶段在研管线的创新药企而言,拥有稳定充足的现金流才能够为研发提供充足保障。业内人士表示,石药集团将亏损的巨石生物打包进盈利的A股上市公司新诺威也是为了弥补企业在研发方面产生的现金流亏空。

对石药集团来说,相比起单独分拆上市,通过资产置入的方式向新诺威注入创新药资产更加稳妥高效,标的资产估值也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同时,母公司石药集团的处境也并不乐观,公司股价虽在近日有所反弹,仍处于历史低位,截至12月8日收盘报6.63元/股,年内累计跌幅达19.15%。

从此次资产腾挪的结果来看,新诺威、巨石生物石药集团似乎实现了三方共赢。不过,加码创新药或许可以让新诺威在短时间内尝到股价暴涨的甜头,但要想实现稳定的发展,还需要有成果支撑。

注:本文转载自环球老虎财经app,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