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严监管态势下,支付机构仍需加强合规管理
文 / 中科财经 龙敏
严监管态势下,支付机构仍需加强合规管理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最新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上海汇付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付支付”)因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九项违法行为,被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约91.50万元,罚款3172.37万元。同时,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共处罚款21.5万元。
从罚没金额看,这是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对支付机构开出的第四大罚单,此外,今年年初,汇付支付官网公布的客户投诉数量信息显示, 2022年共有13643件服务类客户投诉事件,在支付机构中亦排名前三。
而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提出要严把支付机构准入关,防范业务异化、资金挪用、数据泄露等风险,严防利用支付平台从事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行业良性竞争和规范健康发展。
因九项违规行为被罚
行政处罚详情显示,汇付支付违法行为主要包括违反机构管理规定、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违反金融营销宣传管理规定,因此共计罚没3263.87万元。
同时,时任汇付支付聚合支付业务负责人钟某波,对违反机构管理规定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时任汇付支付总裁穆某洁,对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多项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罚款11.5万元。
企查查显示,汇付支付由汇付天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付天下”)全资控股。而汇付天下执行董事兼总裁即穆海洁,且持有汇付天下10%的股份。此外,穆海洁目前仍担任汇付支付总经理、董事,任职初始时间为2017年2月。
汇付天下成立于2006年6月,2011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业务许可证》,是首批获颁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支付公司。2018年3页,汇付天下曾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并于同年6月正式挂牌,成为“第三方支付第一股”。2020年12月,汇付天下宣布私有化,并从港交所退市。
针对被处罚一事,汇付支付向多家媒体回应称,罚单起源于2020年9月至11月,中国人民银行对汇付支付结算执行情况、反洗钱义务履行情况、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开展了综合执法检查,于2022年5月下发《中国人民银行执法检查意见书》,对汇付在上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汇付支付于2022年5月完成了整改工作,公司将持续进行技术投入,提升系统鉴别能力,强化风险研判机制,长效提升合规治理水平。
然而,这并非汇付支付首次收到大额罚单,2021年末,汇付支付曾收到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开出的447万元罚单,处罚事由包括违反规定将外汇汇入境内、未按规定在合作银行开立备付金账户、未按规定采集和报告相关信息资料、未按规定进行国际收支申报、阻碍外汇管理机关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或者调查。
值得关注的是,因违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曾停止汇付支付在贵州省、湖南省、陕西省、河南省、浙江省、重庆市等15省市(自治区)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
支付领域迎严监管
从罚没金额看,汇付支付是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对支付机构开出的第四大罚单,仅次于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支付宝”)的30亿元罚单、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付通”)的29亿元罚单、以及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的8090万元罚单。即使是与过去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到的罚单相比,超3200万元的罚单也算比较少见。
除此之外,今年10月份,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曾联合发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其中,在支付领域,中国人民银行通报了一起支付机构存在未按要求使用格式条款的情形,个别格式条款存在减轻、免除自身责任或排除、限制金融消费者权利的不公平、不合理内容的违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年初,汇付支付官网公布的客户投诉数量信息显示,其于2022年共有13643件服务类客户投诉事件,在支付机构中排名也仅次于财付通、支付宝两大公司。在涉及风险事件的信息披露公告中,汇付支付2022年的资金损失类风险事件共有132件,赔付率为50.19%,而这在支付机构中也属于涉及风险事件数量较多的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超过2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被罚,罚单数量近30张,合计罚没金额超6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今年罚单数量减少,但被罚金额大幅提升,违规事由主要集中在在商户管理、清算管理以及备付金管理等方面。
第三方支付机构频收罚单的背后,是监管对支付行业的高压态势。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其中指出,要引导支付机构牢固树立“支付为民”理念,坚守小额、便民宗旨,专注主业、提升服务,更好满足用户支付结算需求。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近年来,非银机构支付业务发展迅速,在便利活跃市场交易,繁荣经济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在运行中也出现一些不规范行为。此次条例出台,意在补齐监管制度短板,规范支付机构行为,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对于受到挤压的中小支付机构,可以加强合规管理,严格审核商户的合规性和资质,确保商户的合法经营和风险可控;加强清算管理和结算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准确结算,遵守央行的相关规定;中小支付机构可加强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支付行业中寻找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
艾瑞咨询近期公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亦提到,中国第三方产业支付交易规模在近五年内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产业支付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对行业客户的业务理解能力,而行业客户自身的经营策略、其所在的经营环境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中,这就需要支付机构能够及时了解产业客户的需求、并对此进行敏捷的反应,真正意义上实现与行业客户的共同成长。完善的行业客户关怀体系可以迅速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化,而高效运转的敏捷组织可以更精准快速地实现新产品、新功能的落地与改善。
记者就罚单问题、投诉量、未来发展等问题致函汇付支付,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