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247.3万元罚单,系统“崩溃”上热搜,建设银行年末琐事多

摘要:临近年末,银行系统却相继“罢工”,12月17日部分用户反馈表示工行APP转账功能用不了。

临近年末,银行系统却相继“罢工”,12月17日部分用户反馈表示工行APP转账功能用不了。紧接着,12月18日,“建行”突然登上微博热搜榜单,并一路上升至最高第4位,在榜时长高达5小时。话题里不少用户都表示因为建行系统“崩了”,在线下网点无法办理相关业务,有的甚至“干坐一个小时系统没进去”。

有记者前往广州的一处建行网点探访,该网点的大厅工作人员表示,部分业务办理因系统原因受到影响,人工柜台暂时无法办理取现业务,自助机器暂时无法办理开户业务,有不少等待的客户都被劝离。

下午1点左右,建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系统恢复正常,线下可以正常办理业务。随后,建行客服对外回应称上午10点前陆续接到各地客户反馈称无法办理业务,随即对网络进行了升级维护,并表示无法办理业务的原因是通讯中断,而不是系统故障。

故障虽然解决,但近年来建设银行在金融科技上投入颇多,却在最基础的系统运行上出意外,难免会让人对建行金融科技的实际应用效果产生些许质疑。

金融科技投入233亿,APP却频遭吐槽

今年3月,建设银行的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副行长王兵表示建设银行正致力于打造“最懂科技的金融集团”。在年报中,建设银行将金融科技与住房租赁、普惠金融并称为“三大战略”。

事实上,从金融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来看,近三年建设银行在金融科技投入领域的增幅,整体小于其他五家国有行,2022年,建行的金融科技投入还是六大行中唯一一家负增长的,同比下滑1.21%。

尽管如此,去年建设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仍然高达232.9亿元,占总营收的2.83%,投入金额仅次于工商银行。此外,截至2022年末,建设银行的金融科技人员有15811人,相比2021年末增加了690人,不管是人才投入还是资金投入在行业内都属于较高水平。今年,建设银行发布“建行云”平台,利用数字平台提高服务水平。

但在纵深发展金融科技的同时,建设银的金融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安全性、可用性上却有待提升。系统运行方面,此次的系统崩溃风波,并不是建设银行第一次因系统崩溃进入舆论中心,去年11月和今年8月,建行先后两次因为客户反映 “APP转账交易失败”“建行卡无法成功交易”,相继被顶上热搜榜单的前排。

另一边,作为建设银行金融科技前端主要输出产品的建行手机银行APP,多年来也频繁遭到用户吐槽。

截至2022年末,建设银行的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数已有4.4亿,与庞大用户规模相伴而生的还有不绝于耳的“难用”“鸡肋”等吐槽。早在2019年,凤凰网财经便总结了建行APP的五大槽点:APP太多功能混淆、没有忘记密码选项导致只能去营业厅操作、占内存太大、获取授权码需用户自费发短信、在线人工客服难找。如今4年过去,在小红书、微博、知乎等平台,依然有许多类似的吐槽,甚至有用户表示“毫无用户体验感”“操作逻辑是银行中最差最离谱的”“史上最难用的银行APP”。

一媒体在对10款手机银行APP的测评中指出建行APP在登录注册、应用大小等方面的用户体验感都较差,最终给予建行APP使用体验感倒数第二的排名。以APP大小为例,目前建设银行的APP大小为259.5MB,工商银行121MB、农业银行186.2MB、中国银行133.6MB、交通银行160.1MB、邮储银行138.8MB,六大行中只有建设银行所占内存最高,建行APP还因此被部分用户吐槽是“傻大个”。

金融基础设施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节点,作为一家国有大行,建设银行每年投入上百亿的资金和上万的人才在金融科技领域,但却在最基础的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上屡屡出现问题,手机银行APP进行多次升级优化,也没有彻底解决用户频繁反馈的操作不便之处,或许建行在推进金融科技建设的同时,还需投注更多精力在最基本的用户服务层面。

分行收大额罚单,客户信息保护仍需提升

用户服务的不足,还体现在监管罚单上。12月15日,建设银行两家分行各自收到一张百万级罚单。

其中,建设银行天津分行因违反信息采集、提供、查询相关管理规定;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未按规定履新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开展账户检测等6项违法违规事实,被央行天津市分行罚款247.3万元,此外还有多名相关责任人也收到相应的罚单。

央行曾出台相关实施办法,规定银行不得收集与业务无关的消费者金融信息,不得采取不正当方式收集消费者金融信息,或变相强制手机消费者金融信息。作出这一规定,本质是保护金融客户的信息安全和消费者权益。而作为国有大行的建设银行,今不止一次因此类违规收到罚单。

今年9月11日,建设银行海南省分行因为存在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违反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管理规定等多项违规,被央行海南省分行罚款180.47万元。9月1日,建行云南省分行因违反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管理规定等五项违规,收154.3万元罚单,5名相关责任人被罚。1月,建设银行开发运营的劳动者港湾APP,也因为存在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目的、方式、范围,未经用户允许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被北京市通管局通报。

从违规采集信息到APP过度索权,建设银行及各分支机构频繁触碰监管红线,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息被违规使用的风险,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建行内部合规监管的不力,以及用户服务与信息保护的不到位。

2022年报中,建设银行多次提及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行长张金良在致辞中也表示建设银行“打造智能化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以专业服务拥抱客户”,但年内多次因信息采集违规收到的罚单、通报,以及不止一次崩掉的系统、多个平台的用户吐槽,似乎难以成为张金良发言的有力佐证。

内容来源: 财经野武士


AI财评
建设银行近期因系统故障和APP用户体验问题受到关注,反映出其在金融科技投入与实际应用效果之间存在差距。尽管建行在金融科技领域投入巨大,但系统稳定性和APP操作便捷性仍有待提升。此外,建行因违反信息采集规定收到大额罚单,暴露了其在客户信息保护和合规管理方面的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也可能损害银行的声誉和客户信任。建行需在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优化用户体验,并严格遵守监管规定,以维护客户权益和银行形象。
注:本文转载自财经野武士,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