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当下是布局养老基金的好时机?


导语:在A股市场经历连续2年多的调整后,整体估值已经较低,当下或许就是低吸的好时机,对于养老金投资而言也是如此。

文/每日财报 杨悦

时代犹如一辆加速的列车,推动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2021年,我国已正式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则为15.4%。

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但新生人口数量却在下降,202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仅为6.39‰,全年出生人口险站900万关口,仅为902万人,这将直接导致社会抚养比上升,让养老这件事在未来变得越来越昂贵。

同时,“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被打破,提前为养老做准备已成社会共识。

养老金融50人论坛今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大多数人认为,提前进行自我储备是最可靠的养老方式,超六成( 66.12% )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在40岁之前就开始进行养老财富储备,其中,23.60%的调查对象更是认为应该在30岁之前就开始做养老准备。

但如何为养老做准备?在房地产资产缩水,银行存款利率下降,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的财富管理新时代,我们或许应该有一份全新的答案。

社会抚养比上升 养老服务越来越贵

去年底,民政部发布的《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已达21.8%,10年间上升了9个百分点。

21.8%的抚养比是什么概念?简单理解,就是每约4.6个年轻人就要赡养1个老年人,根据预测,当2050年我国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后,每1个年轻人就要赡养1个老年人,这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养老压力将无比巨大,毕竟老年人口增多,会增加国家在养老金、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支出,可能会造成越来越大的资金缺口,近年来东北三省的养老金缺口便是最直接的案例。

更关键的是,高抚养比还有可能导致国家劳动力短缺,使得养老服务成为“奢侈品”。

尽管有些人可能会希望,未来能由机器人来进行养老服务,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这并非没有可能,但我们同样需要为支付“养老机器人”的工资做好准备。

说到底,养老还得靠自己,但大多数人并没有为此做好准备。

根据某保险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2023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受收入下降等因素影响,去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5.53 /10 ”,该项数据不仅显著低于2022年的5.7,也触及历史最低值。

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养老自由”是个伪命题,对物质消费的追求、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不同,都是决定如何才能实现“养老自由”的关键因素,但在还有选择的时候,为何要将自己推向丧失劳动力仍不得不节衣缩食的地步?

更何况,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百岁人生,长寿时代已成现实,我们更需要为养老做好准备。

财富管理新时代 逢低布局基金成养老投资首选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

作为普通老百姓,在账户里为养老存一笔钱,最基础的诉求就是保值增值。上述养老金融50人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调查对象养老投资/理财偏好占比最高的依然是银行存款,高达71.20%,其次是商业养老保险(32.65%)、银行理财(25.23%)、房产(17.09%)以及基金(14.90%)。

占比最大的银行存款,真的能让养老钱保值升值吗?在利率下行的今天,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自2022年9月份以来,我国存款利率已多次下调,当前,主流银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已不足2%,如此低的利率跑赢通胀都费劲,更何况增值。

再来看商业养老保险和银行理财,这两项都属于偏保守的投资,商业养老保险属于保障类产品,主要优势是年金化领取,活到老,领到老,能覆盖个体的长寿风险,但缺点是收益较低,银行理财也有同样的问题,大多数产品底仓是债券,尽管稳健,但收益也有限,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各月度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仅为2.94%。

再看看房产,过去2年,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靠买房发家致富的时代已过,房产价值不缩水已是万幸。

其实,这组数据反映了大多数普通老百姓面对养老投资时的保守心理,毕竟是压箱底的钱,靠谱最重要,这么想没错,但也要看到长期投资的“威力”。

以始于2022年11月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为例,目前已有约1000万人缴费,人均储存金额为2000多元,这一制度的优势之一是专款专用,存入后到退休才能取出来,相当于强制储蓄。

如果从35岁开始投资,意味着未来还有25年的投资期,这使得不少把钱投入个人养老金基金的“基民”面对短期亏损,痛感并不强烈,正如基民所言:“反正还得放好几十年,总会赚钱的。”

从公募基金的历史业绩来看,这种说法并没有太大问题,尽管过去2年多权益类基金表现不太好,但拉长时间来看,Wind数据显示,从2009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6日收盘的这15年间,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涨了237.47%,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也涨了184.9%,这表明,只要基民能买到中等水平的股票型基金或偏股混合型基金,并连续持有15年,大概率会实现本金翻两倍的收益。

再具体到养老基金,截至2月5日收盘,近5年回报可查的8只目标日期养老FOF基金(以A类份额为主)中,就有7只实现了正收益,其中的6只基金收益均超10%。

这表明,养老金这种长达几十年的投资,不应该仅盯着短期投资波动的风险,收益不足,则会引发更大的老年资产积累不足的风险,只有将“储蓄养老”转变为“投资养老”,才是更科学的养老理财方式。

目前,基金公司在养老业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推出了两种契合不同投资者的需求的养老基金,一类是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只需要知道退休年龄,基金就能跟随投资者年龄对风险偏好进行调整,可谓“一键式”的投资解决方案,另一类则是目标风险型基金,更适合经验丰富的投资者。

最近的市场,确实让人有些心灰意冷,所幸证监会、中央汇金等国家队下场力挺,三大股指在2月6日实现大幅反转,负面情绪持续出清,市场信心正在回升。

都说投资最基本的操作是高抛低吸,在A股市场经历连续2年多的调整后,整体估值已经较低,当下或许就是低吸的好时机,对于养老金投资而言也是如此,低点入局无疑是增加胜率的最高方式,因此,当下也是布局养老基金的好时机。

养老看似很远,实则我们每一天都在走向老年,在有余力、能承担风险之时,为养老做更好准备是过幸福老年生活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