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施一公加盟也枉然 诺诚健华成立9年仍亏损


诺诚健华净利继续亏损,施一公光环滑落,产品商业化仍需加把劲。

来源:官网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在很多人眼里,诺诚健华这家医药公司很陌生。但是要说到施一公,这个名头就响亮的多。施一公作为创始成员,给诺诚健华带来了N多光环,更是助力2020年首家登陆港股市场的生物制药公司,但是9年过去这家公司仍然处于亏损中。

根据2023年业绩预告,诺诚健华预计期内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5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减少26%左右;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6.54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减少32%左右。

易凯资本董事总经理张骁曾在上市时评价到,对于诺诚健华这类企业,亏损上市是合理的,因为这是生物医药行业基本属性决定的,生物医药企业整个的技术研发以及未来的产品上市、生产、销售等壁垒都非常高,前期的大额投入为的是产品上市之后能有非常大的回报率以及非常高的净利润水平,资本市场为这些企业提供环境是支持这类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评价这类公司应该主要还是以他们的产品以及未来的市场潜力为主,现有的财务指标应当说是没有太多参考价值的。

几年过去,诺诚健华真的做到了以亏损换市场了吗?市场竞争力如何?

持续亏损 何时盈利尚不明

常言道,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创新药的价值最终要由市场来评价,具体体现为公司的创收、创利能力以及估值水平。

诺诚健华成立于2015年8月,主要围绕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新药研发。2020年3月,公司适用港股18A章规则登陆港交所;两年半后又登陆科创板,实现“A+H”上市。

公司专注研究治疗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法,其主要产品之一为奥布替尼(BTK抑制剂,商品名:宜诺凯),已经开始商业化,于2020年12月获得NMPA批准,2021年1月正式上市。

当前,“奥布替尼”是诺诚健华的主要产品之一,另一款基石产品为“Tafasitamab”,但从药品收入来看,奥布替尼独当一面。

奥布替尼是诺诚健华旗下首款商业化产品,其是一款主要用于治疗淋巴瘤的抑制剂,于2021年底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2年奧布替尼为诺称健华带来了5.66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速高达163.6%。其表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增加也是因为奥布替尼进入了国家医保,使销量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上半年,诺称健华来自核心产品奧布替尼(宜诺凯)收入达3.21亿元,同比增长47.8%,占同期营收的约85%。

近年来公司大部分营收都来自这一款产品,也正因于此,诺诚健华才能成功“摘B”。

2023年5月12日起“B”标记将从港股股票代码中移除。当时名称仍是“诺诚健华-B”的公司宣布同月12日起正式将“B”标记移出股票代码。至此,诺诚健华成为港A两地上市18A医药企业中第四只“摘B”的生物医药股。

是否带“B”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直观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状况,特别是生物医药公司,昭示着创新药研发销售的业绩贡献。

带动诺诚健华“摘B”的最大贡献源头,莫过于其自主研发的首个新药奥布替尼,但是,奥布替尼还未能将公司带出亏损泥潭。

2023年三季报,公司营业总收入5.37亿元,同比上升21.68%,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上升36.32%;2019-2022年净利润分别是-21.41亿元、-3.91亿元、-6454.60万元和-8.87亿元。如果再往上看,2017年公司亏损3.42亿元,2018年亏损也有5.54亿元。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还有3款同类抑制剂获批上市,均获批淋巴瘤领域适应症,与奧布替尼形成了直接竞争的关系。包括杨森(强生)的伊布替尼、百济神州(06160.HK)的泽布替尼、以及阿斯利康的阿可替尼。

在此背景下,诺诚健华营收过度依赖奧布替尼单品,也可能受到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和冲击。

相比之下,另一核心产品Tafasitamab在开拓市场的进度方面,则远远落后于奥布替尼。截至2023年三季度,坦昔妥单抗(tafasitamab)治疗方案已在中国香港获批上市并在博鳌和大湾区获批使用,而从产品进展看,公司还有13款产品在临床阶段。

药物不止是患者的希望,也是企业的希望。能否形成有效的产品矩阵,也是诺诚健华所存在的问题。


来源:诺诚健华半年报

施一公坐镇研发,但海外市场前景仍是未知数

对于诺成健华来说,最具想象力的是施一公以及众多专家坐镇研发。作为国内知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被媒体称为“三合一”院士、明星校长。他 1967 年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1984 年毕业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后被保送清华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95 年在美国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1998 年—2008 年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被聘为终身讲席教授。


图|施一公

2008 年,施一公归国发展,在 2013 年先后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后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现任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

从目前的股权来看,施一公没有直接出现在名单上,但施一公妻子赵仁滨及家族成员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比 15.54%,也是主要管理层成员之一。施一公作为联创、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以及非执行董事与公司关联。在公司,施一公负责在新药发现中提供相关问题的协助和指导,包括蛋白质的结晶筛选、蛋白质结构分析、蛋白质功能分析及目标蛋白质和药物候选化合物的最佳结合以及药物靶点的选择,特別是在前体信使 RNA 剪接调控靶点和相关家族药物靶点方面。

但困扰的是,医药公司盈利周期比较长,而且还有失败的风险。我们看到,成立9年以来诺诚健华并没有走出“花路”,新的出海前景也不明朗。

对于创新药企来说,进入医保增加销量、为药物拓展适应症及拓宽海外市场是实现尽早盈利的关键路径。

拓宽海外市场或仍是该公司的关键出路。根据财报,截至2023年9月底,诺诚健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余额为85.8亿元。

崔霁松表示,这笔资金也将用于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战略合作机会,寻求与公司现有资产及平台相辅相成的授权引进机会,以使公司资产的商业价值最大化。

2021年7月,诺诚健华与全球自免药物开发领军企业之一的渤健达成奥布替尼的授出协议。根据协议,渤健获得在全球(除大中华区外)开发奥布替尼多个自免适应症(多发性硬化症适应症)的权益。作为回报,诺诚健华将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至多8.1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双位数百分比销售提成。

然而,2023年2月15日,诺诚健华发布公告称,渤健决定“为便利而终止”双方达成的奥布替尼合作和许可协议。这对于想要通过“出海”提高收入空间的诺诚健华来说,无疑是较大的打击。消息公布的次日,开市后诺诚健华港股一度下跌超过30%,科创板股票最大跌幅接近20%。

此外,诺诚健华又踏上了寻找出海合作方的路。去年9月5日,诺诚健华相关负责人分享2023年中期业绩解读及最新进展的沟通会上表示,2023年、2024年,公司分别有向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新药上市、研究申请的计划。同时,公司还与美国药企达成临床合作协议,未来在国际市场上不排除任何合作的可能性。

业内人士表示,国产创新药出海确实不易,一方面,目前国产创新药同质化严重,很难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产创新药出海很难受到欢迎;另一方面,国产创新药在出海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高效的团队去配合落地,并建立高效团队,这也并非易事。

缺乏先发优势、欲出海却“出师未捷”、产品架构单一,都导致其竞争力尚未体现。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诺诚健华仍然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