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做个实干家


自2023年以来,中国银行涨幅超过60%,在六大国有银行同期股价涨幅中排名第二。

文/每日财报 仲宇

2023年,全球经济动能趋于弱化,经济环境愈发复杂、严峻,中行在不确定性上升的大背景下坚定支持国家战略:对内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谱写五篇大文章;对外保持全球化经营领先地位,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业绩上顶住宏观压力录得营收、利润同比双增。


对于中国银行这位实干家,市值持续创新高是对其最直观的认可,2023年以来累计涨幅高达60%,在六大国有银行里涨幅排名仅次于农业银行(同期涨幅67%),排名第二。


业绩增长喜人,效益提升仍有空间

2023年,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1%至6228.89亿元,增速在国有六大行中最高,其中“利息净收入”4665.45亿元,同比增长1.58%,占比下降3.56个百分点至74.9%,“非利息净收入”大幅增长23.98%至1563.44亿元,为中行业绩的主要增长动力。

但是,《每日财报》也注意到,6.41%的营业收入增速仅拉动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9%,直观表现为增长效益有待提升。


从大类资产结构上看,中行生息资产为29.2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9%,计息负债为26.6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3%,整体上看配置效率有所提升(生息资产增速较计息负债增速高出1.06个百分点),但是营业收入增速不及规模增速显示出中行规模增长转化率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核心借贷业务承压及业务结构分化:


(1)零售端收益率最高但增长乏力,2023年个人贷款平均余额为5.71万亿,同比增长仅2.72%;但结构上有所优化,“房贷”占比下降4.76个百分点至73.24%,在持续加大消费金融拓展力度,充分发挥促销费稳增长的目标下,信用卡和消费贷款等同比增长8.45%和35.69%。

此外,2023年中行在内地全量个人客户同比增长3.8%至5.25亿户,来自内地个人金融业务收入增速为7.52%,边际表现不错,但手机银行月活仅8776万,占比仅16.72%(农行为24.57%),掌银使用率有待提升。


(2)中行深入贯彻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服务重点从传统行业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转变,年内科技金融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和投向制造业的贷款分别同比增长30.94%、74.35%和28.05%,推动中行公司类贷款同比大幅增长22.73%至9.19万亿元。但是中长期贷款增速不及短期贷款增速,占比进一步下降至74.14%,一方面导致收益稳定性下降,另一方面收益边际也趋弱(中长期贷款收益率较短期高1.31个百分点)。


(3)2023年,中行客户存款同比增加2.32万亿元至16.7万亿元,客户贷款同比增加2万亿元至15.49万亿元,存贷款增速分别为16.15%和14.81%,显著的是客户存款绝对值和相对增速皆高于客户贷款,核心业务规模转化效率不足,存贷比进略微提升1.31个百分点至113.88%。并且,计息负债在定存化趋势下结构分化,导致整体成本率增加0.43个百分点至2.18%,不仅抹去生息资产收益率提升的0.22个百分点,还导致中行净利差降至1.4%。


资产质量方面,中国银行2023年贷款不良率进一步下降0.05个百分点至1.27%,但是各分类贷款的迁徙率全部提升,因此拨备覆盖率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其利润缓冲空间加大,更是体现对贷款质量隐患做出的提前备量,从2023年贷款减值损失同比增长14.36%至1061.14亿元可见一斑。


实干家,谱写五篇大文章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国银行作为国有大行,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干家,通过打造多样化、专业化的产品服务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谱写出具有中行特色的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方面,中行高度重视金融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推动科技金融高站位规划、高标准服务和高质量发展,“点”“面”结合,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1)紧盯国家实验室、省级实验室、重点科研院、重点高校等作为批量化获客场景,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客户画像,分层、分类精准营销施策;(2)立足于科技企业的需求特点,联合科技部发布“创新积分贷”等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投行、资管等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末,共为6.8万家科技型企业提供1.47万亿元授信支持,综合化服务累计供给超6100亿元。


绿色金融方面,中行积极执行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落实绿色发展战略,以成为“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为目标。(1)信贷业务积极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杆性绿色项目,位列彭博“全球可持续性挂钩贷款”和“全球绿色UoP贷款”排行榜中资银行第一,境内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大幅增长56.34%,折合人民币约3.11万亿元;(2)债券业务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成功发行全球首批共建“一带一路” 主题绿色债券和全球首笔美元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债券,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过 1,000 亿元,位列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2023 年度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投资人第一。


普惠金融方面,中行始终坚持金融惠民理念,致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1)线上持续完善“惠如愿”、“中银e企赢”APP为客户提供丰富的线上产品服务;(2)线下累计建成超2800家普惠金融特色网点提高触及面积。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年内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3.17%至1.76万亿元,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并且进一步让利于实体,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将至3.54%。


养老金融方面,中行积极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完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等系列产品,满足客户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全面支持银发经济发展。2023年末,中行养老金受托规模同比增长23.29%至2098.86亿元,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数同比增长5.77%至412.37万户,服务企业年金客户超过1.82万家。


数字金融方面,中行深入贯彻国家战略部署,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以科技和数据能力提升为基础,以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核心,以融入数字经济生态为突破,以风险防控为根本,深化“业数技”融合,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1)国内用户中,企业网银客户数年内增长13.31%至819万户,零售客户年内增长15.17%至8776万户;(2)针对境外机构,中行为境外公司客户搭建“一点接入、全球响应”协同管理平台,覆盖56个国家和地区,提供14种语言服务。此外,中行不断推进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例如:发挥低门槛、高效率优势为来华旅游客户提供中银数字人民币服务品牌“BAMBOO”;试点以数字人民币只能合约方式发放定向补贴、定点帮扶和普惠贷款支持乡村振兴。


对外底蕴丰厚,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银行为国内持续经营最久的银行,1912年2月成立后主要行使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国际贸易专业银行职能;1949年以后长期作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统一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业务;丰富的底蕴筑造中国银行成为中国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最高的银行。


截至2023年末,中行在境外拥有534家分支机构,覆盖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年内分别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利雅得落地代表处和分行。对公业务上,中行持续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44个国家中累计授信项目超1000个、授信支持逾3160亿美元;此外,通过深入挖掘双边贸易和投资项下业务机遇,中行为跨境电商提供超5800亿元的跨境结算服务,同比增长118%。零售端,中行境外个人业务覆盖逾3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700万客户。


一方面,依托香港、伦敦和纽约三地机构布局,中行为全球金融市场客户提供5X24小时不间断报价服务,拓展香港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产品覆盖面,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有序推进。另一方面,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充分发挥创新、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助力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全球33家人民币清算行中占15席,CIPS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数量持续保持同业第一,年内集团跨境人民币清算量同比增长26.55%至938.11万亿元,保持全球领先;作为人民币跨境流通主渠道,全年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57.3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80%;业绩上,2023年境外业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89%至80.84亿美元,贡献中行整体利润近20%。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形势愈发严峻,中行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只增不减,但如董事长葛海蛟所说:“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战略指引下,中行将全面推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