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营收下降7.29%,信用卡业务震荡,广发银行以何自救?

摘要:自2016年携资百亿入主广发银行后,中国人寿逐渐深入参与广发银行的日常运营和决议,

自2016年携资百亿入主广发银行后,中国人寿逐渐深入参与广发银行的日常运营和决议,去年下半年开始,广发银行中高层陆续变动,变动后该行又添了一批来自中国人寿的高管、董事,足可以见中国人寿对广发银行的上心。

只是,这份上心似乎并未能有效挽救广发银行在内部运营和经营业绩上的颓势。根据中国人寿2023年年报,广发银行2023年“增利不增收”——实现营业收入696.78亿元,相比2022年的751.54亿元,减少了7.29%;净利润160.19亿元,同比增加3.16%。

除了整体营业收入不理想,曾经广发银行引以为傲的信用卡业务,近期也频繁释放出信用卡相关APP下线、信用卡用户权益大缩水等负面信息,昭示着并不出色的信用卡业绩走向。IPO长跑十余年未果的广发银行,似乎仍身处经营低谷期。

营收增长不稳,资产规模增速减缓

由于广发银行本身还未披露2023年报,只通过中国人寿透露了资产负债规模和营收净利四项主要指标,暂时无法分析该行具体是哪几项收入导致的整体营收下滑,净利润为何又能逆势上扬。

但今年1月17日的广发银行2024年工作会议上,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提到:广发银行2023年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实现了“双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11%达到近五年高位。

广发银行能在营业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保持净利润的增长,或许也与该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指标有所优化,减值计提减少有很大关系。

再看营收端,近几年广发银行的营业收入起伏不定,2020年达到营收巅峰805.25亿元,2021年就立马下跌到749.05亿元,跌幅6.98%,2022年略回升了0.33%,到2023年便又大幅下跌了7.29%,极其不稳定。

而往年与广发银行的整体营收走势几乎一致的,便是占营收大头的利息净收入。2020年-2022年,广发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依次为628.47亿元、554.99亿元、558.2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69%、0.59%。利息净收入大幅下滑背后,是风险资产规模增长的放缓和净息差的逐年收窄。

截至20023年末,广发银行总资产突破3.5万亿,为35095.22亿元,较年初只增长了2.68%,总负债为32325.37亿元,较年初增长了2.42%。

资产和负债的增速都不算高。从2020年开始,该行的资产和负债规模增速就已经开始放缓。2020年-2022年,广发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速分别为15.01%、10.96%、1.72%;负债规模增速分别为15.95%、11.23%、0.98%,到2022年几乎陷入增长停滞,尤其是负债增速,2023年虽然有所好转,却也依旧不高。

在全行业都面临息差收窄压力的背景下,2022年广发银行的净息差也只有1.81%,在12家全国性股份行中排名第8,属于中等偏下位置。

标普在去年下半年对广发银行的评级观点中,也指出了该行的盈利能力弱于同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净息差较低,信贷成本较高,限制了内部资本产生。

2023年,全行息差还在走低,想必广发银行的净息差也会进一步收窄。部分其他银行尚可以通过风险资产规模扩张勉强抵抗息差压力,但依照广发银行的资产规模增幅,很难对冲息差收窄的影响,实现以量换价,利息净收入估计也是下跌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广发银行的营收对信用卡业务的依赖成都也较高,2023年营业收入的下滑,是否也与信用卡业务表现不佳有一定关系呢?

权益缩水APP下线,信用卡业务量质齐降

为什么说广发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对营收影响较大?

2021年2月,原银保监会等下发相关通知,统一将“信用卡分期收入”转计入“利息收入”,而不再计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当然,尽管改变了营收结构,这一调整对最终利润没啥影响,只是,对比在这一新规发布后广发银行2020年年报中的数据与2019年年报数据的差异,就可以对比出该行的信用卡分期收入有多少,在营收中的占比是多少。

2019年年报(调整前)中,广发银行的银行卡手续费收入为363.95亿元,2020年年报(调整后)中的2019年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则变成了104.28亿元,计算下来,2019年该行的信用卡分期收入为259.67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高达34.03%。放眼整个银行业,信用卡分期收入能贡献超1/3营收的银行,除了广发银行很难找到第二个,信用卡业务对该行业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如今,广发银行曾经倚重的信用卡却逐渐展露出颓势。就在4月16日,广发银行一口气发布四则公告,调整了广发南方电网联名卡、广发鼎极系列信用卡、广发银行多利卡等信用卡的用户权益,4月19日又发布一则公告调整了广发龙腾机场联名信用卡的部分权益,将这些信用卡的权益进行收缩。

以广发银行的王牌产品多利卡系列为例,调整前多利卡每个月只需要消费任意金额10笔,就能兑换返利金,但调整后变成了需要消费到3000元才有返利金。相当于一年要消费4.2万元左右才能得到1200万元的返利,而原来是只需要每年消费约1.2万元就能获得1200的返利,返现比例大幅降低。

其实,今年以来有不少银行都调整了信用卡权益,这是发卡银行从“重拉新轻留存”向“重留存重效益”模式转变的必然手段,可以有效控制成本缓解息差压力。但广发银行在信用卡“减配”的同时,还宣布要在6月28日正式下线广发G-Force APP下线,下线后将停止包括注册登录在内的所有功能服务。G-Force APP是广发信用卡推出的一款智能手环的配套APP,曾花重金打造,运营八年后最终沦为“弃子”惨淡下线,着实令人唏嘘。

从APP的无奈下线到信用卡权益的大幅缩减,背后是广发银行信用卡的新增发卡量、额度使用率、贷款余额等多项业绩指标的急转直下。

尽管广发银行信用卡发卡量规模1.9亿,与招行、中信银行等共同位于第一梯队,但其活卡率很低,2022年的信用卡额度使用率只有34%,年末透支余额仅4389.07亿元,较年初缩减2.79%,规模不足招行的一半。透支余额是信用卡核心生息资产和主要收入来源,透支余额负增长,广发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自然也会下降。

信用卡除了分期收入,另一大进项就是计入中收业务收入的信用卡手续费。2022至今,广发银行多次发布公告对旗下信用卡的年费涨价,涨幅参差不齐,并从会员增值服务、代销等方面入手,提高信用卡中收。

但如果过于激进,对消费者权益来说也是一种侵害,在黑猫投诉平台,有上百条与“广发信用卡 年费”有关的投诉,最近的一条投诉就是4月24日,控诉内容大多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取了高额年费,此外还有诱导开卡、年费权益未使用却强行扣除、不履行售后义务等。在监管端,该行信用卡中心也有多个下属分中心因为各种各样的违规,被开出罚单。

内容来源:金融观察哨


注:本文转载自金融观察哨,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