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湖”之上的酒乡


执笔 | 百晓生

编辑 | 古利特


感受黄鹤楼里厚重的历史文化,体验户部巷都市小资生活的惬意,观光江汉路的现代都市繁华,欣赏东湖公园的自然风光……这就是武汉,华中地区的经济重镇、中国地理经济中心。


崔颢在武汉写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长江、汉江和四通八达的铁路系统把武汉打造成为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青山江滩、沉湖湿地让武汉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武汉以多样的形式向世人展示着自身风貌:既是文化厚重的历史名城、中国科技重镇,又自然资源禀赋优越,是风景优美的浪漫之城。


在这些面貌中,美酒让武汉具有了让人流连忘返的江湖气。


名副其实的中国湿地之城


发源于陕西的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从湖北的西北逶迤流淌而来,在汉口龙王庙附近注入长江。


在两江交汇处,大自然用鬼斧神工在武汉开辟出百余个湖泊。数据显示,武汉境内有166个湖泊星罗棋布、165条河流交错纵横、145公里长江岸线蜿蜒曲折、1624平方公里湿地美景如画……


先秦时代,这里曾是云梦泽的重要组成部分。《尚书·禹贡》有记:“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梦”为楚地方言“湖泽”之意,与“漭”相通,因长江泥沙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长江以北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依然保持浩瀚水域。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早期的云梦古泽已踪影渐失,如今的武汉已经成为伴水而生的“百湖之城”、“湿地之城”。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重要的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而武汉湿地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8.9%,位居全球内陆城市前三,自然环境优越。


有“水中大熊猫”、“环境检验师”之称的青头潜鸭对生存环境极为苛刻,要求“水中无倒影,青头不落脚”,它们在“中国最靠南的繁殖地”就是武汉,这也证明武汉自然环境良好,适合动植物生长。


目前,武汉的湿地上栖息着432种野生动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方白鹳、黑鹳等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灰鹤、白琵鹭等79种。


2013年,武汉沉湖湿地成功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坐实“湿地之城”美名。同样,武汉良好的自然环境为酿造美酒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九省通衢的交通要道


如果将中国地图沿对角线对折,其中心点便在湖北。在地理交通上,这里是中国的心脏,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


作为湖北省会,武汉成为了华中地区的经济地理中心、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古代,水路运输不仅节约成本,还能提高运载能力。数千年来,流经武汉的汉江与长江一起成为南方地区连通中原、关中的命脉。


大量货物、人员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往西可上巴蜀,往东可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


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写道:“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而汉口……亦为九省通衢……虽欲不雄天下,而不可得也。”在他看来,武汉不但与京城、佛山、苏州并称为“天下四聚”,还是“九省通衢”之地。


明清时期,武汉依托交通便利已经发展成为“商贾云集、帆樯林立、不分昼夜”的贸易重镇和重要的酒类消费市场。


有钱的商人需要用美酒交际应酬,干体力活的码头工人需要用酒舒筋活血、解乏助眠。来自山西的商人看到了商机,将清香白酒酿造技术带到此地。勤劳的武汉人以此基础,用江汉平原产的优质高粱和汉江水,再融入南方的酿造技艺,酿造出远近闻名的汉汾酒。


《湖北通志》记载:“武昌酒,旧时最著。当时酒名有冰桔烧、桂花烧、佛手露、竹叶青、状元红、女贞、百益、煤溜诸种,皆武汉所窨造。又有双米、陈老皆以秫米为之,双米即夹酒;其五加皮、玫瑰、木瓜、青梅、碧绿等名则仍汾酒、南酒、米酒所浸时亦尚之。”


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将汉汾酒进献朝廷,光绪帝品尝后大加赞赏,赐名“天成坊”,寓意“佳酿天成,国富民强”。


后汉汾酒改名黄鹤楼,在1984年被评为十三大名酒之一。


颇具“江湖气”的酒文化


中国有很多鱼米之乡,唯湖北最有江湖底气。


“江”指的是长江与汉江,前者贯穿湖北全省,后者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汇集诸多支流之后流入湖北,再横穿湖北中部。二者以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为画笔,在华中地区雕琢出江汉平原。


江汉平原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历来都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春秋时代,楚人就已经在在临近武汉的郢都(今荆州)开凿运河,连接两江。从此,湖北人用双手为卷轴,书写了与水共进退的历史画卷。


明清时期,湖北人开始大规模围湖造田,逐步把野生的湖泊沼泽开发成为可以盛产粮食的稻田。


围湖之田,称为垸田。垸田最大限度利用了湖沼的优势,帮助湖北造就了“湖广熟、天下足”的奇迹。


以武汉的汉南区为例,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如今已经成为武汉重要的粮食和水产品供应基地。每当春夏之交,汉南区稻田里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鱼塘里鱼儿欢腾跳跃,俨然一幅陶渊明笔下的美丽田园山水画。


勤劳的武汉人把丰收的粮食做成热干面、豆皮、糊汤粉、重油烧卖、锅盔、牛肉面、蛋酒等各种武汉美食,其中尤以热干面最为人们熟知。


每个早晨,武汉都从热干面的香气中苏醒。从街边小摊到高档写字楼,我们都能看到嗦热干面的武汉人。有的人甚至就着热干面和几个小菜喝起了早酒。


武汉的早酒一般用优质糯米酿制,香醇而微甜,酒精度适中,口感宜人。在寒冷的冬天,喝一杯热酒可以驱寒暖身;而在炎热的夏天,冰镇的酒又可以消暑解渴。


古时候,码头工人和渔民需要通宵工作或早起打鱼,为了驱寒和提神,他们开始在早晨喝一些酒。久而久之,这种饮食习惯在当地流传开来,逐渐形成了武汉特色的早酒文化,并造就了武汉人爱喝酒的性格。


武汉人喝起酒来酣畅淋漓,闹起酒来不醉难休。有人形容武汉人喝酒:“一两二两才漱口,三两四两没喝够,五两六两神抖擞,七两八两还在吼,九两一斤扶墙走,喝到最后像死狗。”


很多爱喝酒的人可以从早晨一直喝到宵夜。酒对于武汉而言,是一种无声的表达,也是关乎民生的产业。


正如《菩萨蛮·黄鹤楼》写的那样:“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