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 | 扬 灵
编辑 | 古利特
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有这样一条路,以清末名臣张之洞的名字来命名,这条路位于紫阳湖以北,西起临江大道,东至中山路,由此可以看出张之洞与武汉的深厚缘分。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武汉于二十世纪初成为中国第二大城市,被人称为“东方芝加哥”,足见其卓识远见。他在这里创办一系列学堂,包括自强学堂、武备学堂、农务学堂、商务学堂和湖北工艺学堂等,后来发展成为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
除了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张之洞还与武汉的黄鹤楼酒业有着不解之缘,甚至可以称其为黄鹤楼酒首位CEO,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张之洞和黄鹤楼酒业的故事。
1898年,随着一道“着张之洞即日进京陛见”的谕旨颁布,张之洞奉旨进京面见光绪皇帝,当时因芦汉铁路维修,他于是改登“维多利亚号”货船走水路。
当张之洞一行到硚口码头登船时,他被路边的酿酒糟坊所吸引。
当时硚口码头的汉正街上,有七个酿酒糟坊,都是承袭清乾隆年间“大有庆”糟坊的酿造工艺,所酿之酒称为“汉汾酒”,受到来往客商的欢迎。张之洞一行人中有人颇为不屑:“如此市井,怎会有佳酿,无非是些码头苦力们喝的麻木酒罢了。”张之洞却不以为然:“酒之好坏,岂能用庙堂市井区分。”
于是一行人推迟登船时间来到糟坊,糟坊主人拿出陈年老酒给张之洞品尝,他接过酒碗,见碗中之酒无色透明,酒香优雅,入口绵甜爽净、柔和协调,大为赞叹:“此等佳酿,世间难得,我等得之,已似奇遇,岂可再让此等佳品继续流落于市井。”
张之洞命人采购了一批汉汾酒,供沿途饮用及到达京城宴请王公大臣。抵达京城,王公大臣看到汉汾酒简易的包装后,都不知道是什么酒,面露难色。
张之洞当即解释道:“诸位切不可小觑此酒,此为汉汾酒,乃风靡汉口之酒,各色人等无不爱之,我亦试之,饮下后有如清风拂面,好不痛快,诸位不妨一试。”
随后,王公大臣举起酒杯品尝,纷纷称赞是“好酒”。这次宴会之后,汉汾酒的名气传遍京城,连光绪帝都知道了,命张之洞将汉汾酒进奉朝廷。光绪帝饮后也大加赞赏,并下旨命张之洞成立汉汾酒御用酒坊。
返回武昌后,张之洞整合码头边的七大糟坊,成立汉汾酒御用酒坊,酿造之酒专供京城,直呈光绪帝。光绪帝亲自为此酒坊定名“天成坊”,寓意“佳酿天成,国富民强”。后来经历战乱,天成坊不复存在,但汉汾酒的酿酒技艺传承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在“老天成”酒坊的基础上,合并“白康”和“同源”等汉汾酒槽坊,成立武汉市国营武汉酒厂,以传统工艺生产汉汾酒。1984年,汉汾酒易名为黄鹤楼酒,并两次获得“中国名酒”称号,足以说明品质优异。
黄鹤楼酒已成为武汉甚至是湖北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能够流传至今并发扬光大,与张之洞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张之洞,就没有今天的黄鹤楼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