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迎春”,网约车司机“入冬”

摘要:无人驾驶出租车,未来交通的先锋,还是司机失业的先兆?

无人驾驶出租车,未来交通的先锋,还是司机失业的先兆?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王思原 编辑丨赛柯

最近两年,人工智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被取代”的焦虑逐渐从“打工人”群体散开,如今轮到了出租车与网约车司机。5月下旬,百度旗下最新一代的无人驾驶智能"萝卜快跑"车队投放武汉,很多人都被这种全新的出行方式所吸引,纷纷预约乘车,争相一探究竟。仅上线运营的首个月,就有超过10万人次乘坐。

在武汉等城市的街头巷尾,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规模性投放运营,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着城市的公共交通版图。

即将到来的无人驾驶时代,为市民提供了更便捷、经济的出行选择,但同时也给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少司机都在为“机器代替人”的某些不确定未来而担忧。

自动驾驶出租车不仅成本更低,还能提供全年无休的服务,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这一趋势也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武汉的出租车司机表示,由于“萝卜快跑”的低价和便捷服务,出租车订单量明显减少。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相比于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自动驾驶出租车在价格和运营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前不久,一位体验了一次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的网友表示,全程6.3公里,耗时13分钟,最终费用令人惊讶——仅3.11元!

当然,这也是打了近一折之后的费用。3.11元的费用一旁,清晰地显示了折扣:已优惠28.01元。也就是说,这一单如果不打折的情况下,正常费用应该是31.12元。不过无论打折与否,实付才是消费者的决策点。

另外,由于没有司机,自动驾驶出租车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营,填补夜间空白时段供给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如果无人驾驶车真的成功推行并被大家接受,那么像我们这种被市场完全取代的老司机还有活路吗?”一位资深出租车司机无奈地说。

事实上,前段时间武汉一家汽车客运公司的声明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声明中提到,自动驾驶运营公司“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运行区域扩大,已经导致该公司四辆出租车退车停运,并建议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坦白讲,尽管无人驾驶出租车在经济和运营效率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安全性仍然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敢坐吗?”是大多数人在乘坐无人驾驶车辆的第一反应。

去年8月,美国旧金山政府曾放宽对无人驾驶汽车的运营限制,但随后出现了多起投诉,导致监管部门重新审查其安全性。

国内要比国外更谨慎。北京、上海等城市虽然开始逐步放宽对无人驾驶车辆的运营限制,但依然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从主驾有安全员到副驾有安全员,再到无安全员运营,每一步跨越都会带来更高的技术要求,需要更多时间检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人驾驶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不过这并不意味司机群体会被这时代无情碾压。

虽然无人驾驶可以精准地导航至指定停靠点,但在处理突发意外、理解乘客情绪等方面,它们永远无法完全替代人。

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堵车场景下,在交通拥堵的场景中,真人驾驶员能够根据交通警察的手势灵活调整行驶路线,即使在压线、闯红灯进入路口等待等类似情况下也能应对自如;然而,自动驾驶汽车大多只会呆立在原地,对于交通警察的手势无动于衷,造成更堵塞的情况出现。

另外,网约车司机本质属于服务行业,除了将乘客送达目的地外,满足乘客需求和提供情绪价值也是附加属性。就有网约车司机表示,当他察觉到乘客可能心情不好时,就会播放舒缓的音乐,或是主动聊天来缓解乘客的压力。

不过,可悲的是,网约车平台肆无忌惮的高抽成、高压态势掠夺正让司机群体陷入悲观情绪。而这也使得司机无法将友好周到的服务传递给乘客,甚至会引起司乘矛盾。

不止网约车司机,即便是网约车平台,眼前的困境也是巨大的,因为红利早已消失殆尽,无人驾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这也是一个逼迫自己成长与进步的契机。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从古至今始然。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无人驾驶技术因为安全性、法规等方面需要完善,并不会大规模推广。在普及之前,平台要做的只有不断完善制度,与司机、乘客站在一起,共同面对时代的变革,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