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富科技2024年Q2财报解读:贷后压力显现,催收费用上升

摘要:2024年8月14日早间,金融科技公司奇富科技(纳斯达克:QFIN;港交所:3660)对外发布了2024年二季度财报。

2024年8月14日早间,金融科技公司奇富科技(纳斯达克:QFIN;港交所:3660)对外发布了2024年二季度财报。作为fintech队列中挣钱能力首屈一指的上市公司,奇富科技(原360数科)的业绩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奇富科技2024年第二季度净收入总额为41.6亿元,同比2023年的39.14亿元收入增长了6.3%;净利润为13.77亿元,而2023年同期则为10.93亿元。

本篇文章我们将使用辅助翻译软件,呈现奇富科技官网的PPT内容,对奇富科技的最新业绩做一分析。

贷款促成量是衡量金融科技公司信贷赋能体量的重要指标之一。2024Q2,奇富科技贷款促成1911万笔贷款,规模共954亿元,同比2023Q2减少23.2%;交易规模的减少直接引发在贷余额的下降,2024Q2相比2023同期,在贷余额从157.8亿元下降到184.5亿元:

奇富科技在2024Q2所获取的净收入为人民币41.6亿元,而2023年同期为39.14亿元。从下图来看,尽管同比取得较大增幅,但季度环比来看增长近乎停滞,结合在贷余额及促成规模的下降看,目前的奇富科技无疑正处于业务盘整期:

客群属性方面,奇富科技以中、青年为主,40岁以下客群占比超71%,多为信用卡及其他贷款消费者,以三、四线城市为主:

产品属性方面,奇富科技平均借款金额约7500元,加权平均借款期限10个月。

2024Q2,奇富科技平台中金融机构发起贷款的复贷率(指(i)过往至少有一次成功提款的借款人在该期间借入的本金额除以(ii)该期间通过奇富科技平台的总贷款撮合规模)为93.0%。

从业务模式看,奇富科技一端连接金融消费者及中小微企业,另一端连接广大持牌金融机构如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从中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从数量来看,截至2024Q2,奇富科技已连接160家金融机构合作伙伴,以及2.48亿名具有潜在信贷需求的金融消费者,相较2023年的2.2亿名增长12.2%。

当然,从获客层面来看,触达、授信与放款分属于不同环节,奇富科技也根据与不同消费者之间的链接程度披露对应数据。2024Q2,奇富科技累计获取授信额度的用户数为5360万人,同比增长13.0%:

获取授信并不意味着实际接受了放款。最终从奇富科技获取提款的借款人数量,截至2024Q2为3200万人,同比增长12.3%:

上述方案涵盖了“ICE”这一名词。奇富科技表示,「ICE」是「奇富借条」(前身「360借条」)上开放平台的智能引擎,其通过「ICE」中的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撮合借款人与持牌机构,并提供贷前评估信用报告。

奇富科技对「ICE」撮合的贷款不承担任何本金风险。到2024年二季度末,奇富科技通过「ICE」撮合贷款规模为2.34亿人民币。

结合第一部分内容来看,在促成交易量指标中,轻资本模式、智能信贷引擎「ICE」以及其他技术解决方案口径所涉的规模为619.05亿元,占总发起额的64.9%,相较2023年同期的718.6亿元减少了13.9%。该口径在贷款余额方面同比亦减少9.6%。

(图片来源:奇富科技官网2024Q2财报)

奇富科技进一步解释了「其他技术解决方案」的概念。该方案下,奇富科技从2021年起为持牌机构提供本地部署、模块化风险管理SaaS,助力持牌机构改善信用评估。

2023年以来,奇富科技为金融机构提供本地部署、SaaS或混合模式的端到端技术解决方案(「全面解决方案」)。2024Q2,奇富科技「其他技术解决方案」撮合贷款规模为人民币232.45亿元,其中「全面解决方案」所涉规模为人民币6.85亿元。

再来看费用支出相关:

从主营业务角度,奇富科技与撮合贷款相关的直接费用在2024Q2出现上升,同比环比均出现增长,而营销市场费用则呈现环比下降、同比上升的特征。

获客成本方面,奇富科技均保持在将近300元的水平,总体来说波动不大。

虽是金融科技公司,但由于涉及到放贷业务,因此逾期率盘点成为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奇富科技指出,「90天+逾期率」的口径是指:逾期91至180天的表内+表外贷款的在贷本金余额,占截至特定日期整个平台中表内+表外贷款的在贷本金总额的百分比。已冲销贷款、「ICE」及其他技术解决方案下的贷款并不计入逾期率。

截至2024Q2,奇富科技平台中金融机构发起贷款的90天+逾期率为3.40%,30天+及180天+对应的vintage如下图所示:

根据账龄特征来看,奇富科技在2023年三、四两个季度的放款质量相当一般,尤其是2023年第三季度,在同账龄中的逾期率可谓是一马当先。由此,奇富科技对贷款撮合业务踩下了“急刹车”,压降在贷余额以缓解贷后压力。

高企的逾期带来的后果直接体现在费用支出上——2024Q2,奇富科技撮合贷款相关的直接费用从上年同期的6.48亿元上升到7.22亿元,主要由于催收费用大幅增加所致。

先行指标同样是观察平台逾期率的一个重要窗口。在「首逾率」与「30天回收率」两个指标中,奇富科技略微取得了一些改善,具体表现为首逾率降低至4.8%,而30天回收率则上升至86.3%,自2019年以来两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如下图:

催收支出也与监管环境息息相关。早年简单、粗放的催收所达成的回收效果,在如今的监管环境下,需要花费更多人力及科技支出。以奇富科技为代表的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在《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等新规面前,或需探索出基于营收与风险间新的平衡之道。

内容来源: fintech生产力


AI财评
奇富科技2024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收入同比增长6.3%,净利润增长26%,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然而,贷款促成量和在贷余额的下降表明公司正处于业务盘整期。尽管轻资本模式和技术解决方案占比提升,但整体业务规模收缩,尤其是逾期率的上升和催收费用的增加,反映出公司在风险控制和贷后管理方面面临挑战。此外,获客成本保持稳定,但营销费用上升,表明公司在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上仍需投入。总体来看,奇富科技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竞争力依然强劲,但需在风险管理和业务创新上寻求新的平衡点,以应对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和市场变化。
注:本文转载自fintech生产力,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