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日期后继续卖?从大批过期迪辅乐益生菌流入市场看营养品控货之殇

近年来,健康消费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常态支出,这一趋势也推动了营养品市场的蓬勃兴起。然而,伴随这一繁荣景象的,是市场乱象的悄然滋生。近期,一份落款为迪辅乐生物(上海)有限公司的《致广大消费者声明》在母婴渠道内广泛流传。

从里面的内容可知:有一批被篡改日期的迪辅乐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即内瓶瓶盖(瓶底)所标注的日期被涂抹,此外还存在现售产品的中文标签与内瓶瓶盖(瓶底)所标注日期不一致的现象。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又映射出行业哪些问题?

大批过期迪辅乐益生菌,被篡改日期后流入市场

据多位母婴店主透露:最近有一大批过期迪辅乐益生菌,被篡改日期后流入市场。其中,临沂地区就出现了上千支。8月2日,迪辅乐联合代理、厂家、工厂现场查封了一批。这些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包括拼多多、淘宝、微商群和非授权门店等。

就此事,迪辅乐在《声明》也提示,请广大消费者在选购迪辅乐益生菌产品时,务必前往迪辅乐官方授权门店。需要注意的是,迪辅乐并未否认这批伪劣产品的正品身份。那这就令人费解,如此大批量的过期产品为何会突然出现?又是从何而来?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拨打了迪辅乐的客服热线,然而三次呼叫均是无人接听。随着此事的持续发酵,舆论场上众说纷纭,其中不乏有声音猜测:“这会不会与品牌压货有所关联?经销商不堪重负,无奈之下铤而走险,才导致了这一事件的发生?”

事实上,这一观点确实值得探讨。因为品牌方通过向经销商压货,借此来降低库存压力和完成业绩目标的做法,早已不是什么行业内幕。曾有经销商就坦言:“从奶粉重占比转到营养品重占比,结果都离不开打款压货。如果动销跟不上,那货就全压自己手里了。”在此之下,为了回笼资金活下去只能抛货,由此就形成低价窜货。

据参与此次伪劣产品的销售者表示:自己以低于进货价数倍进的这些货,而且近几个月的销售数量众多,但自己也不知道这批货被修改了日期。这也给渠道商敲响警钟!诚然“低价进,倒手卖”一来回便可赚得盆满钵满,对于那些唯利是图的商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但仅关注利润空间,而忽视供货质量,就是给自己挖坑。

此次事件影响深远,因为它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同时挤压了正规渠道商的合理利润,伤害了品牌方的价盘。此外,也将违法商家自身置于被工商行政处罚,被消费者与品牌方、渠道商维权的境地。

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十)项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如有违反,将依据同法规的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和所得,且还要进行相应罚款,不足一万元将被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一万元以上将被处以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会被吊销许可证。

需要指出的是,这引用的还仅仅是一个法规,若是再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即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还将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等。

同时,此事也警示消费者,购买某品牌商品时务必选择正规、可靠的购买渠道。如:在线上,建议优先光顾品牌官方旗舰店;在线下则应选择官方授权的门店进行购买。由此,来避免遭遇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

当然,关于此次事件的具体缘由及背后的复杂情况,或许唯有迪辅乐品牌方能给出全面而详尽的解答。因此,我们期待品牌方能够秉持诚信与透明的原则,及时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以消除疑虑,恢复市场信心。

窜货、乱价是营养品行业的隐痛

目前,这批被篡改日期的产品,是否全部被收回尚不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迪辅乐的控货力度还有加强的空间。据了解,迪辅乐采用积分码、物流码、隐形码“三码绑定”的方式,为每一件产品提供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明,并且分发渠道可清晰追溯。

然而,道高一丈,魔高一尺。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窜货商以直接‘裸瓶+刮码’,使得传统依赖外包装标识的措施形同虚设。这也意味着,即便是窜货,只要是真的或者说能赢得消费者信任,且价格足够诱人,便可能在市场上轻易流通。”

对此,笔者也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发现“裸瓶+刮码”销售现象确实存在,且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屡见不鲜。这些卖家的售价以远低于市场价,如AB-8330仅需159元、M-16V为195元、BB-12为180元、BB12+LGG为215元等。

实际上,这背后映射出的正是当前众多营养品品牌普遍存在的两大症结——窜货、乱价。笔者曾在多个母婴社群中看到窜货贩子发布求购与供应的广告,关键在于,其业务范围已从婴配粉品类扩展到营养品品类,这意味着市场无序竞争在加剧。

然而,在母婴渠道里,尽管焦点品类逐渐从婴配粉转移到营养品。但在控货上,婴配粉行业做得更为成熟。它们不仅有条形码、积分码、物流码,还有罐底追溯码、罐内防窜码等。此外,还有红码、电子围栏、监测系统等一系列防伪、追溯措施。

相比之下,营养品行业在品牌竞争上似乎还停留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许多品牌间的较量仅仅围绕着小利小惠展开。更有甚者,部分小品牌进入市场并非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而是单纯为了“捞快钱”。为了迅速获利,不惜暗中纵容渠道窜货行为。

因此,有母婴门店表示:“我们挑品牌合作时特别小心,就怕接了个牌子,我们累死累活做教育、搞服务、推产品,结果品牌那边不控价,顾客一看隔壁店或者网上更便宜,全跑了。我们忙半天,结果给别人做了嫁衣,真的是对门店的伤害。”

不过也有小部分具有前瞻性的品牌,深刻认识到控货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在该方面展开布局。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有着婴配粉行业众多经验的借鉴下,笔者相信这股积极力量会推动营养品市场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而那些劣币终将会被驱逐出市场。

迪辅乐运营主体之变,是否推动品牌向好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迪辅乐近年来在运营商上有很大的变动。

据了解,2015年滴剂益生菌品牌迪辅乐进入中国市场。彼时,德贝康爱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德贝康爱”)为商标所有者和品牌运营商。然而,2018年6月,这家公司的架构出现重大调整,公司法人由沈阳变更为刘芸。紧跟着,7月迪辅乐生物(上海)有限公司(简称“迪辅乐生物”),而该公司法人正是沈阳。

2019年开始,迪辅乐生物被授权使用迪辅乐、dipro等商标。此后,这两家公司开始并行推进迪辅乐益生菌的市场运营。但在2021年底,德贝康爱陆续将迪辅乐、dipro等商标转至迪辅乐生物名下,并逐渐淡出迪辅乐运营的舞台。

也就是说,迪辅乐换来换去运营主体,背后的操盘手还是沈阳。那么,换的意义是什么?不过可以肯定的好处在于,德贝康爱被行政处罚的污点没有了。

据悉,2018年5月,德贝康爱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二)项:在广告中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以及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的规定。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监管局:①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②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③处罚17664元整。

那换了运营主体的迪辅乐是否还会再犯错误?未来走向又如何?我们静待后观。

在健康需求提升下,营养品无疑是个值得深耕的赛道。因此,企业比拼维度不能仅停留在产品端、营销端,更需关注渠道端的建设与优化。唯有综合实力出众,才能真正离制胜市场的目标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