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中国星链”打响太空争夺战,星座商用率先落地

一提起“星链”,人们就不禁想到那个疯狂的世界首富——马斯克。但实际上,纵览全球商业航天,除了SpaceX的星链,还有亚马逊的“柯伊伯”、英国的“一网”等许多商业卫星星座计划,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

 

而这些项目所代表的低轨卫星通信星座建设领域,俨然成为当前最热门的发展方向之一。

 

如今,外太空卫星轨道已成稀缺资源是有限的,无线电频率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低轨卫星的资源竞争非常激烈。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韩国等相继规划了宏大的低轨互联网卫星组网计划,我国也在加速推进之中并提出了一系列规划。由国资企业主导的众多星座工程纷纷开展。

 

2014年,国家放开政策限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航天领域,也迎来民营企业在商业航天领域的爆发式发展。

 

 

银汉迢迢  中国星链后发先至

 

实事求是地讲,中国星座建设,尤其是民营企业入局的时间,是晚于国外先进国家。直到2014年,国内才出现第一批商业航天企业,开展低轨卫星星座研发及发射。

 

但来得晚并不等于力度小。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同年9月,我国向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交了一份关于卫星频谱分配的申请文件,其中涵盖了高达12,992颗卫星的频谱资源需求。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为什么要建低轨卫星星座呢?

 

基于地理、经济等因素,全球仍有94%的地方没有网络信号,成为网络时代的“信息死角”。而解决这些“死角”的最好工具,就是低轨卫星。由于近地轨道距离地面更近,因此低轨卫星传输延时最低,速率更高,是目前唯一能实现近似地面通信效果的卫星轨道。

 

2024年9月6日2时30分,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三个轨道面,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10星方式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10颗卫星状态正常,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是由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打造的全球低轨通信星座。一期规划72颗卫星,此前已有两个轨道面,20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如今这一数量增至30颗。

 

此次发射成功后,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将正式为海外用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这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面向全球用户提供低轨卫星通信服务。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将为出行领域提供全方位服务。特别是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出行场景中,卫星通信功能的集成将提升出行工具和生态整体的智能化水平和便利性。而这些功能和应用场景,将随着星座建设的完善度提升而变得更加具有商业潜质。

 

近几年,以时空道宇为代表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频频发力,把“放卫星”这个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原本有负面意味的词语,纠偏成字面意思。这既得益于中国对高精尖技术的研发创新,也归功于企业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制造升级,更体现了中国制造视野的国际化跃迁。

 

直冲霄汉 民营“中国星链”硬核飞天

 

星座建设有着极高的准入门槛。能够入局的玩家,无一不是有着雄厚的资金和人才支持。

 

比如马斯克的星链和亚马逊公司的柯伊伯投入总规模已经超过一百亿美元,英国一网投入也超过55亿美元。

 

作为被称为“最像马斯克的企业家”的李书福,一直也眺望着浩瀚宇宙。2018年,吉利集团战略投资时空道宇。在过去6年内,时空道宇投入的研发费用已经达到几十亿元。时空道宇CEO王洋有着国家航天机构管理经验,商业航天领域创业10年经验。其团队也均来自国家队,曾参与国家重点型号任务。这使得时空道宇从资金和技术上顺利跨过了行业门槛。

 

但在星座建设上,首先面临的巨大壁垒是卫星量产。

 

第一,企业要有足够强的产能。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要求,在申请频率和轨位以后,7年内必须发射第一颗星、9年内必须发射总数达到10%、12年内发射总数需要达到50%、14年内整个星座必须完成发射。

 

第二,卫星要有足够低的成本。铱星项目起初的建设成本高达50亿美金,而高昂成本及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导致了项目破产。

 

星座建设企业往往需要超强的工业制造能力。

 

马斯克拥有特斯拉的生产体系,而时空道宇则是依托坐拥汽车工业的吉利集团。吉利拥有着先进强大的制造实力,通过借鉴汽车产业智能化、自动化等大规模生产模式,时空道宇打造了全球首个深度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车制造能力的卫星量产工厂,实现了卫星量产AIT(总装、集成、测试)的颠覆性创新,将卫星制造从“实验室定制研发模式”向“工业化批量生产模式”转变。

 

如今,时空道宇将造星的生产成本降低45%,并快速实现了日产1颗~2颗卫星的批量生产能力,已接近国际一流商业航天企业。

 

卫星量产的难题解决后,如何快速形成商业化能力,成为星座建设需要面临的第二大壁垒。对此,时空道宇对星座一期的规模和进度进行了合理的建设规划。

 

2022年6月2日,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9星成功发射入轨。2024年2月3日,星座第二轨11星成功发射入轨。时空道宇CEO王洋,前不久在接受CCTV财经《对话》节目访谈时曾经提到,时空道宇计划向600公里的低空轨道发射72颗卫星,“部署完成后,在全球除了南北极两点的任意位置,都可以提供卫星网络信号的覆盖。星座二期规划将达到300颗量级。”

 

高效的生产和务实的调度,让时空道宇未来出行星座的商业化进程伴随着建设进度齐头并进。相对其他的计划过于庞大的星座项目而言,未来出行星座第一期72颗卫星的目标,既充分考虑到了国内目前的火箭运载量,也充分支持了星座的商业化需求。

 

72颗卫星组网部署完成后,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可实现全球实时数据通信,为全球用户提供中低速卫星通信服务,支持全球2亿+用户。而基于中国航天产业的发展周期和现有的产业落地能力,时空道宇规划推动从中低速到高速宽带的星座应用服务。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二期规划264颗手机直连卫星,支持存量手机直连卫星通信,提供全球商业服务;而三期规划5676颗多媒体卫星,提供全球商用低轨宽带通信服务,满足大众消费和各类行业应用的需求。

 

 

到太空去 民营中国星链大有作为

 

商业航天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正加速向着商业化、市场化发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21年,国内商业航天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2.3%,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2.3万亿元。

 

但由于普遍介入较晚,在如此广袤的市场中,能形成商业化闭环落地的企业凤毛麟角。

 

国外案例中,SpaceX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SpaceX通过研发可重复使用火箭、低轨通信星座,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率先达到盈亏平衡。SpaceX星链提供的服务已同时覆盖B端、C端用户,截至今年5月,全球用户数量已突破300万,遍布全球超70多个国家。

 

国内时空道宇的商业化经验同样是珠玉在前。它在星座建设的同时就探索商业化模式,边建设边自我造血。

 

这样的造血功能首先来自庞大的吉利生态支持。2024上半年,吉利集团汽车销量已达95.6万辆,同比增长约41%,新能源累计销量超32万辆,同比增长约117%,海外销量达到19.7万台。

 

这给了时空道宇充足的全球商业化空间。

 

在第一轨道面卫星成功发射入轨之后,时空道宇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于2023年完成自研的卫星通信技术率先在吉利车型上量产上车,未来将为上百万辆车提供智能网联服务。如今,极氪001FR、极氪009光辉版、极氪001、极氪007、吉利银河E8等车型,都配备了双向卫星通信功能。

 

除了在吉利生态内的落地,时空道宇也在积极拓展外部合作。杭州亚运会期间,时空道宇高精定位产品及服务应用于近2000辆亚运会官方指定用车,实现车辆精准管理与调度,累计保障里程超200万公里。

 

当然,时空道宇的目光也不会只局限在国内。如今未来出行星座已经实现了24小时全球90%的区域覆盖,具备了进行国际业务拓展的底座能力。

 

如果说时空道宇在国内主要以汽车物联网为优先载体进行星座技术落地运营,那么在国外市场拓展上,则是和当地大型运营商进行深度绑定,聚焦本地化的个性需求,来实现未来出行星座的出海生根。

 

2023年,时空道宇与马来西亚电信运营商Altel公司签约,利用星座技术加速马来西亚智慧港口、智慧农业建设;2024年,时空道宇完成星座首次海外商用部署测试,并与阿曼卫星通信公司Azyan Telecom 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计划在中东地区和非洲推动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商业化服务,推动手机直连卫星通信业务落地。

 

从长远来看,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的全球化布局不仅仅是为了业务的拓展,更将在全球卫星通信市场上树立中国商业航天品牌的影响力。通过与多家全球领先的运营商合作,时空道宇可以更快地推动星座技术的落地应用,并在全球市场中实现更加深远的业务渗透。

 

作为国内唯一实现商业闭环的民营航天企业,时空道宇已经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抢占了身位,同时也给行业树立了可借鉴的标杆案例。

 

结语:

 

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从地面、低空到太空的多维竞赛将成为新的常态。而在太空中,无论是低轨卫星星座的部署,还是太空资源的争夺,中国民营企业的参与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商业航天赫然在列,正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利好。在这一背景下,以时空道宇为代表的中国民营企业正在迅速崛起,敢于在全球商业航天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

 

时空道宇在短短几年内构建起覆盖广泛的低轨卫星星座,这不仅展示了中国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布局上的深厚积累,也彰显了其在全球市场中日益增强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这一布局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正在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并通过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的双轨并进,为全球用户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空间信息服务。

 

随着商业航天行业的发展逐步加速,中国民营企业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未来的太空竞赛不仅属于国家队,更属于敢于创新、善于突破的商业力量。在全球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诸如吉利未来出行星座这样的民营“中国星链”星座计划将成为中国在太空经济领域开疆拓土的重要力量,为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