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整个消费市场需求放缓的背景下,很多食品饮料企业的增速也在放缓。不过,也有不少例外,东鹏饮料就是其中之一。
在整个消费市场需求放缓的背景下,很多食品饮料企业的增速也在放缓。不过,也有不少例外,东鹏饮料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前三季度,东鹏饮料依然保持高增长,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其中净利更是同比增长超六成。逆势增长的背后,有哪些原因在支撑?
净利同比增长超六成
10月29日,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58亿元,同比增长45.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07亿元,同比增长63.53%。
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85亿元,同比增长47.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7亿元,同比增长78.42%。
对比来看,东鹏饮料今年前三季营收已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112.63亿元,净利润也超过了去年全年20.40亿元的水平,成为其上市以来业绩水平最高的一次。
东鹏饮料高速增长的秘诀是?一方面,东鹏饮料的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提升,为业绩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该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毛利率提升至45.05%,同比增长2.53个百分点,显示出其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优化成本结构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具体来看,供应链管理团队通过集中采购、签订长期合同以及批量购买等策略,成功获得了更优惠的价格和更有利的条款。此外,东鹏饮料还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提升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的效率,通过市场和消费者洞察来指导产品开发和生产计划,有效减少过剩库存。
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其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和“1+6”多品类战略的持续优化。构建“多品类”的产品矩阵,让东鹏饮料正在慢慢摆脱对单一大单品的依赖,创造更多新的增长点。其中,“东鹏补水啦”有望成为继东鹏特饮后的第二大拳头产品。
此外,东鹏饮料全国化布局也在持续推进。目前,东鹏饮料已在全国建立12个生产基地,经销商合作伙伴达2982家,销售网络覆盖全国超360万家活跃终端门店。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销售渠道的覆盖也让东鹏饮料的市场份额得到进一步提升。
“补水啦”释放增长动能
分产品来看,东鹏特饮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为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今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收入为105.07亿元,同比增长31.43%,而销售收入占则由去年同期的92.59%下降至83.86%。
新品“东鹏补水啦”则实现营收12.11亿元,同比增长392.11%,销售占比由上年同期的3.58%提升至9.66%,有望释放更大的增长动能。这一板块的优异表现不仅为业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进一步巩固了东鹏在电解质饮料市场的领先地位。
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年轻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饮品能否解渴及其口感,而是更加注重其健康属性和功能性,他们倾向于选择低糖、无糖、富含天然成分及具有特定健康功能的饮品。由此,电解质水赛道也火起来了。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中国电解质水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持续扩大,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左右。预计到2025年,中国电解质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元大关。
电解质水属于时下流行的清淡型功能饮料。随着市场认可度的不断提升,“东鹏补水啦”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目前,东鹏饮料紧跟年轻消费市场的步伐,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资源,通过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线下门店等多种方式,对“补水啦”进行了全方位的推广和宣传,成功触达了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华泰证券认为,东鹏饮料的第二曲线“补水啦”电解质水为业绩注入了增长新动能,渠道补货积极、网点快速扩张,全年10亿销售目标有望超额达成。
除了电解质水,东鹏饮料也在无糖茶、即饮咖啡等方面推出了系列新品。由此可见,东鹏饮料的产品结构在不断优化,减轻了对核心大单品和东鹏特饮的依赖。同时,其他新产品也逐步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
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功能饮料赛道景气度高,产品全国化势不可挡。截至目前,东鹏饮料已经投产了九大生产基地,两大生产基地在建中,分别为天津和昆明基地,另外,中山生产基地正在筹备中。
通过这些生产基地的建设,东鹏饮料加强了对国内市场的进一步覆盖,降低了物流成本。尤其是天津基地的建设推进将满足北方市场需求,昆明基地的规划体现了对西南区域市场,甚至是东南亚市场前瞻性的准备。
分区域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东鹏饮料在广东区域实现营收34.27亿元,同比增长19.65%,大本营基本盘发展稳固。而放眼全国区域,增速最快的则是华北和西南区域,华北区域实现销售收入15.03亿元,同比增长83.62%;西南区域实现销售收入13.66亿元,同比增长67.06%,增速远高于全国区域平均增长速度。
不止国内,还有海外市场。据了解,在海外市场,东鹏饮料通过与海外贸易商和国内贸易商的合作,已经进入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23个国家和地区。
需要注意的是,能量饮料行业尚处于成长期,目前在软饮料各品类中需求景气占优,若未来能量饮料行业需求景气不及预期,则东鹏饮料成长也会受到一定挤压。
另外,行业竞争加剧。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功能性饮料,如红牛、东鹏特饮、乐虎以及美国的魔爪等,尽管配方上略有差异,但都属于同一赛道。尼尔森数据则显示,2023年,东鹏特饮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中销售量占比达43.02%,排名保持第一;销售额占比30.94%,排名第二。
不过,竞争无时无刻不在,如何找准产品差异点,并针对细分目标人群需求进行深入挖掘和精准定位,继续巩固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也在考验着这些品牌。
内容来源:消费记
作者: 静静